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xrsums(alex 风的灵魂)
整理人: providenteric(2003-11-03 23:47:28), 站内信件
|
06-21-2003 10:59:47 民航论坛 老狼
在所有民航社区中的帖子里,最有趣的要算是南航和海航的争论了。两家航空公司都是新锐型,员工的忠诚度也比一般的航空公司高一些,人员素质也高,所以一出手往往都是名门剑法,章法十足,根基极稳,少有东航论坛里老是出现的骂街或诅咒式的意气,很有看头。
南航同海航斗了十年了。从海航还没注册起就打算搞掉海航到现在,可谓是大打三六九,小打天天有。由此带来的双方员工也在论坛上吵得剑拨弩张。真是很有意思。
看这些评论中,代表南方航空责怪海航的主要是说海航不讲规矩。1.扰乱市场;2.搞关系,凭关系拉贷款过日子;3.服务有漏洞,伪善。站在海航立场的一派对南方的指责,主要是说南方1. 体制、活力差;2. 搞关系,凭在总局的关系和地理位置过日子。3. 服务差。
对比一下双方的指责就会发现一种对称的幽默,即双方都指责对方不遵守规矩,都攻击对方的服务差。把事情摊开来,我们会看到这些有趣的现象的背后。
一、关于体制和市场行为的问题。海航的体制是出了名的新锐,尽管这两年来故步自封,但仍不失为中国民航界的先锋。南方航空在民航界也是比较新式的体制。问题是,海航固然新,但不适用于南方航空的现状。南方的特点是以航空主业为主,一切要围绕航空来进行,不比海航的多元化。这样一来对南方来说,发展首先要保安全,求稳,求实,不能轻易玩空手套白狼的游戏。双方都在不停地寻找适合于自已生存和发展的方式而已,说不上什么善恶。也许个人在各自的环境里会感到得意或压抑,但做为公司领导阶层,必须在战略上把握住这种方向。注意:不是说双方的体制没有漏洞,而是双方的战略都是从各自出发点定的。
海航的市场行为是大家出了名的讨伐,有人说只要有海航票价就会乱。但试问没有海航的地方票价就会顺吗?国航、东航的收益管理能把人吓死!西北又好到哪里去呢?大家都被外航打了回来,于是打内战。总局一看不好,下令民航票价统管,这样相同条件下得利的一定是大公司。总局在定政策的时候根本就不把小公司的死活当回事的时候怎么办?生活并不是1+1=2。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骂人低票价的是南航,但代理商在海口常常拿到的南航折扣价比海航低。很多人常坐南方的航班的原因就是因为确实比海航便宜,里面甚至包括我海航的一些朋友。我认为南方这两年来在收益管理上可能更精明,做得比海航好了,它对折扣的计划非常有条理,而海航这两年来似乎有些迷糊,象是做计划的部门喝醉了的感觉。现在争论是谁挑起的价格战毫无意义,因为事实上双方都在不停地违规,靠违规来吸引旅客。这不能说南方和海航谁可恶谁不可恶。也许这里面有恶性竞争的因子,但问题是票价高了没人坐飞机,能让一点利给旅客总比谁都坐不起飞机要好。总局在这种市场条件下定的票价规定本身就注定了是要把利益从旅客袋里放到代理点口袋里的,航空公司面对的不仅仅是行政机关,更是残酷的市场。如果海航的所做所为有实在违背行业内大家共识之处,可以提出来讨论,但是没必要以此来区分善恶。商业行为本来就没有绝对的战术要求和好人坏人。
二、关于关系和贷款的问题。我记得在拙作《海南航空:由非典引起的及其它》一文中讨论过海航的关系学。事实上海航和南方,包括国航,东航,西北航…哪一个不要搞关系,又有哪一个总经理手上没有一笔活动费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法制不严,总局腐败,政府的信用也不高,大家都不得不接受现实。海航之所以受注目,只是因为它关照的重点同别人不一样。别人是在民航言民航,海航却苦在民航里没人替它说话,打不出自已的门路来。
