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ilin(牦牛五行欠睡)
整理人: jaja(2004-01-11 14:43:58), 站内信件
|
苏安·帕凯德宫殿(Suan Pakkad Palace),为拉玛五世的孙子——琼泼托殿下夫妇所建,是用来迎接贵宾的泰国传统式住宅建筑。宫殿内有殿下夫妇收集的古代美术品展览,门票收入用来奖励青年艺术家。宫内还收藏有在史前时代的邦奇安遗址出土的贵重文物。另外,从大城迁移过来的“拉咯帕比里安”建筑的内墙上画有用金色和黑色漆料绘成的壁画,壁画的内容包括“拉摩衍那”和释伽牟尼生涯的各种传说故事。
挽巴茵夏宫在泰国古都大城以南25公里,曼谷以北58公里,占地13多公顷,坐落在湄南河左岸。在泰国东西南北中五处行宫中,以此处离曼谷最近,也是建筑规模最大,造型最美一处行宫。
夏宫由大城王朝帕昭巴塞通国王于1632年开始修建。后大城被邻国攻陷,都城南迁,夏宫荒废达80年之久。1881年起,拉玛四世、五世先后进行修复和大规模扩建,于1896年竣工。宫内有运河,主要宫殿有3座:一座缅甸式的、一座哥特式的和一座中国式的,荟萃泰、中、西建筑风格。
整个建筑群以建在一个人工湖中央的一座金碧辉煌的亭栅为中心,亭为典型泰式建筑“三尖顶”式,亭尖如同一顶金色王冠,由数十根金色柱子撑起,矗立在涟漪的碧波之上,是夏宫的标志。
御湖中间横跨一座石桥,桥两侧的石栏杆上,有4座大理石雕像,高约2米,是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农神、海神、音乐神。爱神的雕像。湖畔四周为各式建筑风格的宫宇、楼台、亭榭。湖的西北边有一座古希腊式官殿,淡青色的宫墙与四周草木相映衬,巍峨又秀气,此地原是拉玛五世接待贵宾之地,里面陈列有名贵的泰式壁画、兵器和王家用品。
宫殿不远处是一座欧式御花园,花园北面是一座中国宫殿式建筑,名威哈甲隆殿,中文叫天明殿,由华侨集资献给拉玛五世。泰国式建筑埃萨旺贴帕耶阿殿。为木结构建筑,是泰国华人秋德叻讪提等人出资建造献给拉玛五世的,屋脊有双龙戏珠、丹凤朝阳等装饰。
挽巴茵夏宫天明殿由华侨集资献给拉玛五世,1889年落成,全部材料和陈列品都是从中国运至,大殿为木结构双层建筑。殿门外有一龙翔凤舞的浮雕大照壁,屋脊镶着丹凤朝阳和双龙戏珠雕塑,左右两端石柱上有石狮兀立。一层大殿红色圆柱上,金色蟠龙穿云驾雾绕柱而下,红色的横梁上,亦有金龙浮雕。大殿正中摆有御案宝座,这里是国王会见文武百官、外国贵宾和举行盛大仪式的场所。殿后是国王的寝宫,内置柚木龙榻。二层殿内供奉着拉玛四世和王后、拉玛五世和王后的灵牌。御书房内的国王宝座上方挂着两位国王身穿中国清朝皇帝龙袍的巨幅画像。殿内到处是瓷器花瓶和古玩珍品,繁锦满堂,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从艺术角度看,天明殿可称是泰国艺术的无价之宝。
泰王行宫(Vimanmek Mansion),位于旧国民大会对面,是泰王的另一行宫,其建筑特色混合了泰式和西式建筑风格。
此行宫现已辟为博物馆。行宫内的起居室收藏了九代拉玛王的服饰、武器、画像、工艺品、钱币及皇室成员的日用品,可谓精彩绝伦。
威曼美库宫殿(Vimanmek Mansion Palace),拉玛五世(丘腊隆空王)日常生活的宫殿。从拉玛五世逝世之后,宫殿未再使用。一直到1983年纪念曼谷建都200周年时,在现今的泰国王后的旨令下,宫殿才开始向公众开放。
宫殿为三层建筑,全部用柚木为材料修建。宫殿样式融西洋式和泰国传统建筑风格为一体,设计者是拉玛四世的儿子——纳里沙拉奴哇提翁亲王。整个宫殿建筑,没有使用一颗钉子。
