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古典小说>>个人专辑>>fslts2>>文学的曹丕

主题:文学的曹丕
发信人: fslts2(佛山阿佬)
整理人: fslts2(2003-12-11 11:34:15), 站内信件

    曹丕(187~226),字子桓,是曹操的次子。
    作为政治家,曹丕的政治才能与乃父相比,远远不及。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后,他虽然以丞相和魏王身份,胁迫汉献帝让位而自立为大魏皇帝,而且主观上想效法汉文帝,做一个贤明的君王,但实际上,他对外放弃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太宗论》明示不愿征伐),对内改变了摧抑豪强的政治原则和兼容并蓄的用人方针,最终导致为魏王朝的士族官僚司马氏所灭!
    作为文学家,曹丕则在诗歌形式的发展和文学理论方面却有着突出的贡献。在这一方面,他比乃父乃弟(陈思王曹植)为强——当然,就其作品的题材内容方面他确实逊色多了。
    事实上,曹丕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七言诗。该诗句句入韵,一韵到底(这种诗体又称《柏梁体》),对后来七言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于六言、五言、四言,曹丕皆有所作。特别是其《大墙上蒿行》,长达三百六十余字,使用了参差多变的杂言!清王夫之说:“长句长篇,斯为开山第一祖。鲍照、李白领此宗风,遂为乐府狮象”!
    而曹丕的《典论·论文》(《典论》是曹丕的一部学术著作,全书已佚,《论文》是其中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一篇。),则是我国第一篇较有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其中涉及到文学的价值问题,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问题,文体问题以及文学批评的态度问题等等,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发生过重要的影响。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大墙上蒿行》:
阳春无不长成。草木羣类随大风起。零落若何翩翩。中心独立一何茕。四时舍我驱驰。今我隐约欲何为。人生居天壤间。忽如飞鸟栖枯枝。我今隐约欲何为。适君身体所服。何不恣君口腹所尝。冬被貂鼲温瞹。夏当服绮罗轻凉。行力自苦。我将欲何为。不及君少壮之时。乘坚车。策肥马良。上有沧浪之天。今我难得久来视。下有蠕蠕之地。今我难得久来履。何不恣意遨游。从君所喜。带我宝剑。今尔何为自低卬。悲丽平壮观。白如积雪。利如秋霜。驳犀标首。玉琢中央。帝王所服。辟除凶殃。御左右奈何致福祥。吴之辟闾。越之步光。楚之龙泉。韩有墨阳。苗山之铤。羊头之钢。知名前代。咸自谓丽且美。曾不如君剑良。绮难忘。冠青云之崔嵬。纤罗为缨。饰以翠翰。既美且轻。表容仪。俯仰垂光荣。宋之章甫。齐之高冠。亦自谓美。盖何足观。排金铺。坐玉堂。风尘不起。天气清凉。奏桓瑟。舞赵倡。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酌桂酒。鲙鲤鲂。与佳人期为乐康。前奉玉巵。为我行觞。今日乐不可忘。乐未央。为乐常苦迟。岁月逝。忽若飞。何为自苦。使我心悲。
 
《典论·论文》:
    [夫]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话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架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场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放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察之匹也。如粲之《初征入《登楼》、《槐赋》、《征思》,于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俊也。应场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作“以至乎)”杂以嘲戏。及其[时有]所善,扬、班〔之〕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暗于自见,谓己为贤。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抽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遗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乐荣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末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不务,不以康乐而加思。夫然,则古人贱尺壁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惧于饥寒,富贵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亦志士大痛也!融等已逝,唯干著《论》,成一家言。
    [或问屈原相如之赋孰愈。曰:“优游案衍,屈原之尚也;穷侈极妙,相如之长也。然原据托譬喻,其意周旋,绰有馀度。长卿子云,意未能及已。
余观贾谊《过秦论》,发周秦之得失,通古今之制义。洽以三代之风,润以各人之化。斯可谓作者矣。
    李尤字伯宗,年少有文章,贾逵荐尤有相如扬雄之风,拜兰台令史,与刘珍等共撰《汉记》。(点校按,此条与“建安诸序”重复)
    议郎马融,以永兴中帝猎广成,融从。是时北州遭水潦蝗虫。融撰《上林颂》以讽。]



----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娑婆訶。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