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DVD/VCD>>№5 自由讲场>>jacky602专题>>转载:《怒海争锋》:光荣属于人,胜利属于神

主题:转载:《怒海争锋》:光荣属于人,胜利属于神
发信人: jacky602(金球嘅FANDS)
整理人: yong1015(2003-12-12 13:40:21), 站内信件
 如果你是船长,当暴风雨把你的船员打到海里,他却和船还有几根绳索相连,你会选择不顾一切地去救他,还是砍断他最后的希望,为了全船的安全,看着他在你的视线里随你砍断的绳索淹没在大海里?如果你选择前者,你是人,是“奇迹”号的医生史蒂芬,如果你选择后者,那你是神,是骁勇善战的船长杰克。如果你因为犹豫而痛苦,那你就是船上的少年布莱肯尼,医生和船长争取的对象。 

  根据畅销小说改编的电影《怒海争锋》讲述了一个拿破仑时代的海军故事,本来要探索世界另一端秘密的“奇迹”号遭到了法国“地狱”号的奇袭,伤亡惨重,此时船长杰克决定暂时不回英国,以攻为守,冒着全舰船员的死亡,也要为英国挽回颜面。他们在广阔的巴西海上转移,从一个小岛到另一个,遇到风暴,杰克亲自砍断了随桅杆远去的彼得最后的希望。这一切,正是医生史蒂芬不能忍受的,在他看来,人的生命远比用船员的安危去赌英国的海上胜利更重要,他渐渐和杰克疏远,花主要的时间研究动物,把他的人文主义思想传达给船上最小的船员,十三岁的贵族布莱肯尼,他在“地狱”号的奇袭中失去了一条手臂。杰克的确是个以“勇气,尊严和纪律”为治舰规则的军人,在奇袭中立下战功的二副郝兰姆因为不尊重客人而遭到当众鞭笞,深夜,不堪羞辱的郝兰姆在布莱肯尼面前投海自尽。郝兰姆死后,已经接近陆地时,出于安全考虑,杰克依然不让船员上岸。百无聊赖的船员开枪打路过的飞鸟,却不慎击中史蒂芬。作为唯一的医生,史蒂芬用极大的勇气为自己开刀,取出了腹部的子弹。那以后,受到强烈震撼的杰克开始审视自己的所为,先是允许史蒂芬上岛,继续他的自然学研究,再是让船员到岛上休养生息。他们都没想到,这却是血战法国“地狱”号的开始。史蒂芬去了岛的另一端,发现“地狱”号的接近,于是杰克决定就在此地和法国人决一死战。“这艘船就是英国”,史蒂芬用一只伪装成树枝的尺蠖启发杰克,让他把自己的船伪装成遭难的商船,打法国人一个措手不及。一场血战之后,杰克胜利了,俘虏了“地狱”号,在海葬众多牺牲的船员后,经历了这一切的史蒂芬和杰克再次合奏一曲。布莱肯尼也成熟了,他摊开手,那是一只生命力旺盛的黑甲虫。 

  罗素•克洛重新拣起角斗士式的胜利英雄形象,对于他这样肌肉发达,神态坚决的人也不是什么难事,所以说杰克一角是为他度身定做也会有人相信,这个角色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心理冲突,杰克和史蒂芬的和解也不是出于他对史蒂芬人文主义的认同,主要还是出于一种道义的支持和对他给自己动手术的佩服。史蒂芬的扮演者是《美丽心灵》里和罗素合作过,扮演他想象中的黑衣人的保罗•拜特尼,他在《怒海争锋》里外表衰弱,内心却极其坚强,对于自己坚持的立场不会放弃。他是个达尔文式的人物,相信科学能拯救世界,而不是武力。出于医生的一贯立场,他珍视生命,连在岛上看见法国船靠岸要逃跑时也不忘记让布莱肯尼打开他采集动物样本的笼子,让这些动物回归自然。他把希望寄托在布莱肯尼身上,教他如何观察动物,如何记录,如何成为一个自然学家,因为他相信未来不在拿破仑式的好战分子手中。布莱肯尼正处在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中,一边是杰克把航海的梦想和歼敌的激情教给他,给他看航海神人的书,另一边却是史蒂芬的人文主义。他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手臂,感受到了战争的惨酷,决战中却照旧挥刀成为全舰的指挥者,杰克的教育为他成就了现在的胜利,史蒂芬的感染给了他一个希腊式的光荣未来。布莱肯尼的扮演者是个自幼学音乐的孩子,他天真无邪的脸孔上表现的是果断和坚强,也是关心和伤逝,毋庸置疑地说,这部电影将他塑造成一颗新童星。他的表演并不夸张,却在细微的表情变化中体现着人物内心的变化,他对世界好奇的目光里,闪烁着对英法战争的怀疑。 