宫殿内有展示世界各国餐具和生活用品的博物馆,游客可以从中领略到泰国王室奢靡的生活状况。如今,宫殿内部已经成为公园,每天10:00和14:00,位于宫殿后半部的舞台上定时举行泰国舞蹈和泰拳表演。星期天还有耍猴表演。
奇托拉达宫殿(Chitlada Palace),当今泰国国王普密蓬全家居住的地方。宫殿四周挖有壕沟,围墙外有哨兵巡逻站岗。游客不能入内游览,只可浏览外景。
边长为800米的四方形宫殿内部,三层高的住宅、庭院、水田、旱田、牧场等应有尽有,还饲养着大象。据说宫殿里还有专供国王使用的研究室。
卧佛寺,又名越菩寺,位于曼谷,占地8万平方米,分为佛堂、僧舍和佛塔几部分,规模及佛塔佛像数量均居曼谷佛寺之冠,有“万佛寺”之称。建于大城王朝时代,修建于18世纪末拉玛一世时期。
寺内有一尊大佛卧于神坛之上,为世界最大卧佛之一,,长45米,高15米,为铁铸、包金,镶有宝石。佛祖侧卧,右手托头,是涅槃时刻之状。卧佛两只脚特别大,每只脚底长5.8米,并刻有108个如来佛像图案。殿内有巨幅壁画,内容以释迦牟尼的一生为主题,将佛祖生平诠释得十分详尽。
据称拉玛一世大举修建该寺庙时,曾广泛地收集各种残破不全的大小佛像,总数共1248尊,然后召集皇城所有的铸造专家和技工补修佛像,使其恢复其本来面目。
佛寺共有八扇大门,寺前蹲有石狮等多尊石雕守护。寺内佛塔林立,计有41米高的大塔4座,小塔91座。大塔分别用青、白、黄、蓝四色瓷砖镶嵌,另有长廊连接,廊内塑有394尊佛像,佛像把回廊围成圆圈;小塔塔身多贴金箔,或镶满彩色磁片。部分佛塔藏有佛像的残余部分,或死者的骨灰龛。4座大塔排列为T字型,直插云霄,甚为壮观,为曼谷市内最辉煌的建筑群之一。
寺内的德莱佛堂,是最华丽的建筑,佛寺庭园内,还分布着各种姿态的修道土塑像20尊。在佛寺内墙大门两旁有高3米的石人雕像,还有拉玛三世时期雕刻的《拉玛坚》故事浮雕154幅。
龙船庙(Dragon Boat Temple),是泰中友好关系的历史纪念物。泰国早已与中国建立了互惠友好的贸易关系,拉玛三世时,命皇家艺匠在昭披耶河东岸建造皇家商船模型以资留念。商船模型是钢骨水泥材料的建筑物,其形状、尺度、色调,保持当时的木质“红头船”标准。商船模型附近,建有一座佛寺,称龙船庙。
交通:可乘巴士15、17、35路,在大桥旁下车。
郑王庙(Wat Arun),泰国王家寺庙之一。通称郑王寺,又名黎明寺。位于湄南河右岸的吞武里。始建于大城王朝,当时名皇冠寺,后改称昌寺。
郑王庙是纪念泰国第41代君王、民族英雄郑昭的寺庙。郑昭是华裔,于1768年,曾领导泰国各族人民奋驱外敌,重整江山。主塔庙堂现供有郑昭王像及遗物,殿内悬有中国式的灯笼。参观郑王庙可了解泰中两国的亲缘关系和深厚友谊。每年12月举行的皇家托的卡定祭典,是郑王庙的最大庆典,也是泰国王朝的重要祭典之一。
郑王庙与曼谷隔湄南河相望,规模庞大,仅次于大皇宫和玉佛寺。寺院人口处有巨型守护神石像,寺内有五座一模一样的佛塔,一大四小。大塔为79米高的婆罗门式尖塔——巴壤塔,建于1809年,有“泰国埃菲尔铁塔”之美称。底座和塔身均呈方表,层数很多,面积逐层递减,显得古朴而庄重。周围是四座与之呼应的陪塔,形成一组庞大而美丽的塔群。这些实心宝塔四面凹位都塑有一层一层的佛像。从地面到塔顶,都以各色碎瓷片镶成种种花饰。宝塔的地基部分绘有巨幅图画。佛像造形生动,雕工颇为精细。此外,寺内还有佛殿、佛堂、内有佛足印的四方殿、佛塔、王冠形尖顶的门楼、佛亭、6米高的巨魔雕塑、回廊、假山以及中国石像等。大塔内有阶梯供游客攀爬。在塔上,可以极目眺望湄南河对岸的曼谷市景。
