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atmay(风伴流云)
整理人: matmay(2003-11-17 11:35:51), 站内信件
|
从九月底提交了中国飞天的焦点新闻重开提议,到十月十六日在神舟五号升空的一刻正式被任命为版主,到十一月一日终止中国飞天版的讨论。前后一个月的时间,经历了很多难忘的经历。
前期的准备:在得知焦点新闻即将重开的同时,我已经开始收集资料,为补回自己常用的航天知识和建立一个基本常识性的精华区给网友查询做准备。由于不太了解社区总体的技术情况,以致在另一个精华区内把文章编辑和结集好后,不能转移到焦点新闻的精华区中(程序上无法实施该操作),最后在开通版主权限后,自己再一篇一篇地复制到精华区中,花了双倍的时间和精力。
在开版后和任职前的准备:由于住地接触的媒体有比较多的神舟五号前期报道,再加上在资料收集时已经对航天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写下了两篇神舟五号--前瞻的文章,也很好运气都入选了每日视点,对增加版面的参加者会有一定的作用。
任职到离任:一开始上任,就要面临着神舟五号的新闻大战。由于社区和新闻网站的首页是有区别,策略上我并没有把所有媒体的所有报道都拿回来。只是选择一些有综述性的报道,或者是在飞船运转过程中一些重要的关键步骤(如:船箭分离等)。平衡了信息的交互性和网友的阅读习惯,因为太多的贴子放在论坛上,旧的很快会被冲到另一版页上,反而起不到报道的作用。在这里我特别向凌风表示感谢,他在那几天提供了很多有用的资料,特别是我晚上比较少上网的时间。总结报道的整个过程,应该是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从返回仓的成功着陆起,我一直是打算将话题推向航天的下一目标(空间站、登月等话题),也尝试用接近生活的话题打开局面,可惜效果都不如人意。也考虑组织一次征文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没有得以实施。这一段时间的组织是做得非常失败的。
以上,是我整个中国飞天版的工作描述。这次工作中,最失败的地方是没有能够在事件完结后展开讨论。分析个中原因,发现有以下两点:
由于航天技术是一门比较深奥的学问,再加上媒体上也在这件事件的处理上,显得比较低调。公众的关注和热心程度,较之于以往中国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如加入WTO、申奥成功等话题,显得较为冷淡。而参与者,有相当航天知识的人毕竟只属少数,不如WTO、申奥等话题贴近生活,客观上形成看贴的人多回复的人少,开主题贴表达自己感观的人更少。主题过于专业普通网友难于参与。
版主由于前期并没有参与社区相关版面的讨论,在展开该项话题的讨论时没有版友的基础,造成版面的凝聚力不足。其他版面上即使话题与航天不相关,也有一些比较有深度的讨论。我却没有办法将该话题引导到中国飞天这个版块去讨论,这是比较可惜的。版主缺乏认受性,无法凝聚人气。
精华区的建设,由于有多位网友的原创稿件,这里特别感谢轻风燕语紫衣人,她提供了一系列的《第三类接触》文集为了解宇宙文明,星际探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再加上网友和我收集的一些资料性文章,为版友留下一些有用的资料,对初步了解航天技术和历史有一定的帮助。
个人感观:一个月的工作终于结束,从这个工作中学习了很多。很感谢网易的管理层可以给我这个机会,同时也籍此向一些帮助过我,给我提供宝贵意见的好朋友:哈哈天使、冬心、如空、掂花微笑、少寒、凌风、轻风燕语紫衣人、海等等致谢。感谢社区职能部门的总管和扫水员,为维持中国飞天的讨论轶序作出的工作。感谢纵横三国的版务人员在这段时期主动地分担我的工作,令我更专注地在中国飞天工作。还有很多要致谢的人,我无法一一尽数……
焦点新闻第九期话题“中国飞天”随着神舟五号的任务完满完成,也结束了使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共同见证了中国人凭借自己的力量实现了载天上太空的千年梦想,也见证了杨利伟成为了我国首位的大空人。希望中国的神舟计划(空间站计划)和嫦娥计划(登月计划)可以早日实现。相关的航空航天话题不会因为中国飞天版的关闭而终止。大家可到航空航天版继续讨论。
---- 公章
▇▇▇▇▇▇▇▇
▇网易虚拟社区▇
▇ 焦点新闻 ▇ matmay
▇ 版务管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