  其他的演员受到的关注就远远没这三个人多了,尤其是在《指环王》中扮演小矮人的比利•伯伊德,在片中基本只是个露脸比较多的战士,没几句台词,很让熟悉他的影迷失望。另外的一些船员,似乎都是一些盲目的跟从者,结果做人还是做神的冲突就完全落到史蒂芬和杰克身上,如果没有拜特尼的精湛表演,史蒂芬就完全成了个破坏英国民族主义的散漫科学家。这些船员,有的是白发长者,为航海事业贡献了一生,最后死在战争中;有的英勇战斗,终成大器,如接管“地狱”号的大副;还有的固守自己的岗位,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成熟起来。 

  《怒海争锋》是彼得•威尔首次执导海战片,这位《绿卡》、《真人活秀》和《死亡诗社》的导演,这次用这部和尚片再次显示了他对人性的挖掘和幽默的适当利用。史蒂芬给自己开刀取子弹的一场,从一开始就是一种揪心的刮骨疗伤的气氛,等他把子弹取出,让助手把子弹上粘着的布片拿到血衣上核对时,一句“完美的吻合”,一下子把观众紧张的神经松驰开来,放映厅里一片笑声。 

  当然,威尔在本片最出色的还是他对英法战争的思考。这场本来就属于瓜分世界的战争,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正义可言,所以才会有史蒂芬和杰克的争执,包括他们对新生代布莱肯尼的争夺。两个人都想把这个孩子变成自己一样的人,最后却都没能完全达到目的,这个孩子最后两种态度都学到,却没有能力思考背后的含义,照样为民族主义卖命,闲下来的时间才是给科学的,也许他正代表了英法战争后,不用为战争烦恼的的新生代。 

  要指望威尔在这部以民族主义为先的片子中讲述黑泽民《七武士》末尾堪兵卫对武士价值的怀疑是不可能的,但这种情绪或多或少地贯穿着全片。《七武士》中,武士以为自己帮助农民是出于侠义和施舍,但当武士纷纷战死,在这片土地上延续生命的依然是农民。同样的,在《怒海争锋》中,多次出现的黑甲虫就是这样一个生命的延续者。史蒂芬第一次接过布莱肯尼的甲虫时正是他和杰克闹翻的时候,第二次是他们和好,他在岛上研究动物。第三次是片尾,当史蒂芬认识到英法战争即使不义,却唯有胜利才能保全自身的时候,不得不选择战斗。战斗胜利,战死的船员披着国旗投入大海,他应该是痛苦的,因为他的对人的关怀最终输给了骄傲的杰克和英格兰的荣耀。这时布莱肯尼手中的那只甲虫,才是真正让他欣慰的东西,两国为土地交战,战士战死,最后永远活下去的还是那只不起眼的甲虫。 

  美国媒体给它打出了8分以上的高分,《芝加哥民报》给它的评价是“或许是同类电影的最佳”,《洛杉矶时报》说它是“智慧的史诗,但其特质已经超过了能团结我们的智慧”,《纽约时报》的说法是“幽默,热情和人生的大结合”。看来,媒体们已经把《怒海争锋》当做了今年奥斯卡的夺标热门,已经三次被提名的威尔,以前总是赶着奥斯卡大年和别人天地大冲撞,今年眼看又是个竞争激烈之年,明年他能捧得小金人吗?我们还是为他祈祷吧。 

  两百年前,英国种植了一大批橡树,等待两百年后成材继续和法国战斗。现在两个世纪过去,当年的橡树已经不再需要用于航海,我居住的城市里,这些上好的木料成了公园里孤独的雕塑,继续诉说着两百年前的那场传奇,它们才是这场战争最后的胜利者。 


本文发表于《看电影》12月上  




----
 
 
商务热线:88534468  张生联系!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