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pkelvin(KC)
整理人: pkelvin(2003-12-01 06:24:30), 站内信件
|
鸭式前翼战斗机,可以说是目前第三代后期战斗机最喜欢使用的布局之一,和边条翼相比,鸭式前翼布局对失速螺旋更为突出的延迟效应,得到了许多特级飞行员的认可。可以看出,许多战斗机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鸭式前翼的布局,目的是为了在空战中取得优势。
人类航空史上第一种带鸭式前翼的飞机,其实就是飞机的始祖――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
在飞机正式出现之前,人类其实已经有许多手段实现飞行了,比如说,热气球、滑翔机,尤其是滑翔机,对飞机的诞生有着不可磨灭的推进作用。但是,在人们对空气动力还不是很了解的年代,失速螺旋便成了人类上天的一大阻碍。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莱特兄弟面对大批优秀的航空先驱的丧生,不得不采用了比较有利于从失速螺旋状态中改出的鸭式前翼。
在此之后,鸭式前翼在航空舞台上销声匿迹了多年,直到二战末期……
瑞典SAAB公司的SAAB-37,就像它生产的SAAB汽车一样出名。它是继“震电”J7W1之后鸭式前翼在喷气时代的第一次应用。这个时期的鸭式前翼是采用很保守的这种措施,并不是采用全动的鸭式前翼,只是在后缘装了襟翼。
SAAB-37可以说在欧洲大陆大出风头,瑞典人的近邻瑞士人自然也受到影响,在瑞士政府历史上唯一一次的战斗机招标中,“水虎鱼”战斗机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但后来由于瑞士政府的态度多变,最终使该项目流产。更为可惜的是,连照片都很难找到一张,只好发一张“沉默之蓝”以表歉意!
米格设计局开始关注瑞典人的结晶,对鸭式前翼布局也开始感兴趣,于是,MiG-21 E-8便出现了。MiG-21 E-8和现在的中国J-7的最新型改进型很相似,只不过后者到现在还没有实体出现,其前途非常渺茫。
苏霍伊的想象力一向是极为丰富的,Su-32FN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Su-32FN一改Su-27潇洒的外形,采用了并列双座的驾驶舱布局。
至今为止,我想还没有人知道究竟要把Su-32FN归为哪一类的飞机为好。
经过多年的发展,苏联终于发展出合适的航空母舰“第比利斯”级(后改称库兹涅佐夫),庞大的航空母舰自然需要强大的舰载机。于是,针对苏联航母舰载机的发展计划就出台了。最终结果,Su-33取得了这一殊荣。
法国达索一直是法国航空工业的巨头,无论是在现在还是二战过后那段清淡的时期。
幻影系列的老大――幻影2000就证明了这一点。
幻影2000只是法国对鸭式前翼技术的一个探路的子而已,其前翼设计非常保守。在此之后,幻影2000用实力证明了鸭式前翼优秀的机动性能,使法国放开手脚,在新战机上大胆应用鸭式前翼技术。
在Su-32FN的基础上,苏霍伊对飞行环境进行了改进,并且改进了对地攻击能力,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战斗轰炸机诞生了。
前苏联开始了对前掠翼飞行器的研制,美国不可能眼看着着急。于是,在航空技术上新一轮的竞争便由前掠翼技术展开了。
Su-27装上鸭式前翼,在外形上就接近Su-35了。但是,Su-35并不是这么简单地实现空战的优势,更重要的是成熟的推力矢量技术的应用。
Su-37是在Su-35的基础上,对垂直尾翼进行优化设计的结晶,和Su-35相比,Su-37的机动性能自然是更上一层。
继幻影2000之后,达索并不局限于幻影2000的成功,而是把目光转向了更为先进的幻影4000。
不知道幻影4000后来的结果,可能是某方面的缺陷使它在军火市场上销声匿迹。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胫骨,俄其体肤,也许,正是幻影4000的失败,才会有后来的“阵风”。
前南斯拉夫第一次尝试自己研制战斗机,命名Novi Avion。作为欧洲大陆最重要的斯拉夫人国家,南斯拉夫的这个计划如果成功,可以说是意义非凡的。只不过由于前南斯拉夫与前苏联的关系恶化,加上西方对东欧的渗透,使南斯拉夫根本不可能在这样一个内外交困的环境中发展自己的战斗机。
最后,该项目下马。我们也只能由设想图来感受欧洲大陆斯拉夫人在那种尴尬的处境中的苦苦挣扎。
法国达索开始向前南斯拉夫政府投标,这是达索介入之后的设想图。
面对潮流,美国人也动心了,于是,针对鸭式前翼布局研究的F-15 ACTIVE技术验证机上马了。
没有人知道究竟美国人在它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但是F-15的后继者F-22并没有采用鸭式前翼布局,之后再出现了X-31和X-36,美国的鸭式前翼布局就几乎销声匿迹了。
