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iuyunfy(小飞·剑断江湖)
整理人: yerk(2003-12-06 23:12:07), 站内信件
|
老猪先世为人,贪欢爱懒。一生混沌,乱性迷心。未识天高地厚,难明海阔山遥。正在幽闲之际,忽然遇一真人。半句话,解开业网;两三言,劈破灾门。当时省悟,立地投师,谨修二八之工夫,敬炼三三之前后。行满飞升,得超天府。荷蒙玉帝厚恩,官赐天蓬元帅,管押河兵,逍遥汉阙。只因蟠桃酒醉,戏弄嫦娥,谪官衔,遭贬临凡;错投胎,托生猪像。住福陵山,造恶无边。遇观音,指明善道。皈依佛教,保护唐僧。径往西天,拜求妙典。法讳悟能,称为八戒。
这可能是猪八戒一个比较完整的自我介绍了,其中也充满着神秘色彩,出身普通但是肯定资质极高,否则不能从一生混沌中当时醒悟,他的师傅比菩提老祖还要神秘,应该说不在菩提老祖之下了。关于他何时被贬,估计是在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以后的事情,想来在人间为害应该在100多年左右。
猪八戒好吃能吃,而且说来还有点懒惰,其实他也是个非常可爱的人物形象,也有很多的优点,被作者带过了,但是不意味着作者忘记了或者漠视了。
猪八戒能吃,在唐僧初到高老庄,从高太公的口中,就给了我们一个初步的印象,不过唐僧的解释更为的合理:只因他做得,所以吃得。看来他在唐僧眼里的印象从开始就不错,也难怪后来唐僧一直的相信他的话,并且有意的袒护他。能吃,是坏事吗?当然不是。当和尚修行,没有哪一条规定饭量的,我们又怎么能对人家的吃得多少对人家说什么呢?猪八戒好吃,但是自从受了观音菩萨的戒后,就一直没有动荤。这一点也说明了他的毅力,猪八戒,从他的名字的意义就是断了五荤三厌,其实他在高老庄的时候也一直是“持斋把素,更不曾动荤”,由此可见,他的忍耐力还是不俗的。在考验一个人的时候,最好的时间是在他一个人的时候,或者是在陌生的环境中的时候。猪八戒就经受住了考验,如此的耐心和毅力,和他途中的许多行为不一致了,或者他在向分行李的时候,心里是很痛苦的,没有了依靠,没有了信心,他的唯一的归宿不是家,还是什么地方呢?
猪八戒比较的聪明,类似一种大智慧,可能是在仙廷受到的影响。
猪八戒比孙悟空又悟性,所以他一点也不笨。第一是关于拜师的事情,猪八戒是偶遇而茅塞顿开,孙悟空是碶而不舍的追求和自己的悟性,还有老是的偏爱。第二个是初次合作对乌巢禅师的禅语的领悟: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怒。孙悟空说是遭到了辱骂,而猪八戒却能有等待禅机解开的心境,他对佛的领悟,在这方面是高于孙悟空的,当然其中也又孙悟空弃道从佛的原因,也因为孙悟空对自己的本领的自信。这里顺便也提一下,猪八戒是承担了挑行李的任务,直到收服了更憨厚老实的沙僧。《西游记》的精彩,很多是出于孙悟空和猪八戒的两个人的对比和对白,他们两个是最佳的拍档。
在作者不断的描述中,猪八戒和孙悟空的接触越来越多,故事才保持了开始的精彩,当然也有为了突出孙悟空而让猪八戒当牺牲者的趋势。
拜师后第一次遇到的妖怪是黄风怪,第二次遇到的沙僧,在两次的战斗中,半山中八戒争先,八戒大战流沙河,对困难也丝毫的没有避让的痕迹,孙悟空对这样的一个助手应该是比较满意的了。即使在一些时候,猪八戒偷懒的时候,孙悟空就要打,结果他的金箍棒在猪八戒的眼里成了“哭丧棒”。孙悟空的神通广大,猪八戒的若愚若讷,相得益彰。两个人的友谊是《西游记》中最深的,即使在大难当头也保持着诙谐幽默。
两个人第一次闯祸是因为偷吃人参果,自从四圣试禅心猪八戒遭到戏弄后,他和认识到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有点小聪明,他知道谁能帮助他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先把孙悟空唬一顿后,就简单的尝到了鲜果的滋味。被人追问后,埋怨孙悟空预先打个偏手,结果暴露了,造成了巨大的麻烦。后来在孙悟空四处寻求帮助的时候,他却对前来帮忙的福禄寿三星嬉笑调侃,让师傅一阵斥喝。两个人的第一次矛盾是在三大白骨精,唐僧不识妖魔,猪八戒以为孙悟空恃武逞能,不断抱怨,结果孙悟空泪别唐僧,临走对沙僧说: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詀言詀语,途中更要仔细。可见当时孙悟空对猪八戒不能识妖魔相当的失望和不满。但是当时猪八戒的想法呢?在宝象国他和小白龙说:“那猴子与我有些不睦。前者在白虎岭上,打杀了那白骨夫人,他怪我撺掇师父念《紧箍儿咒》。我也只当耍子,不想那老和尚当真的念起来,就把他赶逐回去。”可见当时只能怪唐僧的过度慈悲了,孙悟空对猪八戒的态度也是一种恨铁不成钢,不是真正的恨,否则他们也不能再后来合作了。《西游记》我看了好多遍,但是“三打白骨精”我只看了一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