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世界电影>>无间道>>无间真的没有香港版吗?[ZT]

主题:无间真的没有香港版吗?[ZT]
发信人: marco_0708(无限透明的蓝色)
整理人: marco_0708(2003-12-15 11:14:17), 站内信件
真的没有香港版吗?  转自西祠胡同
文 袁蕾

什么叫期待越大落差越大,以至于不相信香港和内地放映的是同样一个版本。即使是《无间道前传》,保守但也严谨的人物关系,也让人感到“无间道”的缜密,但在《无间道3》里,对于庞大关系的把握和有条不紊的大局观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匆忙而慌乱的“花絮”状的剧情。
影片迷恋于人物的正反交错,用侦探式的谜底代替了“无间道式”的悬念错位,本身已经背离了“无间道”概念的原意。为了维持人物复杂的假象,凭空添加了陈道明和黎明的角色,又采用分割和拼接时空的办法来加强影片的迷宫性。为了让迷宫更复杂,刘伟强和麦兆辉似乎走火入魔了,他们打着韩琛剩下3个卧底的招牌来架构剧情的扑朔迷离,到头来发现他们自己都将这个起因给遗忘了——如果说这是开拍《无间道》第四集的伏笔,那么“终极”无间似乎就成了一个笑话。
“终极无间”本可以有很多内容可以挖掘的,即使同样将刘德华的落网设定为剧情的主线,方法也不是反过来抄袭《双雄》的催眠和混乱。在刘德华、黎明和陈道明三者关系的处理中,我们看到了多少忙乱和焦躁,刘伟强和麦兆辉就有多少失语,片中似乎三人都是排兵布阵的高手,但他们的超能力并不是剧情发展自然而来的,导演从幕后不时跳到幕前,主观地拉扯剧情的发展,让人感到黎明和陈道明角色的多余。
梁朝伟和刘德华因为陈慧琳的催眠治疗,被拉到了不同位置但同样性质的“无间地狱”的审视中,在某种意义上,两人都是在走万劫不复的道路,出卖人都是他们的工作,本来正反人在此的重合应该成为影片最出彩的一幕,但没有生命力的台词和两人疲惫的演技,充其量只能是穿越时空的二重唱,将心情散文断行念成了诗。这样刻意的排比突出了导演的良苦用心,但工整的对仗也失去了真实性。
为什么刘德华始终不会将手机由响铃改为震动?为什么所有卧底都在一个天台上碰头?为了给每一个“可能影帝”机会,影片加入了太多可有可无的角色,其性质跟春节联欢晚会上混个脸熟的小明星有什么区别?反而到了最后看不出谁才是该存在的角色。刘德华的两次调职交待得很弱,为了掩饰新增角色的正反面,影片又加入了在黎明面前自杀等人物和元素来混淆视听,当影片的矛盾和焦点建立在一个很容易解决的基础上时,大家就有理由怀疑人物的结局是否“自取其辱”,其实自取其辱的是刘伟强和麦兆辉。并不是每部电影的“凑数”都是自取其辱,而所留的韩琛另外3个卧底和刘德华的必然落网,都可以自成体系。可惜的是刘伟强和麦兆辉似乎被无间包裹得无法透气了,而在短时期里想要在一个故事上天衣无缝,几乎是不可能的。从建筑神话到神话破灭,往往都是匆匆的一年。
不知道是否为了能在内地和香港同时上映,影片刻意加进了很多反应时代变迁的形式主义。比如陈永仁坟前变成了五星红旗和紫荆旗,内地和香港警方的通力合作,陈道明那句牵强的“说普通话,说普通话”。其实“无间”值得骄傲的是庞大而易转的人性,人性之所以迷人是因为它的耐久,那么给影片画蛇添足地加上时代背景,本质上告诉观众这是一个时代的产物,那么这种无间的地狱性似乎也完全可以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自然消亡。
至于演员,刘德华的夸张和梁朝伟本身角色是否该出现的尴尬都无法评判,曾志伟、杜汶泽和黄秋生演技的单调让人感到了厌倦,黎明的催眠状演技不忍再提,最为可惜的是,连戏精陈道明都可以被糟蹋成“内地附属品”。至于花了20万港币训练演技的陈慧琳,仍旧是一个不起眼花瓶,只是分外记得她一个伤心欲绝的特写,流下了两行鼻涕,却没有一滴眼泪。无间道里只有一个女人——前传中的刘嘉玲。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