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股论金>>● 工作时空>>〖*◇人力资源论·及观点◇*〗>>¤管理论¤>>论经济管理

主题:论经济管理
发信人: rose-1227(贝贝)
整理人: rose-1227(2003-12-09 09:57:52), 站内信件




论经济管理


      管理的分类很多:经济管理、物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家庭也是一门管理、管理涉及的实在太广了。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许多基本原理的应用受各种社会、政治或经济体制的影响,许多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上的,假设条件不同,结论也就不一定成立。正确理解掌握经济分析的方法而不是生硬套某些不同条件下的结论。

      最近专攻经济方面的书籍,都能背颂了。看《斯蒂格利茨》的书,眼花缭乱。他现在是我的偶像,介绍一下:

      斯蒂格利茨1943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生产钢铁的小城加利(Gary)。1964年在阿默斯特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并于1967年获得了博士学位。他的导师之一就是大名鼎鼎的保罗·萨缪尔森。由于过人的才华和创造力,斯蒂格利茨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就已是硕果累累。1969年,在他只有26岁的时候,就被耶鲁大学聘为经济学教授。此后,他先后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2001年开始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作为现代经济学大师,斯蒂格利茨的这部《经济学》体现了他本人和同时代的其他经济学家所取得的优秀成果,而他对复杂而深刻的问题的简明、清晰的表述使其受到广泛的欢迎。1997年,作者结合经济理论研究的最新发展、对第一版的大量反馈意见、以及作为总统经济顾问和在世界银行的任职的经历,对第一版进行了全面修订,出版了该书的第二版。

     与其他同类教科书相比,斯蒂格利茨《经济学》有其突出的特点。

首先,本书将经济学基本原理的阐述同现代经济学的最新进展的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读者既可以从中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该学科的最新发展又能够有充分的了解。

     其次,作者给予了信息经济学足够的篇幅。信息经济学是过去的几十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经济学分支,并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影响(斯蒂格利茨正是因在这方面的开创性的贡献而获得去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现在,诸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之类的概念已从前沿的理论研究进入了一般的政策讨论。斯蒂格利茨将这些问题纳入到了经济学原理教科书中,用两章的篇幅进行了详细讨论。

     第三,与竞争模型贯穿整个微观经济学课程的传统写法不同,斯蒂格利茨对不完全竞争的关注贯穿整个微观经济学部分,并且还给出了两章的篇幅讨论不完全竞争和寡头垄断。

     第四,其他教科书中一带而过的其他一些重要问题(比如金融),本书给予了认真的处理。实际上,据笔者所知,在经济学原理教科书中,只有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才为读者展现了金融问题如何与当代经济学的其他一些重要问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作者不仅说明如何可以在经济学入门教科书中引入时间和风险,而且说明了它们如何与传统教科书中所涉及到的其他一些概念联系在一起。实际上,为了解市场经济实际上是如何运行的,读者必须了解厂商是如何融资和管理的,而斯蒂格利茨从一系列简单的经济原理入手为读者给出了一个清晰的背景。

     其五,本书十分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基础和经济增长。读者通过三个模型——从微观基础上建立具有灵活价格的增长模型、存在失业的固定价格模型和价格与工资缓慢调整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模型,对宏观经济学能够有更清晰的了解和更准确的把握。同时,这种处理方法使读者在一开始就能了解到增长问题的重要性。作者还在微观经济学部分就用了一章的篇幅讨论了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技术进步(第17章)。

     第六,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性得到了具体反映,并将它融入到了全书的分析中,比如,对诸如贸易问题和贸易政策、国际资本流动、汇率的决定以及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在国际方面的含义都辟出专门的章节进行讨论。

    最后,这部教科书充分反映了作者最近在政策制定中的参与。特别是其几乎每章都有的“政策透视”专题,涉及到大量政策问题实例。比如“再造政府”、微软反托拉斯案、和平红利、空中交通控制系统的公司化等。另外,几乎每章都有的“经济学应用”专题则用一些实例来说明基本的经济学思想。即使单独阅读这些专题,也饶有趣味。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经济学》第二版中译本中,斯蒂格利茨为中译本写了“序言”,而且还专门为中译本加写了一章,即最后一章“中国:近期与未来的挑战”。这一章虽然是为中译本加写的,但对中国读者来说,它是该书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读者在掌握了西方经济学原理之后,可以通过这一章来学习如何利用现代经济理论来分析与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有关的问题。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