发信人: whitesail(白帆)
整理人: jaja(2004-02-26 11:41:28), 站内信件
|
我眼中的城市:西安
许多年就想去西安,一直未能如愿,西安做为中国历史的古都,在历史上,不乏让人记忆的事件。但做为我最想看的还是现在的西安,毕竟历史的久远很难让我们体验,西部开发才是中国的现实。
短暂的一天半时间,让我感受到西安的城建如每个大中城市一样,都是个大摊子,这好似中国的通病,现在堵车是常事,而多数原因是城建修道,修下水。从咸阳机场出来,天已经黑了,西安与咸阳现在共用一个机场,离西安市区至少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外面的夜下着小雨,虽未感到凉意,却也看出秋的迹象,当时正是九月。
第二天的行程定下来了,博物馆一定要参观的,那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好我们去的早一些,馆内还没有多少人,这让我们有着轻松的心情来看古城留下的历史文物。记忆最深的是那些修道的石块和粮仓形的工艺品,可见那时人们是富足的,都有了余粮了,生活的追求更多了,唐三彩由此而产生了。而后来的现代文明的止步不前,也让我们看到当时闭关锁国后经济的停滞不前,从文化和历史上已无法与唐朝盛世来比较了,历史就是如此的无情,落后就要挨打,就要被抛弃,这是不可否定的真理。
法门寺虽然地在宝鸡,但也让我们在参观中得到很多知识,为什么这里的舍粒如此珍贵,应该是有历史记载的原因吧?其中其他三个仿制品都是比较有历史价值的,在法门寺吃的臊子面很有名,可是并没有什么更多的印象在其中,也许当时自已并不怎么饿吧。西安的小吃是非常有名的,其中可能大家都会讲羊肉泡馍。那天晚上,我们来到那个著名的酒家,店前的标志性大碗已放到楼顶上去了,不知是什么原因,不过这里是西安最出名的酒家,看到一些名人来此进餐,照片都挂在墙上,很是招牌。吃羊肉泡馍讲究自已掰,先将似饼似的馍分成四半,而一小块一小块的掰,如小面团一样,然后服务员把大碗拿下去,加羊肉汤再加热,虽然是小吃,但过程不减,看来中国的吃文化总是让人费神和费力。
当时西安的天气还错,下过雨的空气中湿润且清爽,街头的梧桐还是很绿的,虽然空气中的尘埃不少,但也算是好天气了。看兵马俑时,那个导游很着忙的,因为还有人要接待,而我们还要赶飞机,匆匆地看了三个坑,而且还去了那个发现兵马俑的人签售书处,不过看到那书太精美太贵了,也就没有动让那位老者签名买一本的念头。兵马俑在电影电视中见是太多,因此也就不以为奇了,导游匆匆而讲,我也没有细听,只是看着那些没有了生命但让人们叹奇的泥塑排列在坑中,不知地下还有没有更多的如此有历史的东西了。
西安人可能还是比较保守的,接触的不多,谈论的也不多,不过看起来没有那种大城市固有的趾高气扬,更多的是朴实,接触起来也还没有障碍。想想西安这将近四十个小时,吃也吃了,看也看了,印象也如自已希望的那样。城市的改造已无法在古城开展,所以旧的城墙很令我们羡慕,不知那城墙的砖还是否是过去的,如果是说明古城保护的还算可以,但据我的估计很难了。
30/01/2004
---- 常驻【社会百态】版,关心小事大事天下事
不离【古今纵横】区,注意你说他说大家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