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俺是第一次>>『潮起潮落☆朦胧小说』>>2003>>周幽王的自白

主题:周幽王的自白
发信人: timcr(多雨)
整理人: byebye(2004-02-01 08:39:38), 站内信件
     也许这只是上天的玩笑. 

     据母后说, 我出生的那一天, 空中钟鼓乐鸣, 五彩天花纷纷而坠. 之后的三年, 国家一直风调雨顺, 国盛兵强, 以致四方来朝, 八面来风. 我, 则被视为祥瑞之子, 父王在每日与诸公议事之后, 总是来到后宫, 亲自教我读书写字, 王公礼仪. 不过至今, 我对那些的印象都模糊了, 我唯一清楚的记得的只是父王的胡渣, 在他抱着我的时候, 我总是刻意躲避着.  

    待我稍大之后, 父王则命我每日观摩议事. 父亲端坐在华丽的宝座之上, 我垂手立于侧, 诸公纷纷拜于下. 我厌极了这些长辈, 他们终日说着相似的话, 脸上是不变的严肃的表情. 他们看我时, 眼神中无不透露着惶恐与崇敬. 我只是侧过身, 我看到岁月的痕迹爬满了父王英俊的脸庞. 

    我小时候只有一个玩伴, 是一个大臣的儿子, 叫做宜生. 他有着明亮的眼睛, 聪敏的头脑. 我时分喜欢这位长我一岁的兄长, 因为只有他, 能够不诚惶诚恐的对待我这个王子, 可惜当我真正体会到的时候, 他已经离开我十年了. 那是我八岁的时候, 有一天和宜生起了争执, 我气不过去父王那里哭诉, 从第二天起, 宜生就再没出现过. 几天之后我问起父王, 父王只是清清的说, 他们全族人已经被斩首了. 

    我没说什么, 转身离开了. 此后的十余年, 再也没有人在我身边同我玩耍, 我憎恨着自己, 也憎恨着周遭的人. 每当他们不合我意, 我便用重刑责罚. 我的脑际中始终有宜生那双明亮的眼睛, 忽闪忽闪的, 挥之不去. 

    当我十八岁的时候, 父王再一次打猎归来时殒命, 我则为百官推举, 坐上了王座. 即位大典后, 母后手牵一位女子到我宫中, 她对我说, 王儿, 这就是你的妻子; 我茫然的看着母后, 我说, 我不认识她. 母后告诉我, 这是早为我安排好的婚事; 我仍愣愣的说, 我不认识她. 看着母后微愠的眼神, 我终于答应留她在我宫中. 她, 也就名正言顺得成了我的妻子, 国家的申后.  

    她恬恬的走到我身边, 深情的看着我, “王, 让我服侍您宽衣.” 

    那晚是我首次尝经云雨之事. 申后安静的睡在我怀里, 我冷冷的看着臂弯中女子, 我仍不理解她凭什么能睡在我的枕边. 于是, 之后的日子, 我很少与她同宿. 第二年, 我有了一个王子. 我抱起他, 看着他冲我咯咯的笑. 他有一双净澈的眼眸, 这让我想起了宜生, 他大概离开我十年了吧.  

    我始终憎恶着大臣们议事的场面. 起先, 我让侍人在我座前摆放一座屏风, 后来我干脆不理朝政. 我让三个善于谄媚奉承的大臣临朝摄政, 因为只有他们才不会打扰我, 他们会替我解决一切. 但终究有一天, 我要杀了他们, 杀了这三个国家的祸害, 来祭我王朝的大旗. 我离位而去的一天, 晴空中轰响起了巨雷, 一夜之间, 宫中枝叶枯萎, 百花凋零. 我明白这是上天的警告, 可是上天阿, 您给了我这么多, 我却只想要一个自由身... 

    从那以后, 我终日恋恋于声色犬马中, 非是我热衷于此, 而是我在刻意追求一种解脱, 尽管这种解脱必须要与圣贤之道相违背.  

    四年过去了, 国家经历了地震, 山崩, 和连年天灾. 我尽管装作充耳不闻, 却早已了然于胸. 这个王朝也许合该故此吧, 天命就这样, 不可违逆. 我仍然很少去申后的寝宫, 我周围的女人有无数, 可从来没有陪我超过一夜的. 帝王的生活, 也许本就该这样奢靡. 

    记得那是一个仲夏的夜晚, 晴朗而无风. 我独自徘徊在宫中的莲池边. 我看见荷叶上落着一只绿色的蜻蜓, 待我走近时, 这只蜻蜓便振翅飞过宫墙, 再也看不见了. 万乘之尊, 在恬静的夜里, 在与蜻蜓的对话中, 意识到了一种无可弥补落差, 我的心情差极了. 

