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icesky_84223(玉蝴蝶)
整理人: caozhengyou(2004-01-22 18:38:42), 站内信件
|
第一章 良生
6。填补的虚无。
当我们思考太多时,如同那些前仆后继的哲学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我们就会感到很痛苦,就会发现人生很虚无。而当我们努力去填补虚无时,我们就会发现我们自己的力量是如何的弱小,世事的阻碍是如何的强大和波澜不惊,以至于在每一步我们都受制于人,受制于这个社会无形的使我们屈服的力量。
安妮看很多电影,把这些问题带入她所要传达的文字。
她说:“电影中的政客,在尚是一名落魄的画家时,对画商说,即使当我站在墙的另一面,我看到的依旧只是虚无。没有食物,没有房子,没有工作,没有职业,没有婚姻,没有父母......甚至没有一个好的朋友。”
“原来再貌似坚定的理想与意志之后,最终的驱动力,却仍时未被填补的虚无。”
她对人生的失望可想而知,我若是电影里的人,依旧还是可以感觉的到厚重的墙壁带给我的压迫感,好象这个社会,压迫你不得不时刻努力,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为此我们牺牲青春,健康,友情,亲情,娱乐,以及人性中的美好的品质,来换取填补虚无那一刹那所带来的快感和满足感。这就是荒谬的人生所要我们走的路。
或许有时唯一感觉真实的,就是死亡。
7。独居生活。
写作所带来的隐忍,使我们朝着一个孤独的方向独自一人走去,没有伴侣,所有曾经遇到的人是为了温暖我们片刻,温暖结束,这个游戏也结束了。或许会记得,她或者他模糊的脸庞,熟悉的CHANEL NO.5和古龙水在记忆里环绕。但你却明白,他们到底已经与你没有关系,只是一些符号,无法消除的欠在岁月的纹路里。
独居生活有时使我们不像个社会人。
她写道:“我到现在还不能做到圆满地撒谎,不会反击别人。如果有人恶毒地攻击我,我只会张口结舌,并对此感觉吃惊。亦不懂得掩饰自己的愤怒。会情绪激动。我知道自己的表现,类似于一个头脑简单,笨嘴拙舌的儿童。面对外界过于天真透明。”
她就好象一个幼儿园的学生,即使到了现在那些小学生也变的很世故了。我们成熟的心灵,并非是说心智上如何经历磨练,而是有些避讳很深,即便是不愿意承认的世俗的气味却早早的沾蔓了他们的心灵。
这个时代,选择心灵的纯真,似乎关乎到你的生活态度。
你离人群越远,或许会失去幸福,但也会得到些回报,比如清明的心。
8。地铁。
我只去过上海的地下铁,我喜欢呆在里面的感觉,空旷,与无数的陌生人蒙面,遭遇诸多生活中类似的情节,但新鲜的味道丝毫未减。一站接着一站,当我从地下铁的出口走出来的时候,我会见这个大上海的繁华,依旧风声水起,惊人眼界。
安妮说的地铁,是见证过大起大落的北京,多么的帝王在这里崛起,又在这里倒下。它充满了历史腐烂和更新的味道。
“年代长久的北京地铁站,有呼啸的风声和浓重的尿味。过道里的大风常常使人无法呼吸。异乡人在廊柱后面发呆。扛着行装,或揣着欲望。当远处有隐约的光线抵达,渐渐地越来越分明,挪动脚步,知道自己会抵达城市的某处,或另一处。却明白那始终不会是生活的别处。”
北京的地铁在它的描述中,有些衰败,都是四处拥挤而来的民工,味道复杂,一如这个城市的品位,看尽历史长河里所有辛酸起落,态若自然。
上海有时就好象一个爆发户,相对于北京长久的繁荣,这个小渔村所见证的繁华历史只不过一二百年。
谁又清楚那些白领上海丽人锦衣夜行背后的苍凉呢。
地铁,这个时代精神的又一个陷落口。
9。相遇。
我们做长久的旅行,享受风光和休闲的心情,遇到陌生人,他们具备改变我们命运的能力。我们的生活态度时刻都受到他们的影响。
“即使在很多年之后,我仍会记得在这空旷偏僻的冬日公路上,奔跑时心脏发出的咚咚的沉闷声音。以及喉咙中的剧痛。冷冽的空气使我们在停下来时都开始咳嗽。然后我们分了烟,一起坐在马路当中抽烟。”
我没有安妮那样长途旅行的经历,我禁不起长途汽车的颠簸。只有在火车上偶然遇到陌生人。做些短促的交谈。我记得,他们说话的方式,他们的经历总能够吸引我。只是缘分似乎都那么浅,没有彻夜的长谈。
旅途中享受长时间激烈的阅读,成为最重要的选择。太多的陌生人给你的感觉是喧嚣,无知和缺乏修养。能遇到志趣相投的人,本来就稀少。
我们之所以孤独,或许就是因为找不到对手。
太多的沉默,终于是一句话也不想说。
未然 04/01/22 13:5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