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oldtalk(冷雨)
整理人: aaaachi(2004-01-13 08:28:14), 站内信件
|
“管”与“官”断想
前两天,某市进行警务车辆检查,被一自称司法厅的女士阻挠,该女士酒后醉语口出狂言:“我们家人,拽出一个官都比你大!”面对如此女士,警务人员只好拨打110,虽然事件在110警务人员的努力下得到平息,但从事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某些“官”被“管”时,心态的自然流露,看来“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原则即使是现代还是具有挑战意义的。社会管理是一项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工作,但往往管理管到官身上,很难得到顺畅的执行,需要媒体的参与和更高层次的官来反映挥,这就是在中国很长时间无法达到法治的重要问题。
退休制度已然让某些官们对官本位的思路有着一个清醒的认识,因为领导终身制确实不会给社会进步带来什么好的效应,反而对权力意识的膨胀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人走茶凉的意识的加强,造成了官员们在位时心态的扭曲,而临退时的权力欲望的扩张,形成了中国官员们一些意识约束的丧失,这些都是民众在头脑中对不管大小官员的总体印象,而冷不丁出个好“官”,如果他不死谁也不敢保证他不落马,他不给世界放一个新卫星。
从官和管字面上看,由官来管是古其有之的,而往往不好管的就是官们,而这种灯下黑的状况,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管理误区,从而使某些国家政策很难快速的得到落实,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成为官与管官的一个特有的现象。好在有些东西不改已经严重的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但如何管却让人头痛,而更多的问题是不服管的官们的态度让管理者难以接受,这就成了社会新闻,同时也更了一个管理方面的顽症。
相信有许多人在触犯了法规制度等方面问题后,都曾经找人说过情,虽然人情未必大于法,但注重人情的中国国情形成了某种状况,即官官相护的意识,就象赵本山的某个小品中所说的:“谁求不着谁啊?”正是这种意识,形成了民意与官员的冲突,而真正的民如果真的触犯了法规条文,也经常是寻找相关的能说上话的人去说和,这样所形成的纷围让管理更多的流于无助人的方面。我们想象一下。如果孙志刚家里有一个有头有脸的大官,他还会那样屈死吗?他的同学,朋友与官员有交往,他还会有那些罪受吗?民意和官宦作风的冲突就在于这种转换可能是不经意的,但是可以说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了,不涉及自已利益时,民众对官员们的做法深恶痛绝,而当遇到自身的问题时,他们也不得不借助官员的人臂之力摆脱困境。这种状况的发生,必然形成了“管”与“官”的不良循环,从而社会固疾更加难以治理。
国人的潜意识里对官还是有着崇敬的,不只是因为其职位,还因为其管理的身份,而这种官意识与面对的社会问题,谁又能抑制“官”们在被“管”的过程中正确对待自已的错误呢,有人说,官升厅级,其生活作风问题的已脱离被管辖范围,实事可以证明其说法正确,还需要更多的数字证明。
2003121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