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86591233(ywh)
整理人: air11(2004-04-09 09:34:38), 站内信件
|
由禁摩与反禁摩所引发的思考
从3月长沙市人民政府开始禁止摩托车在部分道路行驶以来,关于反禁摩的评论在红网大量出现,而包括电视、报刊、广播等政府新闻媒体却对此充耳不闻,3月禁摩,电视台曾采访了部分群众,全是支持政府禁摩的,我就感到奇怪了,全市一百多万人,他们及他们的亲属朋友中就没有骑摩托车的?那长沙的十几万台摩托车是那来的?骑车人愿意他的价值近万元的摩托车成为一堆废铁吗?这一切疑问困扰了我,我便用实名及真实的住宅电话在红网上发表了与禁摩有关的十来篇文章。并将各位网友在红网上发表的文章收集起来,结果是:反禁摩言论达几十万字,可篇成厚厚的一本“反对禁摩言论专集”。并且,从3月份的禁摩到此次的再次扩大禁摩路段,本人也发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这一切,将可能在以后长久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及政府的形象。下面,我就个人的一些看法及分析进行一番描述。
一、禁摩对政府及长沙经济发展的影响:
长沙禁摩是分三次进行的,首先只在五一大道实行禁摩,此次禁摩最大的受害者是五一大道两边的数千商家,因为禁摩,五一大道的商家失去了一秕有购买需求的消费者,所以,昔日在五一路两边商贾云集,人流如织的繁华景象早已是昨日黄花,风光不再,此次禁摩的后果是商业布局的重新调整,因长沙小街四通八达,对摩托车主的影响不算太大,市民反映平淡。
2003年2月,政府宣布从3月起,将在芙蓉路、解放路、中山路实行禁摩。各新闻媒体及时跟进,只作一边倒的宣传报导。拥护政府的禁摩的报道在电视、报刊常有出现,而反对禁摩的言论、呼声从未出现,2月12日,一署名“摩托车主”的网友,在“红网——百姓呼声”栏目首开战端。以一篇《摩托车就应该受歧视吗?》的文章引发了第一轮反禁摩大战,到5月中旬,呼声基本平熄。6月2日,以本人的一篇《关于对禁摩令的“起诉书”(讨论稿)》引发了第二轮反禁摩讨论,此次时间不长,在6月20日基本结束。为期4个月的第一次反禁摩以全体摩托车主的失败而结束。此次禁摩使部分人士退出摩托车主的行列,他们以较低的价格将摩托车卖给下岗职工和贫困人群,加之,今年全城修路,长沙成为了一个大工地,四处堵车,使长沙市的“摩的”行业比往年有了较大的发展,到6月,长沙的“摩的”遍布大街小巷,许多原本的“骑车族”变成了“坐车族”大量的摩托车因没办理年检年审手续加入到黑车行列。并进而也使许多来长沙打工的民工也将无牌或外地牌照的摩托车带入长沙参加摩托车营运。此时,交警部门加强了对“摩的”行业的打击,高额的罚款,又使“了难”行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例如,交警扣一台摩托车,一般处罚2000—3000元,而通过熟人及“了难”人员只要1000—2000元即可摆平。“摩的”的放滥使“摩的”之间的竞争加剧,多拉快跑、争客打架事件时有发生。更有部分黑车司机干脆放弃“摩的”营生,加入到“飞车抢夺”的行列,黑车及“摩的”为避警察,采取了逆行、违章调头、冲关等行为,使长沙的道路及治安情况进一步恶化。为治理“摩的”,交警采取了“带笼子”等违法手段来抓捕“摩的”。以违法对违法,败坏了政府的形象。此次的赢家是权力寻租者(警察)及租寻权力者(了难人员)。政府通过罚款及没收车辆虽也获得了部分收入,但就整体来说,应是“失大于得”,普通老百姓并没有得到任何好处。
此次增加禁摩路段,是在“中巴”出城、“五城会”胜利结束,城市道路得到全面改善的情况下进行的。中巴出城使公交车一车独大,市民并没有从中巴出城中得到任何好处,相反,市民对公交车的意见也比往年更大,更有人说,长沙的交通情况又重现了十四年前的情况。加之,11月15日上午8点多钟,一位老大爷因挤不上137路公交车,在砂子塘公交车站牌处当街下跪大哭的情况进行报道后,更使许多网友在网上进行声讨。长沙市政府对中巴车以禁代管的政策,使中低收入的市民尝试了乱政、劣政之苦头。对第三次的禁摩,政府及新闻媒体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报道,却由交警上街向摩托车主进行了宣传,对支持与反对禁摩的言论在各电视、报纸上少有报道,政府及媒体对新增禁摩路段采取了低调处理,但作为湖南唯一能刊登反对政府禁摩言论的《红网——百姓呼声》栏目的反禁摩呼声却比上次禁摩时更多,言词也更加激烈,以至于使红网对部分网友的文章不得不加以修改或不予刊登处理。各新闻媒体及市政府有关部门对摩托车主的呼声采取了装聋作哑的处理方式。加之,长沙县委书记死在高尔夫球场的报道出现后,使许多百姓对长沙市政府的能力、作风及为民服务观念等方面提出了质疑。有损人民政府的形象,其恶果将在以后的数年内体现出来。
