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轻松话题>>◆◇≈ 版 友 天 地 ≈◇◆>>〖生活常识〗>>腊八粥的传说 (转)

主题:腊八粥的传说 (转)
发信人: 816548(莉)
整理人: caozhengyou(2003-12-30 11:17:51), 站内信件
  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 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粥在古时是用红小豆、糯米煮成,后来材料逐渐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 之类做粥,谓之‘腊八粥’”。至今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广东地区已不多见。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圆、龙眼肉、蜜饯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有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腊八粥的本土传承 

  每到腊月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吃一顿别具风味的腊八粥,这也是千百年来流传的习俗。所谓腊八粥,就是以糯米和赤豆、红枣、桂圆、莲子、花生等杂粮干果熬成的粥。 

  古人认为吃粥可以延年益寿,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说:粥能“益气、生津、养脾胃、治虚寒”。《随息居饮食谱》称;“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张耒的《粥记》中也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所以,我中华民族历来有早餐吃粥的习惯。 

  据古书上说,喝腊八粥原来是和吃赤豆粥辟瘟疫有关。有一本古书《玄中记》,现在已经失传,但书中的有些内容在别的史籍上有引录,其中记载:上古颛顼帝的三个儿子死了变成疫鬼,专门惊吓人家的孩子,小儿惊风就是疫鬼作祟的结果。古人认为鬼怕赤豆,所以十二月初八腊日这一天用赤豆粥驱鬼。 

  最早的腊八粥只是用红小豆来煮。后来,逐步变得丰盛起来。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腊八粥的用料各地略有不同,大致是用各种米:如糯米、粳米、黄米、小米、玉米、高粱米;各种豆:如赤豆、绿豆、大豆、豌豆、芸豆;各种干果:如红枣、花生、杏仁、核桃、百合、桂圆、莲心、白果、松子等;再杂以蜜饯、果品、蔬菜制成的。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对北京地区的腊八粥作了如下的描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葡萄,以作点染。”腊八粥以稠柔软粘为宜,甜咸均可食,流传至今,已成为有趣的节令佳食小吃了。近年,还有人将其制成易拉罐的“八宝粥”,常年销售。 

  旧时民间吃腊八粥是以示驱鬼邪,逐瘟疫,庆丰年,讨吉利,以后逐渐演变成民间一种庆贺五谷丰登的习俗。有些地方,人们吃腊八粥前,先得盛几碗摆在供桌上,敬神祀祖。祭祀完毕以后,又将它盛出装在食盒或提盒中,分赠亲友。以腊八粥送人,一定要赶早,至迟不得过午。送完以后,全家老小再聚在一齐吃。若有外出未归的人,还得将其一份留出。腊八粥,不仅大人吃,娃娃吃,连猫儿、狗儿、猪、马、羊也都跟着吃。有的人家,还将腊八粥撒在车、碾、磨上和牛羊马猪圈门上,意思是丰收也有它们的功劳,表示诚意。有的还将腊八粥涂于果树,以期果树茂盛,又说:“大树小树吃腊八,来年多结大疙瘩。”农谚有:“腊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便丰收。”此中寄托了百姓吃腊八粥祈望丰收富裕的纯朴愿望。 

  “腊八粥,喝几天,离离拉拉二十三。”腊八粥有较长的寿命,能搁好长时间不变质变味。就是干了加上水还有粘性,一直可以吃到临过年的时候。  


腊八为什么喝粥  

  据民俗学家的介绍,农历十二月吃“腊八粥”和中秋吃月饼、端午吃粽子、重阳吃糕等习俗是同样重要的风俗习惯。每到腊八这一天,人们都要吃一顿别具风味的腊八粥,这也是千百年来流传的习俗。所谓腊八粥,就是以糯米和赤豆、红枣、桂圆、莲子、花生等杂粮干果熬成的粥。民俗把这一天叫“小年”。据说,“腊八粥”(又称腊八饭)有这样的成分是顺应农民预祝来年五谷丰登之意。 

  关于腊八粥的来源还有另一种说法,即腊八是佛教的节日。相传农历十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佛寺于是日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取香谷及果实等造粥供佛,名“腊八粥”。后演变为一种民间习俗,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吃腊八粥有庆丰收之意。 

  过去还有腊月廿七杀公鸡、腊月廿八把面发、腊月廿九蒸馒头等等习俗。那时候人们都穷,就盼着过年能吃好的,所以蒸馒头、杀公鸡。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平时想吃什么有什么,谁还专在这一天蒸馒头呀。”   