    正当我痴痴的注视着宫墙时, 身后传来一声 “大王. ”. 我转过身来, 看到一个身材曼妙的女子, 微微颔首, 低低浅笑.  
    “我, 怎么没见过你?” 我有些呆, 只因这女孩儿的美丽, 是我今生所未见. 
    “大王没见过的女子, 难道不多吗?”  
    “呵, 十余年里, 从未有人敢这样对我说话.” 
    “王, 我明白你的寂寞.” 
    “噢? 你明白什么?” 
    “方才你看蜻蜓的时候, 我就已经在旁了. 我……” 

    我低头吻住了她, 那是我第一次主动吻一个女子, 连申后都未有过这样的荣幸. 后来我知道了, 她叫褒姒, 是个孤女.  

    由于我享惯了池鱼之乐, 酒肉之欢, 加之二十余年来百臣供奉, 万民膜拜, 使我怎么也不明白, 到底该如何发自内心的宠爱一个人. 我的一生, 受尽了那种让我无法忍受的变态式的关怀, 可真正的关怀, 带有深厚感情色彩的关怀, 到底该是什么样子的?!  

    褒姒进宫之后, 我与她叠股而坐, 并肩而行, 时时不离左右, 日日嘘寒问暖. 我从未有想过, 此世竟会有这般感动, 竟会有对一个女子的如此的爱恋. 褒姒明白我的心思, 也只有她明白我的心思. 她总是微笑的出现在我身旁, 可我却能深深感到, 这种笑容的背后, 竟没有丝毫的欢娱. 我不懂这是为什么, 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的背后, 到底隐约这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能让她排斥这一切恩宠, 脸上永远只是那种假假的笑容.  

    于是我下令, 能让我爱妃开怀一笑者, 重赏之. 

不及一日, 我的摄政大臣对我献计, 让我于骊山放狼烟而引诸侯, 诸侯至却无外寇, 王后必笑.  

    我微笑的看着他, 我心想: 虢石父啊虢石父, 你要亡我周室呵. 如此放烟火而无外寇, 日后果真有寇侵犯, 谁将来救我! 我转身回宫了. 夜里, 我看着枕边的人, 我发现她有双明亮的眼睛, 好像宜生一样明亮的眼睛. 她轻轻对我说: “王, 我平生不会笑. ” 我站起身, 望着这美丽的女子, 然后猛地一转头, “起驾骊山! ” 

    是夜, 骊山狼烟滚滚, 褒姒并坐在我身旁, 她疑惑的看我, 我报以微笑, 示意她什么都不要问. 不到两个时辰, 东北方传来马匹的栾铃声, 兵将的呼喊声, 紧接着是东南, 南部, 北部. 鼓声大振, 呼喊连天, 诸路兵马大概有40多万, 齐至骊山脚下. 我站在高台, 朗声说道: “诸位辛苦了, 并无敌寇, 请回吧.” 于是大军徐徐退去, 我严峻的看着这些退却的人马, 他们, 不会再来了. 这时候, 我听到褒姒银铃般的爽朗的笑声, 我回过头去, 看她笑的如同孩子一般. 在这一笑之间, 儿童的把戏成了国家的主宰, 覆灭的前奏. 不过望着眼前这愉快的人儿, 那些身外事与我何干呢? 

    终于, 我担心的那一天到了. 犬戎主领蛮兵杀奔城来. 惊惶之下, 大臣们点起了骊山狼烟. 如我所料, 无一兵卒来救. 我站在城楼上, 望着纷至沓来的戎兵, 身旁流动逃窜的臣将, 和身边笃定的伊人. 我会心的笑了, 我明白当初的选择并没有错, 国家社稷本就不该是我过问的, 能够与一个心爱的人朝夕而处七年有余, 对我来说, 足矣.  

    我轻轻的拿起宝剑, 在我脖子上一抹; 在我倒下的一瞬间, 我看到褒姒微笑的着我, 她那双明亮的眼睛, 一眨一眨的, 之后她用我的宝剑, 穿透了自己的胸膛. 鲜血溅在她雪白的轻纱上, 像一朵朵艳丽的花.  

    及至今天, 我在天庭仍忘不了尘世中的点点. 褒姒仍在我身旁, 我们一同俯瞰那片曾经属于我们的大地. 尽管过了两千多年, 世人仍没有忘记唾骂我们, 而每当我们听到别人的怨骂时, 褒姒总是把手放进我的手心, 然后她看着我, 孩子般的咯咯的笑, 明亮的眼睛忽闪忽闪.  

    呵呵, 那就让万世唾骂我们吧.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