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DVD/VCD>>№1 碟碟不休>>≡ 2003年碟报 ≡>>2003-12>>Re:[碟报]JQ版D9《裸体午餐》

主题:Re:[碟报]JQ版D9《裸体午餐》
发信人: yong1015(色猪)
整理人: yong1015(2003-12-11 17:10:32), 站内信件
题记: 
骗子们,你们有一个除不去的污点,那就是内心的污点 
——William S.Burroughs(威廉·巴罗斯) 

  放浪、吸毒、酗酒,这是一些人被现实挤兑或不满现实而自我放逐的方式,二战后的美国诞生了一个松散的文学流派“跨掉的一代”。他的旗手威廉·巴罗斯在酒精和毒品的作用下写出了一系列呓语般的文字,其中《le festin nu》真实表现了他们放浪和墮落的生活。由于文学不可能完全的视觉化,所以坦率的讲改变这样的作品往往是吃力不讨好的。 

  在电影界,加拿大导演大卫·柯南伯格一直极端、诡异和阴郁的风格著称,所以他选择了这个梦魇般的题材。而解构这样一个电影对于没有碰过麻醉品的人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你不再状态!犹如吉米的音乐,需要某种状态。文学是个体学养积累的二次投射,它让人可以恣意张开想象的翅膀,在你意想的天堂自由翱翔,而电影它的视觉化阻碍了人们想象的空间,禁锢了人的思维模式,这是影像艺术的局限。 

  在有限中创造无限,在固定中挣脱羁绊,心,应该高翔,在药物之外,用你的思想,穿度厚厚的俗世,在艺术的穹苍,寻找你的应答!萨克斯吹奏出冰冷冷漠的音符,这份疏离的感觉萦绕着整部影片,而爵士乐的自由发挥是那个年头是一种情绪外露的方法,一种摆脱刻板和程式的最佳逃遁途径。 

  这样的电影你不要试图还原故事的本身,你可以做的是随着爵士乐摇晃,进入他的主官意念和他一起癫狂。琼,杀虫者比尔的妻子,在生活的沉重中寻求放逐的薄翼。迷幻的注视那张犹如卡夫卡式的脸孔,在一脸的严肃中凿出一点动静。任何人可以言说卡夫卡的,但是不是任何人能够达到卡夫卡的深度和厚度,貌似是可能做到的,但是,意念的精髓和毒品下的摇晃是南辕北辙的。 

  甲虫的意相来自何人,想必大家心知肚明,而在致幻剂的作用之下,甲虫也是你最初逆行现世的标记。 

  常识在这儿是荒谬的,在蠕动的呓语中,只有绝对的暴力才能逃离困境,这是比尔对待预言者(甲虫)的手段!比尔在迷糊中杀了她的妻子,而这正是原作者巴罗斯的亲身经历【注一】,他在自己的空间被放逐,在意想的层面出逃! 

  诱惑的确来自世界,但是究其最大原因是人类自己的软弱,来自于自己对于存在的被动、对于人生低谷的惶恐。 

  甲虫和比尔之妻有着同样的话语,梦魇也从此和比尔为伴。 

  枪击,是积郁太深,也是那针剂的效用,镜像的世界中,我们的对应回顷刻蒸发,但是,那刻我们又以谁为参照证明我们的确的拥有?!不要去解释合理性,不要填充叙事的缺陷,你要做的是在白昼中蒙上眼睛,让我们嘿(HAI)起来!任何的书写其实也是一种致幻剂,在你达不到彼岸的时刻让我们即刻脱离沉重的现世,到达你无法预知的世界。 

  同样,电影东方的意象来源于禅宗的渊源,一种天方夜谭般的假托,如同大麻袅袅上升的烟雾中你可触及的天堂。他在异域和美国作家汤姆相识,并再遇琼.佛劳斯特,也使故事的进程有了新的亮点。写作是一种独自的行为,但是,它会影响他人,使其朝着不确定的轨迹远行,当你介入故事,一切就只有发生了… 

  比尔在中间地带的说法是临界,迷幻和存在的临界,抽空思想,在药物的作用中角色转换,这是镜像中你就是他我,一个自己不太认识的自己。 

  超现实主义有着自动写作的说法,而跨掉派在药物的致幻中也只能信笔驰骋,逻辑和规则是不起作用的,这是臆境中自我陶醉,这是一个他者的世界。 

  艺术是一种沉迷,也是一种催眠他人的方法,当你的文字和影像切入某个人的生活,他便有了认同和亲切感,成为思想的俘虏。 

  书写的过程中,生命舒解了自己,也让被人在阅读中满足快感。影片以琼.佛劳斯特触键的慢镜头,点出了写作存在着意淫和自慰的实质。正如孙甘露在其先锋派小说《信使之函》中描绘的一样。 

