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interbow(冰澜)
整理人: chocho.1(2003-11-07 16:39:44), 站内信件
|
许久都没有翻开过《红楼梦》,每天就看着它静静的躺在床边,其实在心里还是一直迷恋着它。在QQ上碰到伊洋,伊洋给我推荐了夜看红楼的网站,答应他去那里看看,也答应他写写,可是直到现在还没有写过任何文字。QQ上碰见的暗夜的时候,小妹妹只送来一声叹息,心忽的紧了紧,以为暗妹妹出了什么事情呢。还好,暗妹妹只是说如今难得碰见我,不经意看到了就有些感慨了,想起了从前。我说,从前有从前的风景,现在也有现在的风景,各有各的妙处!
这段时间一直收看中央10台的百家讲坛,每周三都有红学家在现代文学馆做有关红学的讲座。上次在秋季的书市自己也买了两本关于红楼梦的书籍——《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分上下两册,汇集了1911年到1949年一些关于红楼研究的资料)。一直喜欢《红楼梦》这本书,可是对于红学却不怎么感兴趣,或许是自己在这方面的知识太少了。然而对红楼的喜爱又迫使自己留意了和红楼有关的书和人,于是不知不觉之中也开始慢慢了解一些红学的知识。
看着书里你争我论到也有些趣味,考证派、评点派、索隐派等等,真真百家争鸣。记得看过张笑侠写的《读红楼笔记》叹服于他对红楼的细心,记录了自己的疑惑感悟解读。让我不解的是他在文章中批评了太平闲人对红楼的批语,有的地方甚至说太平闲人在胡说八道,但是再观他随后的解说亦不免让人觉得有些牵强附会。掩书之后细细想之,不过是各派在这里纷争,各说各有理,究竟谁又能解读作者的原味,恐怕是没有人知道的。
周三中午看完周汝昌的讲座有些地方实在不敢赞同他的观点,周老说不研究曹的家史他的生活环境周遭朋友就无法理解红楼,或许这对于红学专家是如此吧。我想一个普通如我这样只是喜欢红楼本身的读者也许不用花那么多精力去研究曹的身世,怎样才能算理解红楼估计谁也无法说得清楚。读红爱红的人自有一番感悟,这不是对与错的问题,理解多少他就会有多少的愉悦或是感动,又何必在意自己的理解是否如了大流。也许我的认识太过浅薄吧!
说起钗黛,周老批评那些只说宝钗好或者是黛玉好的观点,说曹写这些众女儿的悲剧不是说谁就是单纯的坏或者单纯的好。可是我又不明白了,既然不能简单的分析她们的性格特性,为什么周老又在说黛玉太狭隘太自我太儿女情长,总是将那儿女私情萦宿心头?其实无论是红楼大家还是普通读者谁心里都有一个好恶标准,都有个爱憎标准,再怎么表明自己是客观的看待问题也会在言语中表现出自己的兴趣取向。周老又批评高颚后四十回续的太糟糕,提醒读者不要上了高颚的当。我又有些纳闷,真与假当现在也没有人能说清楚,况且高颚的续书基本延续了曹的思想,他没有延续传统的大团圆思绪而写了一个悲剧的结局,从这一点来说就很了不起了。可见让所有人都能满意的事情是决然不存在的,也如王国维所著的那篇《红楼梦评论》也是褒贬不一,有称“见地之高,为自来评《红楼梦》者所未曾有”,也有称他生搬硬套西方思想理论的。
看着红里红外这些是是非非,不由想起了好了歌。其实红学之所以这样浓重,多是因为有了许许多多喜欢红楼热爱红楼的朋友们,红学也许只是红学专家们的特权,但读红感悟红却是每一位读者的自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