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股论金>>●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研究】>>【电子商务概述】>>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

主题: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
发信人: mpakiller(mpa)
整理人: aokven(2004-02-06 22:36:40), 站内信件
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  

  张铎   
 
    电子商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与企业结合,特别是与传统企业进行整合,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那么,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可以应用哪些电子商务模式?而这些电子商务模式的特点如何这些将是本期介绍的重点。

  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主要是指传统企业(这里区分于新型的网络型企业)如何利用电子商务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和商务活动的数字化。电子商务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它在企业的应用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分阶段进行和实施的。

  从企业经营活动的范围来看,可以将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活动,也就是企业如何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实现企业内部交易的数字化,同时更好地保证企业外部电子商务的实施。企业内部电子商务的运用主要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内部运营效率和效用。第二层次是企业外部的电子商务活动,它是指企业通过市场提供产品服务,实现企业的价值。企业外部电子商务主要是扩大企业收入来源,同时帮助降低企业的外部经营管理成本。

  从参与市场交易的主体性质划分,可以将市场交易主体划分为组织和个人(个人用D表示),对于组织,根据其商业性质可以划分为赢利组织和非赢利组织(非赢利组织用C表示),对于赢利经济组织,根据生产与销售功能可以划分为具有全部功能的生产企业(用A表示)和只具有销售功能的中间商(用B表示)。对于上述A、B、C、D四者之间的交易关系可以如图1表示。

  根据参与交易的购买方是否是组织机构(包括企业与政府等),可以将电子虚拟市场分为组织市场(Business To Business,简称为B2B)和消费者市场(Business To Consumer,简称为B2C)。从图1可以看出,组织市场包括市场网络中的Ⅰ、Ⅱ、Ⅲ、Ⅵ、Ⅶ,消费者市场包括市场网络中的Ⅴ、Ⅵ。

  



  在传统市场交易中,供方企业处于主导地位,交易时供方企业一般处于控制地位,顾客特别是消费者只有选择权。而网络时代,顾客(个人、组织或企业)的地位上升,交易时顾客处于主导地位,顾客不但有选择权,还有直接参与产品或服务的设计、生产、定价和销售等方面的决策权。

  对于企业外部电子商务活动,可以根据交易双方的地位,将现有的传统市场上交易模式称为供方主导型,将正在发展的以顾客为主导交易模式称为顾客主导型。供方主导型交易模式并不是说供方企业的经营管理不是市场导向的,只是供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可以通过主动了解市场需求,然后制定策略来满足市场需求,在交易过程中顾客只是通过选择来对供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引导,是一种间接影响。顾客主导型强调的是顾客直接提出需求,供方直接根据顾客需求结合企业自身的实力有选择性地提供产品和服务来满足顾客部分需求,从而实现供方的经营管理目标。上述两种模式都是市场导向,只是体现“顾客是上帝”的方式有很大差别,一个是被尊为“上帝”,一个是自己通过自主控制成为“上帝”。一般将B2B和B2C称为供方主导型电子商务,将C2C和C2B称为顾客主导型电子商务。


  企业外部电子商务


  企业外部电子商务也是通常所称的电子商贸和网络营销,主要是指针对市场交易而进行的商务活动。企业进行外部电子商务活动时,必须考虑到不同主体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电子商务方式实现网上交易。

  1、电子商务交易主体的特点

  在市场交易网络中,根据参与市场交易主体的特点相应分为三类:赢利组织(A、B)、非赢利组织(C)和消费者(D)。它们的特点如表1所示。

  



  从表1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对于赢利组织和非赢利组织,在交易时一般是以法人身份参与交易,交易时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只是赢利组织的目标是通过减少交易费用获取更高利润,而非赢利组织的目标是通过减少交易费用节省开支维持组织的运转。