  比尔和琼.佛劳斯特的再遇,通向了意念之门:膨胀和收缩;痉挛和松弛成为意象的主体。 

  慢慢侧翻那眩目的猩红,在呢喃中完成一次小小的快感,妄想让空气充满湿润,充满欲望的贪婪,手,能够感知肉身的起伏,指尖将残存你的味道。这是普通的事件,这是一个凸起和深涧必然的对话。这是文字的诱奸,在美妙的词句后,只有硕大的笔才可以吞噬河水的泛滥。 

  汤姆的管家阻止了比尔和琼.佛劳斯特云雨,她存在吗?她又代表着什么?我认为她依旧是个幻象,一个存在于人头脑中道德规范的禁锢的指代。正如比尔和佛劳斯特在市场上遇到异装的管家,佛劳斯特只能臣服忏悔。这是违反规则的代价,这是电影传达的社会学的讯息,你只要试图超越规则,注定被挤兑和制约。 

  比尔继续着写作的路程,靠着麻醉品在文字和存在中裸身舞蹈!当他的朋友见到他时,他已经在幻象中无力自拔,柯南伯格玩弄着这种视觉和空间转换的把戏,使得情节在梦境的黑屋中绽放着诡异的色彩。而跨掉派认同的生活原则正好是现世的反面。写作的灵感首先是你处于的世界,而灵感和心意的交互就能成就让人会意的文字,这就是写作的快意和给人带来的乐趣!合理性可以被忽视,就像一个人回忆往事,他的记忆必然是断片式的,因为只有惊奇才是历史长绳上发着幽光的璀璨明珠。比尔在心念上旅行,在存在中实践。故事在指尖发展,并且进入高潮,当我们空间女管家的真身,那个在现世中给比尔毒品的博士时,我们在此可以洞察导演的动机了。 

  我们处在一个被控制的状态,无形的和有形的强势和霸权力量左右着我们的生活,你可以靠幻觉来麻醉和逃避,但,本质上你永远受制其中,正如梦魇般的结束:欢迎来到安耐克斯。 

  这句结语又让故事回到了原点,那比尔开枪的一瞬,这是柯南伯格影片的一贯,也是跨掉派写作的风格。 

  在麻醉品下,生命可以精灵一样来回穿梭在是与非之间,但是真正的自由对于皮囊而言只是一种“嘿”的可能。 

  我们应该看到,跨掉派的写作往往是昔时他们放浪形骸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描摹,这种个人自传式带着药物幻觉的文字很难由他人注解的,柯南伯格费力想把它视觉化,我看也已经尽心竭力了。但是,柯南伯格没有超越自己,那些魔幻的场景不难看出是他昔日影片(《苍蝇》、《X存在》)视觉语言的翻版,一如鸡肋,不再有太大的冲击力! 

  文学永远只能在你的脑海中,如同“嘿”的观念,只有意会,无法言说。 

  嘘,放下一切,让你的主观占有你全部的世界,在意念中跟着我“嘿”起来! 

   
后记:下午,在我开始写这篇文字的时候,上海东视文艺台在播《金星访谈录》,金星关于超越自己的说法我觉得有道理,人最大的对手确实不是别人,人最大对手永远是自己。 

  超越,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快感,让自己有着一个目标,为之努力和奋斗,你永远活着人言中,但是,你可以做回自己,让自己保持一种俯视的姿态,这是飞翔的必要条件。 

  【注一】 在墨西哥,当时37岁的Burroughs在烈酒和药物的蛊惑下把一个苹果放在自己女人的头上,然后一枪把她的头打爆。在自传《文学歹徒》里他提到了这件事:“这种自毁的生活方式第一次令我感到颓丧,她的死将我带到一个十字路口上,我不知自己是否应放下手里耕种大麻的锄头,同时决定拿起笔来。” 

2003年10月14日星期二于19时00分 
独立影评人:OSAMA KAVKALU 于 浦东 寒鸦精舍 秋意渐凉时 
  
    
  作 者:OSAMA KAVKALU    
  
  来 源:21CN-LIFE 


不是啊。正版是9+5的。5里面就这个48分钟的花絮珍贵,其他的都是些静态资料。对了,听说JQ这片做了导演评论字幕,翻译如何?还听说JQ次片翻译非常好,比原来那个法2的强了无数倍,你看没看啊? (九鬼庙) 

哦,原来那个D5里面的48分钟的花絮是装进了这个D9正片里面 (在水中央) 
刚刚收了回来,匆匆的浏览了一下,没有仔细的看啊,汗ing... 

是啊。那张花絮碟里就这个珍贵,导演,主演,都出来了。其他的没什么价值。对了,你去看看那条解说字幕如何?听说不错 (九鬼庙)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既是猪,猪既是色.是为色猪!

一个中心---DVD,两个基本点---看和听。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