四面神(Four-Face Buddmst ldol),又称四面佛,意为梵王。梵王是印度婆罗门教主神。泰国各地以至泰人住家院庭内多有设置。在曼谷爱侣湾酒店边、崇光百货公司旁的马路转角处的一座四面神,声名远播,香火最盛。人们拜四面神时通常用鲜花、香烛和木象,或者将麻雀放生,富有者则雇几名少女在神前跳传统的祭神舞,以谢神恩。到泰国旅行,参观四面佛是必不可少的项目。
神像供奉在高约4米、工艺精细的花岗岩神龛内,正襟危坐,全身金碧辉煌,东南西北四面都同一面孔,同一姿态。据说,此神掌管人间的一切事务,其四面所求各不相同。一说是:四面分别代表事业、爱情、健康与财运。正面求生意兴隆,左面求姻缘美满,右面求平安健康,后面求招财进宝。另一说是:代表慈、悲、喜、舍。凡是祈求升天者必须勤修这四种功德。求神的信徒一般要有一套祭品,包括12柱香,1支蜡烛,4串花。拜神从正面开始,上烛祭拜,转左,再由右至后,转一圈,每面献花一串,上香3支(第一支是拜佛祖,第二支是拜佛经,第三支为拜和尚)。
据称四面神极为“灵验”,有求必应,因此朝拜者摩肩接踵,神台上火光通明,香案上青烟袅袅,串串鲜花堆积如山。每隔一定时间,仙乐骤起,一群头戴皇冠、身穿艳丽传统服饰的赤足少女,排成两行翩翩出场,绕神像起舞,欢快活泼。每年的11月9日是四面神生日,更有许多国外名人、明星云集于此,集体上香可叩拜。
交通:空调巴士4、5路,普通巴士13、14路及204路均经过此地。
云石寺(Wat Benchamabophit),位于曼谷市北的阿育它亚(Sri Ayutaya)路,又名“大理石寺”,拉玛五世时所建。寺内建有佛殿、藏经阁、长廊、楼阁、佛学院等建筑。其主院建筑全部由意大利输入的大理石建成,气派豪华,美丽光洁,是泰国佛寺建筑中最富西方色彩风格的寺庙。
主殿大门两侧有石狮子守卫,殿内供有一尊高约3米的释迦牟尼金佛。佛殿窗户仿西欧教堂建筑风格,用彩色玻璃拼组成泰国式花格图案。主佛殿中的清拉佛像,是泰国著名彭世洛佛像的复制品。
主殿后面,是一个以云石铺地的大庭院,广阔清幽,三面围着走廊,回廊上陈列着51尊泰国历代各时期的各种类型的佛像,形象逼真,姿态各异,栩栩如生。融合了中印等佛教造型艺术风格,是19世纪泰国佛教的典范。佛殿后的抱厦佛龛中,立有他瓦呖瓦蒂艺术时期的佛像。此外,还有中国或日本的佛像。寺内还建有不少华丽的亭台。对岸有云石钟楼,并植有菩提树。
云石寺白色云石柱和金黄色的屋顶,在日光下互相辉映,相当高贵美丽,加上恬静清洁的园林,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游览云石寺的最佳时间,是早上僧侣在佛寺内诵经之时。
金山寺(Golden Mount Temple,Wat Saket),座落在曼谷人造小山,即“金山”上,是泰国著名佛寺,曼谷王朝拉玛一世王帕普塔育华朱拉洛时期建成,拉玛二世王进行修葺。寺内大殿供奉一尊大坐佛,是泰国最大的铜佛。坐佛后面是描述佛教地狱受罪的壁画。还有一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的遗骨舍利子的佛塔,据说佛骨是1868年在靠近尼泊尔的印度境内一座古塔中发现。每年11月末在此举行礼佛盛会,全国信徒从四面八方涌至参加,热闹非凡。金山周长330米,由山麓至塔尖的高度为63米余,由于曼谷四周是一片大平原,故金山寺成了曼谷最高的寺庙。
金山寺在现王朝第三世君主修建以前,没有现在如此壮观和昌盛。第四世君主登基后,加建金山,设山道直达山顶。顶端建佛塔一座,此项工程延至第五世君主当朝时才完成。金山佛塔完成后,第五世君主将皇室所藏的佛齿赐奉于塔内,使泰国人民更视金山为庄严的佛教圣地。沿着石级登上寺顶,俯瞰远眺,整个曼谷市容,可尽现眼底。
