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angbbbbb(贫嘴大民)
整理人: yingying211(2003-11-14 19:52:33), 站内信件
|
交朋友的阶段
小时候,是先交朋友,然后才知道什么叫朋友。
上幼儿园的那年,坐父亲机关发出的幼儿园班车。一大车闹嚷嚷的家长和孩子间,惟独注意上了一个高高大大的姐姐,眼珠滴溜溜的很是明亮。后来发现她是幼儿园高班的,尽管可以经常遇见,但很难得在一起玩耍。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在班车上交往,一来两去,我们成了朋友,经常在班车上打打闹闹。也许是女孩子天生的母性使然吧,她总是扮演大人的角色,经常照顾我,给我带些果丹皮、山楂丸之类的小零食,还常常关照我不被高班的男孩子欺负。我们的父母也因我们的来往而渐渐成了熟人,经常互相打趣说:“这俩儿孩子交朋友,顺道儿把咱们大人也捎上了。”……后来我很快因生病而离开了幼儿园,记得最后一次从幼儿园回来下车的时候,两个小朋友哭成泪人一样,仿佛今生就要永别,都把自己可怜的一点玩具拼命地塞给对方。因为年龄太小,我没记住她的样子,没记住她的名字,但那对大眼睛却牢牢刻在我的脑海里!后来,我们果真没有再见过面,如果我们现在遇见了,那女孩儿的眼睛,经历了三十年的风吹雨打后,还会象以前一样清澈明亮吗?
儿时的朋友,是开心,是玩伴。
青春岁月,是为了交朋友而交朋友。
上学的年龄,懵懂初开,接触外界的人和事总是充满了兴趣。对男生,颇有英雄相惜之感;对女孩,也有红尘知己的豪情。往往稍有共同语言,就觉得心心相映了。上初二的时候踢足球,一个同学踢伤了脚腕。大家送他去了附近的邮电医院。那时已是晚上7点,平时这个时候,应该早就在家吃饭了。可一起去医院的男生没有一个露出惧怕家长追究的样子,一直等到医生做完检查,打好石膏,通知了伤员的家长,安排好了专职护送的人员,大家才呼哨一声散去。每个人到家见了父母都振振有词,都觉得自己义气得不得了。后来,那孩子确诊是骨折,医生说幸亏大家送得及时,不然恢复起来很麻烦,他的家长专程到学校对我们千恩万谢,我们表面上很腼腆,实际内心里早牛B上了天!等他伤好了,我们所有当天去过医院的男生,鬼鬼祟祟地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留在教室里烧香磕头,煞有介事地拜了把子。一共十一个人,我排行第五,从此成了地地道道的“王老五”!我们结拜的誓词,在某次郊游的时候,被埋在了北京八大处八处的一棵老槐树的树洞里。现在我们这些兄弟们天各一方,偶尔闲聊起来,直把此事当做笑谈:那张签了名字的白纸,恐怕早成了老树的肥料了吧?……这种渴望被别人接纳,被别人敬仰,被别人当作知己的愿望,伴随着我一直到了工作的年龄。
青年的朋友,是仗义,是兄弟。
到了中年,人往往是在不经意间交上朋友。
岁月催人,激情渐退。少了雄心壮志,多了世俗烦恼。闲暇了就来上网,拿无聊当有趣,目的不过是散散心,发泄一点郁闷而已。记得初入聊天室,我也是一副楞头楞脑的样子。见到谁都浑不吝,嘻笑怒骂,不把面子当回事,完全没有什么想要交朋识友的愿望。可是,玩笑间,人缘熟了,眼界也开了。天南地北的聊客都成了我的朋友。大家没有什么功利的目的,随便扯个闲天,需要时,互相发发牢骚,开心时,就聚在一起啃个香辣蟹什么的。不必有负担,不必背包袱。这样的朋友,交着舒心混得惬意。无事的时候不必烦扰,真到有事的时候,张张嘴,大家还能帮个小忙。君子之交淡如水,大约也就是这个境界了。
中年的朋友,是缘分,是虽不结实但却可以相搀的臂膀。
----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猪爬出的洞也锁着,一个声音高叫着:我靠,全锁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