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DVD/VCD>>№5 自由讲场>>jachan专题>>转载:【关于EVD......】

主题:转载:【关于EVD......】
发信人: jachan(长毛象 提提你.)
整理人: yong1015(2003-11-26 16:06:40), 站内信件
2003年11月23日 
 关于EVD,我埋汰它两句…… 作者:高人  
 

今天早上读到了转到‘吉林坛'的两篇文章,看后发表了点评论,转到这里大家共同拍砖:

原文:

碟片内容提供商为零 国产EVD要成市场鸡肋?

EVD周年波澜不惊 没有对DVD造成实质性上的威胁

一般很长的文章我是没有兴趣完整的阅读的,不过由于确实对这个‘国产货'抱以期望,所以还是完整的读了一遍,可惜越来越多的事例证实我了当初的推想,不免更要失望一番,下面‘断章取义'几条做以推测(以下‘加粗字'为文章原文引用): 

新一代标准EVD的全称为Enhanced Versatile Disk,意为高密度数字激光视盘系统,由北京阜国数字技术有限公司(Beijing E-World)开发,但采用美国公司On2 Technologies (ONT)特许的VP5和VP6视频压缩技术。根据合约,On2将因特许其使用VP5和VP6代码获得100万美元,每生产一台EVD播放机还将获得2美元,尽管这远远低于目前国内公司目前每生产一台DVD播放机至少须支付13.80美元的专利费,但毕竟没有从根本上避免国外巨头对我国碟机产业的控制。

说什么‘国产货',结果最终用的还是人家‘美国'的技术,我觉得EVD在本质上和DVD没有什么不同,同是我们国家自己生产不出来的东东,否则也不会花那么多的国有资产去购置什么技术。区别只是一个便宜、一个贵罢了。而价格上的差别也可以看出在美国享有VP5、VP6代码的公司并不是人家正在使用的‘标准',现在不是标准,将来就会是标准吗?用100万美元去国外‘赌'了一把回来,是赔是赚也未可知,真是悲哀。而且让我想到的是,EVD宣称向下兼容DVD,即EVD机为DVD兼容机,生产兼容机就不必给DVD付‘专利费'了吗?如果也需要付,恐怕一台EVD机的专费是等于DVD专利费+2美元(EVD专利费)吧? 

就在EVD标准发布之际,新科宣布其移动DVD价格首次跌破2000元,而金正、步步高、德赛等企业也宣布即将在新一代DVD上采用新的MPEG4全球标准,并认为该项技术下半年会成为热点。

不管EVD是好是坏,移动DVD的降价倒是好事,一台带16:9液晶屏的移动DVD如果真的能卖到2000元以下倒是可以尝试一下。另外,各碟机厂家宣布支持MPEG4也不见得是坏事,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里说的MPEG4就是PC D版市场横行的那种DVD Rip/DivX/Mpeg4碟子吧?MPEG4是全球的标准没错,但是当初MPEG公司推出这个标准时面向的对象和MPEG2是完全不同的,不是谁取代谁的关系,MPEG2是面对家庭用户的,而MPEG4是面对网络用户的。 

考虑到消费者的利益,EVD也不得不采用杜比数字、DTS等公司的解码技术以兼容DVD

当初宣布EVD实现了支持‘环绕……'什么的(由于当时该文的作者用词十分不专业,所以我也没记全),结果现在看来还是DVD正在使用的‘杜比数字/DTS'音频编码技术,这也不算什么创新。关于‘画面方面'我再补充两句,EVD宣称可以提高于DVD的5倍的画面质量,但公布的图像分辨率和我当初预想的525×5的计算方法是不同的,而是一种取巧的计算方法,是用EVD的画面分辨率‘高×宽'来对比DVD的画面分辨率‘高×宽'的数值,这一‘乘'自然数差的就大了,我不能说人家的计算方法是错误的,可惜啊,人的眼睛可不是计算器啊……我能想到的且目前能够看到的最高分辨率的节目在DVD中已经出现了,就是《T2 EE》版中的那个微软媒体播放器格式的1080线的《T2》,1080线是个什么概念?就是横向有1080线的分辨率,说DVD的分辨率时一般也是引用横向线数的,如N制525线,P制625线等等。‘5倍'这个说法渗有水份且为偷机取巧,估计是汇报给领导时用的。 