这里有人会说了,前一任总局局长在的时候不是关照过海航吗?还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问题是就算是关照,这位局长在任多久?2年。海航成立了多久?10年。如果海航也挤破头去找民航局的人要关照,只怕骨头都榨干了也不会有什么成果。
这些年来大家都在谈航空公司,很少有人谈民航局的。一方面是因为接触得不多,另
一方面也是民航局内部的人城府都很深,不会在网上自毁宦途。但其实江湖上的恩怨,大都是民航局种下或化解的。可能有人会有了解:民航局的关系是真难伺候啊。你一个小公司没有大势力,办点事难啊!总局、分局司处林立,规定多如牛毛,自相矛盾。今天许可的事到明天随便一个小瘪三打个电话就能中止。这些人不敢为难大公司,就专找小公司发家或出气。一个章程上面同意了,下面没喂饱照样卡死你,更别说有南航或什么航的人在事前“关照”有关方面了。海航是没办法才走政府、银行的路子的。好的航线、好的资产弄不到手。总局也不会发钱给它,那只好自行解决财务问题了。
大家不知道有没有和局方官员打过交道的?总局的人玩海航的样子真是好看啊。碰到这种时候,海航被整得那个惨啊!它犯了什么错误呢?常常只是有个头头跟它生气了。南方、国航、东航决不会碰到这种事情。碰到这种东家,能不找麻烦就不错了,要它有利于自已的发展,真的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有人会说我这是在为海航辩护。其实抛开成见想想,谁愿意拉关系、装孙子?海航不愿意,南航也不愿意。海航就一个局长在任上时有可能会关照,南方的人老在局里任要职,南方很多员工都是总局某些人的家属,还有机场、管理局…这变相套来的资源怎么算呢?还有国航里的,东航里的……
在这没有规则的世界里,强求某人按规则行事,不是敲诈就是伪善。
至于说海航骗钱该垮不该垮的问题,我觉得真的不是我们在这里能谈得清的,因为这个论坛里根本不能讨论这个问题。只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南方航空也不希望海航就此垮台。为什么?设身处地为南航想想就知道了。我不想跑题。
三、谈到服务问题。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鹤舞白沙指责海航见死不救的文章和浪迹天涯的回答(见民航论坛),里面详细地把一件事当时的每个细节都挑出来一件一件地曝光。其实在局外人看来真的很可笑。那些议论的帖子太长了,实在贴不下这么一大缸水,我只想说,1.如果事情发生在南方航空公司,结果也不会异于海航;2.海航的服务品牌和声誉,是实实在在多年苦心经营的,不是一种炒作或伪善。不能说海航的服务好南方就该死,也不能说因为某一起细节不清楚的事例就来顶大帽子扣死别人。事情的细节都不清楚就乱下结论,实在也是无聊。海航的缺点是把服务太规章化、死板化了(虽然它的要求是反而是人性化),导致实际人员工作压力过重,有时规定细到手要以多少度的角度伸出的地步(不是玩笑!),甚至逼人去给旅客擦鞋,注重创新却让人无所适从;南航考虑到了实际人员的身心情况(尤其是乘务员),但没有把对旅客的服务作为一种战略品牌来看待,导致服务常常失之冷漠—这一点也是因为南方航空在航空业务上的战略牌很多,南方认为不需要太看重这张牌的缘故;而海航没有太多底牌,只能把每张牌都硬当王牌打。所以海航的乘务员常常想往南方跑,而南方的人事档案里,海航的求职信一定还有一堆。南航和海航这些年关于服务
都积了笑话一堆,没必要就此去分什么好人坏人。
南方航空和海航的现状就这些,我在此并不想做裁判,也不想用一个危言耸听的结论去吸引别人来回贴。希望同道们能客观地看问题,不要把自已当成审判官或济世主,也希望大家都能走向理性与成熟。尤其是鹤舞白沙,热爱南航的心情最急切,可总喜欢上来就一通炮火,然后做出来的结论却总令人啼笑皆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