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slts2(佛山阿佬)
整理人: fslts2(2003-12-11 11:34:24), 站内信件
|
王昌龄及其《从军行》(七首)
王昌龄(698年~756?年),字少伯,江宁人,世称王江宁,是我国盛唐时代的著名诗人。王开元十五年(727年),登进士第,补校书郎。二十二年(727年),中博学鸿词科。后来外调做汜水尉,迁江宁丞。因后来被贬为龙标尉,世人又称他王龙标。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事,王避乱返乡,被剌史闾邱晓所杀。
王的诗和高适、王之涣齐名,有“诗家天子”之美誉。其绝句成就尤高。风格清丽,气魄雄浑,形象鲜活。明王世贞曾把其七言绝句与李白之作同列“神品”。
《从军行》属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一般用以写军旅战争事。唐太宗到玄宗时,对外用武颇盛,有抗击外族入侵之战,亦有开疆拓土之战。因此盛唐诗人描写边塞的诗很多。边塞诗有反映积极立功、保家卫国的作品,这对于抗击外族入侵之战是积极的;但也有一些反映思乡厌战情绪的作品,这种对开疆拓土之战中朝廷过分的穷兵黩武的反对,无疑也是合理的——尤其是对身当其境的战士,更是如此。这种复杂的心理,在王昌龄这一组诗中得到忠实的反映。既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必胜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又有“无那金闺万里愁”的征人夫妇别离之苦、思念之情。一至三首是后者,四至六首是前者,第七首则是对塞外战场景色的白描!在同一以军旅战争为主题的作品中,能够充分注意到题材的复杂性,用多样的不同的手法描写,表明诗人观察生活的细致和艺术技巧的纯熟高超。
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其六: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