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onghanyan(采莲人)
整理人: caozhengyou(2004-01-11 15:32:54), 站内信件
|
据说冯小刚导演的《手机》在众多的夫妻和情侣间诱发了巨大的危机,人们常问的一句话是:你敢带你的老婆去看《手机》吗?在网上看到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而剧中张国立的那一句:三十年了,难免有点审美疲倦。也在爆笑之余,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我是在网上看的这部电影,然后办公室里的同事又都从我的机器里拷过去,我拷了一份给先生,大家下班后,聚在办公室里一起看,然后好多天里都听见那些女孩子维妙维肖的学那句:做人,要厚道。
当时,真没想那么多,后来,听女孩子们议论,才听出点门道,听说,有很多妻子开始查丈夫的手机,有很多先生回家前疯狂地删除手机记录,有很多女孩子一听男朋友说“在开会”就心惊……
“至于吗?”我笑。
“就是这样啊。”她们很认真地确定。
年轻人嘛,说过就算了。我却不免有些感触。
我们中国人比较习惯了一种中庸之道,凡事不露锋芒,只求随大流,工作上如此,婚姻上也如此。所以遇事讲究含蓄,说话不能直露,死了叫走了或者老了,上厕所叫去方便,古人更甚,叫更衣,也许是有钱,讲究一下卫生,上完厕所换换衣服,做爱是不能说的,性交更是忌讳了,要叫敦伦,现代人直一点,也只能说是在一起,对了,连吃醋都只能说是吃忌讳……
仔细想来,人们在忌讳什么?怕是在忌讳事实真相吧,只要你不说,我就装不知道,只要不捅破这一层窗户纸,大家就能永远相安无事,中国从古至今,有多少对夫妻是在这种貌合神离、同床异梦、彼此漠不关心的婚姻尴尬中度完一生的?
有多少妻子忍耐着丈夫的一戳就破的谎言,只为了维持着一个表面上的家庭,有多少妻子抱着鱼死网破的决心不肯在离婚协议上签字,有多少男人包着二奶,养着小蜜,享受齐人之福,还流连于万花丛中……婚前誓言,婚姻协议早成为了一纸空文,虽然出台了法律,但法律也只能约束守法的人。人们不禁要问:这个世界怎么了?
这个世界怎么了?不,没怎么。应该问:人们怎么了?
难道那些曾经感动我们的最伟大的爱情真的没有了?那种可以相扶一生,生死与共、苦乐共享的爱情哪里去了?
现代人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习惯了职场的竞争,习惯了金钱占领每一个领域,难道也习惯了把婚姻变成交易,让感情成为露水?
不会的,如果是那样。就不会因为一部杜撰的影片而引发了诸多的危机。最起码,这说明了,人们对真实情感的渴求。
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他写小说,只想揭出疮疤以引起疗救的注意。其实,《手机》不过就起了这样一个作用,它揭出了我们生活中已经存在的问题,或者说是亮出我们身上的疮疤,没有它,问题也在,问题并不是由《手机》制造的。就算没有手机,也会有《电脑》、《情书》把这些问题暴露出来。所以,《手机》何罪呢?这就像是,你喝汤烫了嘴,你总不能说,汤不该是热的吧?那个说国王没穿衣服的小孩子有什么错?他不就是说了句实话吗?
还何必再遮遮掩掩呢?有问题就是有问题嘛。
那些夫妻反目的、情侣猜忌的,不妨想想,是不是,在两个人的世界中早已存在问题了,最起码,要么缺乏彼此的信任,要么是有一方滥用了对方的信任。关《手机》何事呢?这也是虽然骂声很高,但《手机》的票房仍然攀升的原因吧。
所以啊,如果说,《手机》引起了人们这样的关注,我们是不是也该感谢《手机》?因为它把一个人们早该意识到的问题提到了人们的面前,那就是,婚姻爱情当中的信任问题和守信的问题。
婚姻也是要讲诚信的,很难想像一个对妻子都撒谎的男人会是生意中一个诚实守信的商人。所以说,一个人的人格是随处可见的,我们不要以为此事无人知晓,我便是个君子了,要知道,天理是无处不在的。
拉拉杂杂说了这许多,也许只是想说一句:《手机》无罪,手机也无罪。

----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云中漫步》
《等我两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