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icesky_84223(玉蝴蝶)
整理人: byebye(2003-11-23 16:05:04), 站内信件
|
开篇九《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
这题目取得费解,其实可以说,“我的童年生活”。每个人童年的经历势必对日后产生重大的影响。回顾与沈如是的童年生活,课堂教育绝对足够呆板,且坏了我们的肌肤和思想。沈必想不到今日的教育也是如此。而他的呢。看来,也真是一派童年趣味。“上学散学时,便如同往常一样,常常绕了多远的路,去城外边街上看看那些木工手艺人新雕的佛像贴了多少金。看看那些铸钢犁的人,一共出了多少新货。......”而我们真的不能有些什么,通常就是逛过市侩味极足的菜场,遭些耳根罪,但偶尔把萝卜丝饼此类的东西带给母亲,成为了小学时代唯一的珍藏。到了更远,骑上变速车穿街走巷像影子一样闪过,只能沾到初春的柳絮,闻到燥夏的蝉音,空气中微醉的秋意,冬日的寒风,这是少的,又少的乐子了。
亲近自然是好的教育。“我开始学会了钓鱼,总是上半天学钓半天鱼,我学会了采笋子,才蕨菜......在竹篁里且有无数雀鸟,我便他们认识了许多雀鸟,且认识了许多果树。”我们这时代没了纯净的自然,上海只有浑浊的黄浦江,社会到是成为了我们日后必须依托的东西。而课堂,即使是校内这个封闭的小社会。成全不了我们这样那样的宿愿。一上那真正的浪尖,要不吞下几口水,跌个踉跄,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后来的故事很多。有抽钱赌输,被家里吊着打的;有与农村学生玩的骑在脖子上的战马游戏,由伏水的乐趣,历史溯到民国,其间也有一部分,最后一部分,讲到设立的军官团。沈本就有一段军旅生涯,这到及为贴切主题。
“我因不受拘束,生活既日益放肆,不易教管,母亲正想不出处置我的好方法,因此一来,将军后人就决定去作兵役的候补者了。”
沈从文之前,漫漫的走出一段精彩的文字以外的生涯。
后来那文字,必定也浸着些血吧。
开篇十《凤凰》
凤凰有多个别名。如民国后才升级改名为凤凰县。这历史,沈首先谈到了有趣的苗人放盅的传说。
因年龄分,年老为盅婆,三十岁称为巫,十六到二十岁因无美满婚姻则可能落洞而死。放盅的方法常用毒虫放入果物中,如蚂蚁,蜈蚣,长蛇之类,死皆因为腹胀人瘦而亡。这习俗渐成迷信。彼此妇人见面陡生怀疑,人也不敢招惹盅婆,若有谁家的孩子招盅,盅婆被必捉去,“放在六月天酷日下晒太阳,名为”晒草盅。”这类事件如一个历史时期社会的影子,促见其人性压迫之深。
下言落洞,是人神错综悲剧。极因性方面受到压制,成为最高的道德。文中写道一军官因为妻子收到老友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不问缘由,不容辩驳,就叫自己的手下,接他妻子到营地的十里远的地方,把她给枪毙了。现在看来,你会觉得好笑,残忍,但这是事实。你无法想象的东西,在那个年代司空见惯。
淳朴的民风演变出另一地方特色:游侠。沈解说道:“游侠者行径在当地也另成一种风格,与国内近代化的青红帮稍稍不同。重在为友报仇,扶弱锄强,挥金如土,有偌必践。尊重读书人,敬事同乡长老。换言之,就是还能保存一点古风。”里面的田三怒是个典型,从小挥拳为友报仇,二十年便成龙头老大,多仗义,对长辈和气,驱逐隐秘在寺庙里的伤风败俗之流。中有多个故事,很形象的表现出他的个性。最后英雄死的如此,被仇家算计,子弹从后背射进了心脏。英雄老矣,毕竟过不了几天观花的悠闲日子。世道不爽,江湖凶狠,本就是一场场悲欢离合,只有上帝成竹于胸,只有我们依旧可以从他临死前的眼神中看到当年的热情。
士民子弟都受到游侠精神影响,从军,如江南之地百年以来的文士之风,绝然不息。宋有不杀一士大夫的美谈,但凡军人,若要出头必身经百战,百死一生。
回望之时。
白骨一地。青山依旧碧绿。
这些杀戮只是推动历史前进的车轮。
只不过车轮下的血与泪,凤凰却早已托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