=====================================================================  
北京腊八粥 

  
     腊八粥,也称佛粥。可见腊八粥由来已久,南北皆然。过去北京人对腊八粥很重视,每年必煮,而且很讲究煮法,每到腊八前后,总要忙碌一阵、形成一个小小的节日气氛。 

  煮粥的方法各地不同,同一地方制作时也有精粗之别。北京煮粥用料以米、豆、枣三者为主体。米的种类繁多,分为粳米、糯米,再加黍稷(就是黄米和小米),还有大麦米,甚至果类的薏仁、芡实。豆以赤豆为主,也可以少加芸豆。黄豆、豌豆等绝不可用。枣是果类之首,取其香,起调味作用。比较考究的煮法是先取豆汤和枣汤,取汤之法是将赤豆煮烂,用做豆沙的方法去皮留沙,再溶入豆汤内。枣煮烂去皮、核,保持枣的原形,另放侍用,剩下枣、豆的皮渣,用淘米箩在清水中滤一二次,加入原汤,煮粥时用这种汤做底,加清水下米,再加上适当的果肉就煮成味道较好的腊八粥了。用此法煮出的粥,颜色绎红,充满枣、豆的甜香。 

  北京煮腊八粥除供佛、自吃外,还馈赠亲友。由于礼尚往来,不免竞务新奇。所以用很多粥果,还要用粥果在粥面上摆出各种美丽的图案。所用的干果和各种果仁中,以核桃仁为最要。各种蜜饯中以葡萄干为主。粥一般是在初七日就煮好了。晚间,把准备送人的粥分盆分碗盛出,然后就在粥面上用各种果子摆起图案来。这个场面俗称“摆粥”。大人小孩全家出动,各逞技巧。上面所说形成小小节日气氛就指这个摆粥活动。尤以小孩子最感兴趣。摆粥剥制果子手续很繁复,剥各种果仁的皮,属核桃最难,剥的要完整不碎,还要用小镊子钳净折皱部分的皮,以不伤肉为标准。此外用小刀在蜜糕、青梅、柿饼上刻各种花样。如原只核桃肉作狮子头,原只枣肉作狮身。枣肉作花篮,生栗子切片切条作篮柄篮框等等随意变化。一碗粥摆好,外表装饰得瑰丽多姿,博取人们的欣赏和赞誉。 

  北地天寒,粥虽煮得多,也不必顾虑有馊腐之虞,初八日饱餐一顿外,多下来的粥,放在屋外,粥结冻后,可以随时吃。有的人家腊八粥可以保存到春节。粥结成冰,要一块块地砍下来放在屋内慢慢溶解,然后再加水烧透而食。但所有蜜饯类的果品不能放在粥里加热,因为蜜饯(特别是柿饼、蜜糕),经热后就使粥汤稀释,米的黏性完全丧失了。这种粥加白糖保持原味有浓厚的枣豆香,加赤砂糖则更带有玫瑰香,都非常可口,如果加奶油而食,那就更是美味了。如果加水时,改为加一些牛奶,也很可吃,只是决不能用黄油。 
  

---------------------------------------------------------------------- 
 教你做腊八粥  

  材料: 

  糯米1杯、小红豆100克、葡萄干、花生仁、莲子、红枣、桂圆干、松子 
各50克、砂糖300克 

  作法: 

  1、糯米洗净,浸泡一个晚上,小红豆洗净,浸泡约4小时。 


  2、小红豆、莲子、花生仁放入内锅,烟叶水6杯,移入电锅中, 
外锅加水1杯,蒸至开关跳起;加入糯米,外锅再加水1杯,续蒸至开关跳起; 
再加入红枣、桂圆干,外锅加热水半杯,继续蒸至开关跳起,再拌入松子、 

葡萄干及砂糖300克即可。 

  

如今,“腊八粥”已不再是农历初八概念上的专用名词了,腊月到来,上海人熬制“腊八粥”的热情又高涨起来,只是现在的“腊八粥”有点不一样,从内容看,早就超出了“八宝”,用料渐渐向“多宝”发展,从形式看,也不再是固定时段的“固定节目”,喜好的市民几乎每隔几天就要尝顿“腊八粥”,花样翻新,不拘一格,可谓时尚“腊八粥”。 

  今年入冬以来,在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里,最最“风光”的商品要数各具特色的大米、蚕豆、赤豆、栗子、高粱、玉米、红枣等五谷杂粮和果蔬,时有“断档”现象出现。养生健身尽在粥,调理脾胃好帮手。正是“粥”这一健康又营养的特定饮食习惯让许多市民废弃了俗成的“八宝”,而是根据自己和家人的喜好加多了用料投入的品种,“八宝”变“多宝”后可谓百吃不厌。另外,目前上海人吃粥已经从以往上馆子尝用特色粥变为回到自己家里自己煮粥,真正原汁原味有保障的好粥还要靠自己在家中熬出。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