由于EVD仍然采用DVD的物理格式

这个是让我最不愿意接受的信息,因为它证明了我当初说的又一个SVCD/CVD的理论是正确的。没听明白这句话的碟友我做以简要介绍。当年在DVD刚进入国内市场的时候,由于价格高昂,碟片紧缺,所以VCD仍然是独霸天下,但一些用户已经不满足于VCD的图像质量了,所以就出现了SVCD和CVD,其实这两个东西都是以标榜着自己是‘VCD'的下一代产品而现身的,为什么会同时出现两个标准呢?因为当初的几大碟机厂商组成了不同的联盟,一边仅支持SVCD,另一边仅支持CVD,所以就乱了套了(别的没学会,窝里斗倒是学个十足十)。两者仅是在编码格式上稍有不同,使用的都是普通的‘CD光盘'物理格式,说的直白一点就是用我们现在还在用的‘CD-ROM'就可以读取,用光盘刻录软件+CDR就可以‘复制'的盘片。当初的优势是支持比VCD更高的图像分辨率和4声道,但由于编码原因导致影片占用空间的增大,在CD盘片物理容量有限的条件下,只能用增加碟片数量这种不得不‘折衷'的方法,所以VCD用两张碟片可以放下的影片,SVCD/CVD需要三张碟片(‘三碟'的碟机倒是终于派上用场了)。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看到了,由于片源的紧张,软件数量不足,当DVD真正来临的时候,SVCD/CVD都难免一死。说到这里我忽然好奇心起,低头看了看俺的那台‘万利达N996'DVD碟机,上面标明兼容‘SVCD',看来当年‘万利达'是站在SVCD阵营一边的。迄今为止,我没有买过一张CVD或SVCD的影碟……不过当年我倒是在百货大楼看到过这种影碟,都是‘国产片'…… 

简单的介绍的SVCD/CVD的历史以后,大家就明白了,今天的EVD的推出和当初的SVCD/CVD本质上是相同的,使用的都是目前流行的载体,而不是创造了一种新的载体出来,现在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一直以来EVD的宣传口号中都没有关于容量的说明。好了,我记得前两天好像看到某篇文章上写一张EVD可以存储100分钟的节目吧(要不是150分钟?)?看来那种‘折衷'的增加碟片数量的方法也会同样应用在EVD中。DVD盘片的物理容量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空间中要放入更清晰的影片……嘿嘿~~~~~~~外国人不是做不到,是他们不屑于这样做,因为其实想提高画面分辨率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要在采集图像时把图像格式的分辨率设置的高一些就可以了,节目源取自电影胶片,别说是1千线了,就是2千线的图像想采集出来也不见得有多么的困难。MPEG公司的‘标准'能被全世界认可就证明人家不是吃素的,没准人家已经筹备甚至准备推出更新的‘压缩编码格式'了。况且人家还在研制更高容量的载体…… 

已知的事实证明,‘EVD'仅是一种编码格式,而不似DVD是一种载体,所以两者基本不具备什么可比性,EVD要比的是DVD影碟,而不是DVD本身。DVD在中国还远达不到普及的程度,起码DVD数据盘还没有大批量的使用在PC用户中。我上学的时候每台PC上都配备了‘5寸软驱',现在学电脑的人中见过‘5寸软盘'的人都不多,我们的机器上一般会有一台CD-ROM和一台DVD-ROM,但DVD-ROM的真正价值还没有到来,何谈换药不换汤的EVD?对不起,我又比喻错了,EVD不是载体,它是一种编码格式。可惜它出生在中国,即将死得很惨…… 

.......(略)

MOV99.com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