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闽南风情>>【专栏集锦】>>〖谁不说我家乡好〗>>闽南·闽南人

主题:闽南·闽南人
发信人: zmsz(宝哥)
整理人: zmsz(2003-12-21 00:29:43), 站内信件

我们知道泉州条著名的母亲河--晋江。

之所以叫晋江,原于西晋未年,中原外族入侵,为躲避战乱,西晋士大夫纷纷举家南迁,直到现在的泉州一带(泉州立市前称之为晋江地区)。为怀念已被外族消灭的西晋政权,同时也为了让后代牢记祖先源于何地,就把这条贯穿泉州一带的最大的河称之为--晋江。

应该说:
现在的闽南人,祖上多数来自河南。
所谓的闽南话,其实是流行于中原地区的古汉语。只不过由于闽南乃蛮夷之地山高路远,文化交流极为不畅,而不受中原文化历史的演进渐变所影响,从而得幸保留下来的。

地理上的面海背山,可耕之地少之又少加之多旱。
至使闽南人为了生存自早,就有走海、过番谋生闯天下的生性。
据息现今旅居海外的闽南人后裔约有二千多万,远远超过闽南本土人中。

番薯、番仔火、番客、以至宋元时始,泉州做为“涨潮声中万国商”盛极一时的东方大港,垫定了闽南对外开放和海洋文化的历史;造就了闽南人自古旧开始,从不拒外人习性。
否则,泉州也不可能是:关帝庙与穆期林圣庙共存共荣的地方、回民与汉民共盛之地。 

北方的血脉,加之山贫地乏,不得不走海闯天下。
这便让闽南人从古自小开始,就有同舟共济、待客豪爽大方的习性。
这皆归功于走海人,如果大浪临头就各自逃命,那船还怎么驶?又如何避风躲浪?要知道船在人在船沉人亡。
再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如果为人处事总是小里小气、憋憋扭扭那还怎么混?那首《爱拚才会羸》也别唱了,因为还没等你张嘴早被别人一帚扫出门外,相信我也不好意思在此奢谈什么闽南人,如何走海过番闯天下了。





----
http://www.kam-tai.org/culture/dong/picshow/image/laoran.jpg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