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86591233(ywh)
整理人: air11(2004-04-09 09:34:38), 站内信件
|
工薪层拿什么代步 禁摩理由值得商榷
--------------------------------------------------------------------------------
中国经济时报
禁摩之后交通更拥挤
2000年7月1日,随着西安市发布“禁摩令”,宣布禁止摩托车进城,中国“禁摩”的城市已达到58个。
禁摩的城市己多到如此程度,应当说已经覆盖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这已经不是某个地方、某个城市、某个区域的局部行为,而是一种国策了。作为一种国策,我们应不应该从国家的角度,来充分地加以论证?
当我们宣布“禁摩”的时候,我们除了考虑到城市交通的拥挤,是不是还有更多的问题要考虑?
例如,第一个要考虑的是,禁摩之后工薪层拿什么来代步?
第二是禁摩之后,本来就很不景气的摩托车工业,将势必雪上加霜。
中国拥有年产2500万辆摩托车的生产能力,而实际生产不足1000万辆,年产值超过200亿元。当年,70年代、80年代,号称“自行车王国”的中国,其自行车年生产能力也不过800万辆。据估计,我们将会因为此项决策,失去至少150万个就业岗位。
禁摩之后,我们的交通照样拥挤,我们的就业更拥挤了。
工薪层拿什么来代步
是小汽车吗?听起来有些悬。中国有几个工薪层是开着汽车去上班的?
在中国现实的条件下,开着自家的私家车去上班,比“打的”去“上班”还贵。
中国的工薪们买不起车,月薪千把元的工资与十来万元一部的小汽车,年薪与车价之比是多少?有考虑的可能吗?
就是你买得起车,你用得起吗?你家里有停车位吗?私家车的生存环境如此恶劣,你细算一笔账,养一部车,一年一万元够吗?有人细算过,养一部低档的小汽车,每个月的飞涨的油钱、路钱、各种税费,每个月竟高达1600多元。你养得起吗?
看来唯一的选择是骑自行车。骑了一辈子自行车,好不容易换了摩托车,尝了口现代化的骨头汤,可还没咽到肚子里,先把嘴烫了。
有不少人花了一万多元,才把各种手续办齐,各种税费缴清,车不能骑了。他能不骂娘么?经政府批准立项,耗巨资新建的大型摩托车城刚刚落成,却无法经营摩托车了。再便宜都没人买了。我们到车市去看摩托车,看着那么多、那么豪华、令人心往神驰的新型车,只能叹息一声。
禁摩理由值得商榷
禁摩的理由主要有三:交通拥挤、污染、事故高发。
让我们逐一进行分析:
交通的拥挤真的是摩托车带来的吗?不一定,相反摩托车是缓解交通拥挤比较有效的工具。
我们说摩托车是疏导城市交通最好的工具,只要看一件事就足够了:全世界的交通警察都装备的是摩托车。很难想像开着汽车的交通警察如何去疏导交通。
它的体积仅仅是一部“桑塔那”的1/5或1/6,按照速度与占有道路面积之比来比较,摩托车是机动车中占用道路最少的交通工具。摩托车占用道路的面积与自行车相差无几,而速度却比自行车快4~10倍,能将道路的堵塞归罪于摩托车吗?
与汽车相比,据技术部门监测,一部125ML四冲程摩托车的尾气排放量,仅为一部桑塔纳的1/7。而一部轻便摩托车的尾气排放量,仅为一部“桑塔纳”的1/9。看来,将对环境的污染归咎于摩托车,真的是罚不当罪。如果摩托车会说话,它一定会仰天大呼:我比窦娥还冤哪!
事故高发也同样站不住脚。据济南市交通部门自己的统计数字,与摩托车有关的交通事故为40%,而在机动车总量中,摩托车占到70%,汽车的保有量为30%,那么,30%的汽车制造了60%的交通事故,谁的事故率更高?
这一比例在西安市似乎更高,西安市的出租车保有量仅不过1万辆,加上其他机动车,每天在街上跑的汽车也不过2万辆左右,而摩托车的保有量却多达18万辆。
我们不难看出,与摩托车有关的交通事故,大大低于与汽车有关的交通事故。甚至大大低于与自行车有关的交通事故,两者完全不可比。凭什么说摩托车不安全?
结成反禁摩联盟如何
在我国的摩托车工业还没有全行业倒闭前,我们能对禁摩的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造成的损失会小得多。
不对吗?
而让我们奇怪的是,为什么已经全行业亏损的摩托车业不结成反禁摩联盟,为打破禁摩令而努力,为摩托车的生存而大声疾呼。难道说,他们只会结成那种声名狼藉的价格同盟吗?对于摩托车业,在禁摩的环境中,是生是死尚不得而知,讨论价格还必要吗?(魏雅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