冷战后期,苏联在西方的科技情报人员尽失,使得苏联不得不加大对军事的投入以追赶美国的步伐。
就在这个时期,为了对付未来的ATF,苏联领导人要求发展新一代战斗机,MiG I 42/44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苏联解体之后,MiG I 42/44才正式露面,而这时候,同为前苏联航空巨头的苏霍伊却推出了S-37/Su-47,使得I 42/44的前程更加模糊。
尽管解决ATF设计布局的争议并不是X-31最初的目的,但是不可否认,是它让鸭式前翼布局无缘美国第四代战斗机,也是它打开了美国推力矢量研究的大门。
EF-2000终于在千呼万唤之中破土而出,由一棵小小的幼苗,成长为在现役战斗机中雄居第二的空中杀手。
当初为了EF-2000的顺利诞生,欧洲各国经历了不知多少风风雨雨――法国退出、欧洲军费大规模裁减……可见,EF-2000的成绩,并不是金钱堆积起来的,而是欧洲航空工作者和政治家、军事家的一致努力的结果。
尽管以色列得到了美国的众多援助,包括F-16和F-15,但是对于民族自尊心如此强烈的犹太人来说,只有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于是,让“幼狮”成为“雄狮”,成了以色列航空工业人士一致的愿望。
在美国公司的帮助下,LAVI开始了它艰难的生命历程。以F-16的机体为蓝本,加上优秀的鸭式前翼布局,LAVI得到了彻底的脱胎换骨,摆脱了F-16的形象。
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是无私的。美国人为了F-16的前途,停止了对LAVI的援助,以致中东“幼狮”向“雄狮”的转变受到了严重的打击。LAVI便这样夭折了,它成了继F-20之后第二个受F-16迫害的受害者。
自傲的法国人在退出EFA计划之后,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新一代战斗机,以对抗设想的敌人――Su-27系列。
作为法国航空业的老大,达索自然要在一次担当法国新战机的领头。于是,绰号“阵风”的高卢雄鹰出世了。
“阵风”不仅仅装备实力雄厚的法国空军,并且衍生了新一代的法国舰载机――阵风M。可以说,阵风的出现,使得法国重新树立了欧洲老大的地位,对于散漫的欧盟来说,正是需要这样一个老大来领导,而英国和德国,却不可能担当起欧洲独立防务的形象代言人。
继SAAB-37之后,瑞典人在对新世界秩序的深入判断之后,决定发展新一代的战斗机,以代替老旧的SAAB-35和SAAB-37。
于是,经过SAAB公司众多技术人员的努力之后,JAS-39和SAAB的汽车一样,征服了瑞典人的心。
尽管在欧洲三剑客之中,JAS-39的综合作战能力是最低的,但是JAS-39继承了其先辈出色的可维护性,使得它在世界军火市场上占有另类的一席。
对于J-10,经过了多年的猜测,终于给中国的航空迷一个极大的惊喜。
北美兰德公司的评估:尽管对J-10的评价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J-10将在未来称霸远东的天空,除非有美俄战机和EF-2000的介入。
究竟J-10有没有兰德公司所说的那么优秀,谁都无法断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J-10是中国在由仿俄生产到自主研制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于J-10,俄罗斯莫斯科航空航天大学的资深专家声称:J-10并不是以色列战斗机的仿制品,而是中国试图摆脱苏俄风格转向中国特色的一个过度。
对于J-10是否以色列战机的仿制品一说,实在是无从考证。不过,从J-10的照片看来,更多的是苏俄风格的设计,尽管它和LAVI很相似,但相似不是一个有效的借口。
苏霍伊作为前苏联、现俄罗斯技术实力最雄厚的军工企业,自然总会给我们一些惊喜,继Su-27家族之后,S-37就是下一个。
不久前,S-37更名Su-47,正式追逐俄罗斯空军新一代战斗机项目,实在是给航空界一个大大的震撼,在此之前,航空界对前掠翼飞行器总是持反对的态度。
究竟作为第一架实用的前掠翼飞行器,S-37/Su-47能不能给予它的拥护者希望,也是一个未知的变数。
谁都不知道“折刀”到底是不是一个骗局,但是,既然有这么美妙的骗局,鸭式前翼布局的飞行器家族中就不能缺少它的存在。
“折刀”是传闻中美国人的一架新型布局的飞行器,该项目据说是由诺斯洛普格鲁门公司负责。“折刀”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与众不同的变前掠翼布局。
作为一个严格保密的项目,我们对“折刀”自然不可能知道多少。也许,时间能够证明这一切,我们只有拭目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