交通:乘5、8、15、47、56及121路车。
扬纳瓦寺院(Wat Yannawa)造型非常独特,其外观似船非船,似鱼非鱼。这一独特造型是拉玛三世的杰作。据说这一寺院造型的来由是拉玛三世看到欧洲列国在湄南河逆流而上的大型现代船队之后,对自己国家船舶界的将来产生了恐惧感,于是下令修建了这一独特造型的寺院,用来纪念将在暹罗(泰国的旧称)王国绝迹的平底帆船。
三宝佛寺(San Bao Temp1e),坐落于昭披耶河西岸,多为当地华人参拜,香火鼎盛。此寺佛堂的巨佛,是全曼谷最大的。曼谷三宝佛寺系为纪念对泰国贡献殊丰的华侨拍耶尼功侯爵而建。
清迈素以“美女和玫瑰”享誉天下,手工艺品名闻全国,远销国外,是泰国北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也是泰国第二大城市。距曼谷700公里,位于海拔300米的高原盆地,四周群山环抱,清澈的滨河流经市区,气候凉爽,树木葱翠,百花争艳,景色旖旎,古迹众多,商业繁荣,民风淳朴,交通便利,设施配套,是东南亚著名的避暑旅游胜地,每年有上百万游客前往观光。
清迈是泰国古都,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建于1296年。作为兰纳王朝 (Lanna Thai)的首都,直至1556年,一直是泰国宗教、文化和商业中心,其所建城垣大多保存至今。四角的城门、环城流淌的护城河、泰北高脚式的木构建筑,均历历在目。经历代扩建,现在的清迈,城市面积已达40平方公里,总面积20,107平方公里,人口150万人,行政区域分为22个区。城内泰、华、苗、瑶、阿卡、傈僳、克伦等众多民族和谐共处,居民大都笃信佛教。
清迈城内古色古香的寺庙殿堂,与新建的白色建筑物错落相间,富有泰北色彩。市内古代历史文化遗迹遍布,现代民居、别墅、商务楼林立,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景色独特,繁华异常。清迈又是泰北地区的艺术及建筑物的集中地,保留有大量的文化遗迹,是寺庙佛塔之城。市内有各种佛塔和寺庙近百座,著名的清迈大学、密柱农学院、西北工学院点缀其间。
清迈古城门附近可见众多旧佛寺和各色纪念碑。最接近市区而值得参观之处是雄踞山峰的双龙寺(Wat Phrathat Doi Suthep)和泰皇夏日行宫(Phuping Palace)。清迈博物馆也值得一览,馆内珍藏着大量文物,可追溯到孟莱王、素可泰时代。
普拉辛寺(Wat Phra Singh)又译帕辛寺,别名双龙寺或舍利子佛寺,是泰国著名的旅游景点,清迈规模最大的佛寺,与契迪龙寺(Wat Chedi Luang)同为清迈地位最崇高的寺庙。位于旧市街西端(Sam Lan Road)、海拔1000多米的市内最高峰素贴山上,由孟莱王初建于1345年,后经多次扩建才形成现有规模。寺内供奉的帕辛佛像,据说600多年前从锡兰传入。
寺院周围苍松翠柏,古木参天,两条用彩色玻璃片和扇形彩釉小瓷砖镶嵌的巨龙,各有大小7个龙头,雄踞石阶两侧,龙首高翘,威风凛凛。长约150多米的龙身随石级起伏而上,一直伸展至佛寺门口。石阶重重叠叠,具309级,俨然佛家龙道,十分壮观。
寺内有东西南北4座佛殿,分别有长廊相连,成四方形。每座殿内供有一尊金身大佛,正殿莱甘堂内供奉有被视为泰北最具灵性的三尊佛像。寺院正中有一座高约20米的大金塔,建于16世纪,据说塔内保存有佛祖释迦牟尼的圣物(舍利子)。清迈王朝历代帝王对此寺都十分祟敬,常来此朝拜。右侧有呈高床式的七旋塔,被誉为泰国建筑的精华。