二、禁摩使市民对新闻媒体报道的公正性产生怀疑
从3月长沙市人民政府开始禁止摩托车在部分道路行驶以来,关于反禁摩的评论在红网大量出现,而包括电视、报刊、广播等政府新闻媒体却对此充耳不闻,3月禁摩,电视台曾采访了部分群众,全是支持政府禁摩的,一百多万长沙市民他们及他们的亲属朋友中就没有骑摩托车的?那长沙的十几万台摩托车是那来的?骑车人愿意他的价值近万元的摩托车成为一堆废铁吗?对11月21日将开始的新增禁摩路段,各新闻媒体干脆哑口无言。客观公正是新闻媒体的生命,对事关十几万摩托车主的利益,事关数十万市民出行的大事,我们的新闻媒体的职业敏感到那去了?咱们市民百姓还能相信你们的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吗?失去公信力的新闻报道以后还有人看吗?你们将为你们的麻木、有失公正的行为买单。
三、禁摩与市民心态的变化
政府对城市环境的改造,使百姓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新的希望。但政府的一纸禁摩令使摩托车主们突然明白,这路原来不是为市民所修,而是为了政府官员所建,为所谓的“政绩”所修呀,咱普通老百姓交捐纳税,为城市面貌所作的一切牺牲和贡献却原来只是为了满足当权者和有钱人呀,咱们只是为富人和官员修建了一坐富人俱乐部。真是“一枕黄粱梦,梦醒皆为空”。这其中的失落感和绝望之情,咱能向谁说,谁又会听?这一切,“红网——百姓呼声”中的申述和纳喊就是明证!
这次的禁摩来得突然,但反对的呼声却比年初的那次更为激烈,每天几十篇关于反对“禁摩”的文章及跟贴使“红网——百姓呼声”主持人左右为难,只好多次发出“近段关于“禁摩”的发言较多,恕版主不能一一回复。另外,请大家务必注意发言的用词,理解一下版主和本栏目的难处,谢了!”。“这几天关于禁摩的发言比较多,有些言辞比较激烈的,版主不得不“忍痛割爱”,敬请网友理解!”的呼喊。但被激怒的网友那管主持人三木的难处,大量的发言依然涌向红网,一次被删,下次照发,更有部分网友发出了“上省市政府请愿”或以烧毁摩托车来以示抗议的言论。本人也将我写的《起诉书》和《给潭仲池市长的一封公开信》用小字体进行了排版,以便红网一但停登“反对禁摩言论”咱就将其晒版进行胶印,上街散发并征求签名,并将其送给省政府,以求省市领导还我们摩托车主一个公正。但我实在不愿此情况发生,毕竟我也和你们一样,只是十几万车主中的一员,“枪打出头鸟”,“明哲保身”的道理我也都懂!
我曾与部分摩托车主进行过交谈,都对禁摩表示气愤和不理解,只是不愿自己领头。是呀,谁都有个家,在财产和平安之间,咱还是选择“平安”吧,钱财毕竟是身外之物呀。
一部分生活、工作比较稳定的人打算廉价退掉昔日的“爱车”,不让骑,咱就不骑嘛,谁叫咱是无权无势的小老百姓?去财消灾,“民不与官斗”这是千古遗训呀。
另有因生活、工作中离不开摩托车的人则打算加入到黑车行列。咱小心避警,与交警打打一场游击战争,敌多我退,敌疲我扰,敌少我冲,敌走我行。万一被抓,咱找人“了难”,当是被小偷扒去了一回钱包吧,你交警总不能把全市二十几万台摩托车全抓到你的停车坪去吧,果真如此,那到是全市摩民之福,数十万人,总有那带头闹事之人。
对禁摩心态最好的当属“摩的司机”和下岗职工,“摩的司机”所驾的大部分都是价格不高的无牌或手续不全的破旧摩托车,他们不怕“电子警察”,并都与交警有过一段时间周旋的经验,逆行、冲关、闯禁区、走非机动车道等早已是家常便饭。加之各“摩的司机”彼此相熟,一车被抓,其它车辆早作鸟兽之散,一但车辆被扣,再买一台价格更低的摩托车继续营运。反正“禁摩”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廉价黑车,大部分摩的司机根本不会再去交纳3000元的扣车罚款。一“摩的司机”告诉我,他今年已被交警扣了三台车,其中二次是被交警用“带笼子”的手段抓扣的,他现在所骑的摩托车是以800元买回的。被抓几次,也就无所谓了。唉,这年头,穷人的胆子最大,承受能力最强!
四、我的一孔之见:
通过这次禁摩与反禁摩的讨论,我认为其意义已超过了此次事件的本身。它检验了政府及公务员们为民服务的态度,检验了新闻媒体的职业敏感、能否反映民生民意,更检验了全体市民的承受能力。此事可能到今天可能已将结束,但它是否会为明年以至更长的时间留下某些后遗症呢?我们都不得而知,愿历史能给予检验。
陈洪
写于再次禁摩开始之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