每年4月13日至15日, 帕辛寺是人们庆祝泼水节的主要地点之一。
契迪龙寺(Wat Chedi Luang),又译查里鲁安寺,位于清迈旧市街南端(Phrapokklao Road),创建于1411年,于清迈市内六大寺庙中最为著名,与普拉辛寺(Wat Phra Singh)同为清迈地位最崇高的寺庙。寺内有一座宏大的四方形佛塔,始建于15世纪初,以后数次增建,高达85.4米,据说可远望千里。1545年,清迈发生一次大地震和大风灾,佛塔的尖顶一夜之间塌毁,露出塔内的金身佛像。
蒲屏皇宫(Phu Ping Palace),建在素贴山上,位于双龙寺沿路上行4公里处,是泰国国王和王后的避暑行宫,建于1926年。
王宫为泰式建筑,每年1-3月,王室人员来此居住。平日宫外花园向游人开放。花园内草木葱郁,花木秀丽,种有玫瑰、鼠尾草和各种奇花异草。
古道寺(Wat Khu Tao),位于市区北面冬祭广场旁,寺内有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葫芦塔,上嵌瓷片,相当怪异。
传说缅甸军进攻清迈时,屡攻不下。缅甸人与清迈王相约,进行建造佛塔的比赛,谁先落成谁便胜利。清迈军巧施妙计,以竹、木和布塑造塔形,外表绘以色彩,十分逼真,建造速度快于缅甸人,缅甸人看后被蒙蔽,遂履行诺言而退兵。及后,清迈军民合力另建真塔,其高五层,每层状如西瓜,音译为古道寺。
查育寺(Wat Chet Yot),位于清迈国家博物馆附近,建于1455年,寺内栽种来自印度的菩提树。1477年,曾有100多位佛教高僧在此举行世界佛教徒会议。寺内有七个尖塔,故又称“七旋
塔”,或译泽玉寺。
萱洛克寺(Wat Suan Dork)是前往素贴山必经的著名佛寺,建于14、世纪兰纳泰王朝美丽的花园中。寺内供有全泰国最大的青铜佛像,其余建筑亦甚宏伟。正殿的屋顶为三层,殿后又有大小佛塔,塔内藏有泰王的骨坛。每年4月13曰一14日,这里都要举行大型宗教庆典活动。
清曼寺(Wat Chiang Mai),又译昌挽寺,位于清迈市区北侧,旧城内的 Ratchaphakhinai 路。建于1300年,是清迈最古老的庙宇,曾经是清迈建城者孟莱王的居所。寺内的释迦牟尼佛像和水晶雕像非常著名。佛像嵌满宝石,十分珍贵。还有一座以大象雕刻为装饰的佛塔、一些古印度和斯里兰卡的佛窟。该寺是仅有的泰北式寺庙建筑。
普吉岛
泰国最大的岛屿,印度洋安达曼海上的一颗“明珠”,它的魅力首先来自于它那美丽的大海,令人神往的海滩和一幢幢饭店旅馆恭候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里的海滩类型非常丰富,有清净悠闲的海滩,有感觉豪华的、像是私人度假的海滩,有海上体育运动盛行的海滩,还有夜晚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的海滩。因此,游客无论单身前往,还是结伴而行,都能在普吉玩得尽兴。
普吉的魅力还不仅仅在于迷人的海滩,“普吉”一词在马来语中是山丘的意思,除市区外,岛上到处都是绿树成荫的小山岗,椰林、橡胶树林点缀其间,风景名胜比比皆是,堪称东南亚最具代表性的海岛旅游度假胜地。
---- A.尼泊尔shopping腐败游
时间:2004年春节
路线:加德满都--博卡拉健行--帕塔--巴德冈
预算:6500
Plan B:泰国SHOPPING堕落游
时间:2004年春节,13日以内
路线:曼谷、大城、PP岛、泰南、清迈
预算:未知
Plan A优先~~
有兴趣请联络牛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