  而具有社会法人地位的组织机构(包括赢利组织和非赢利组织)与个人消费者之间的区别较大。首先,信用方面。组织机构有法人地位和相当的固定资产,一般具有较好的信用;而消费者的信用是建立在以往交易历史记录的基础上,它需要通过长期实践才能确定个人消费者的信用。第二,与银行关系方面。组织机构很少进行现金交易,主要通过银行进行结算;而个人消费者比较喜欢现金交易,较少依赖银行。第三,交易方式方面。组织机构在交易时每次交易量都比较大而且相对比较集中,特别注重市场信息的收集,强调交易的理性选择;而个人消费者一般是为满足自己个体需求而进行交易,注重感性,对交易方式选择以简单方便为标准。第四,与交易方关系方面。组织机构购买时一般有相对固定的采购对象,较少更换供应单位,重视保持与供应单位的长期稳定关系;而消费者的购买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要维持消费者忠诚需要供方建立良好的品牌及优质的服务。第五,交易快捷性方面。组织机构一般强调购买的理性,购买决策周期相对较长;而消费者比较注重购买的便捷性,购买决策时间比较短。

  由于进行网上交易时要求交易主体必须信息化,利用基于网络的数字化交易方式进行交易。因此,在电子虚拟市场上,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改变交易主体的交易方式,同时也对市场交易主体产生一定影响。首先,参与交易主体必须有信用。如前所述,由于组织机构具有较好信用,电子虚拟市场对组织机构这方面的影响不大;而个人消费者必须建立信用,否则消费者参与网上交易时会遇到障碍(如网上订购后,难以实行网上支付,而是通过邮局汇款,因而限制了网上交易的快捷性)。其次,交易方式更加便捷。对于组织机构来说,网上提供了快捷方式,可以实现网上自动交易,但对于一些大型组织机构,更多地仍然选择网上查询和合同洽谈方式进行,比较强调理性;对于个人消费者,则影响比较大,消费者可以不出门便能购物。第三,交易行为更加理性。对于组织机构来说,网上的充分信息更加增强了购买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于消费者来说,网上的丰富信息改变了消费者的被动选择局面,消费者可以根据大量信息进行理性选择,减少了购买的非理性成分。因此,网上交易方式对组织机构的影响主要是效率上提高和风险上降低的影响;对个人消费者影响较大的是它可能改变个人消费者的消费模式和生活习惯。

  2、企业外部电子商务模式的比较

  根据参与交易主体的特点,可以用表2比较两种不同企业外部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特点。

  



  从表2可以看出,组织市场交易与消费者市场交易有着很大区别。首先,交易过程方面。组织购买时首先提出购买意向并进行寻价,在确定购买意向后就着手进行谈判或者通过招标确定价格,并签订正式合同,然后双方着手具体交易进行货物交接和货款结算。可以看出组织市场交易过程比较规范,注重交易风险的控制和交易理性;消费者市场中,消费者购买一般通过信息告示来寻找满足自己需求的产品,购买过程比较简单,强调的是快捷性,不注重交易过程的规范性。第二,交易数量金额方面。组织市场的每次交易的数量比较大,交易金额也比较大;而消费者的购买属于零星购买,交易的数量、金额都比较小。第三,交易合同形式方面。组织市场的买卖行为一般都需要通过正式合同文本来规范;而消费者市场主要是现场交易,口头要约形式。第四,交易透明度。组织市场的交易由于双方掌握信息都比较充分,双方都处在交易平等地位;而在消费者市场,消费者由于精力和时间限制,不可能掌握充分信息,即使掌握大量信息也因精力不够无法全部处理,因此交易的透明度不够。第五,交易实现。组织市场的交易主要通过银行进行结算,通过合同来约束交易的完成;而消费者市场的交易主要是现款现货交易居多。电子虚拟市场的发展将大大改善消费者市场中的交易透明度不够的问题,包括交易实现中的支付手段由原来的现金支付转为依赖信用支付方式。


  企业内部电子商务


  如前所述,企业内部电子商务主要是指采用电子商务技术实现企业内部交易,解决企业内部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信息化。企业内部电子商务的基础是企业的信息化,在信息化基础上融合一些新型的电子商务技术,如EDI技术、Internet技术等。实现企业内部电子商务,必须从系统角度将企业内部经营活动进行统筹规划,也就是按照企业的价值链实现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活动。

  价值链把企业分解为战略上相互联系的活动,以分析了解企业的成本优势。每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产品和辅助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的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如图2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价值链把总价值展开,它由价值活动和差额组成。价值活动是一个企业所进行的在物质形态上和技术上都界限分明的活动,这些是企业赖以创造出对客户有价值产品的基石。差额是总价值和进行价值活动的成本总和的差。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成绩。价值活动可以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大类。列在图中最下面一行的基本活动是在物质上制造产品、销售和发送以及售后服务等活动;辅助活动通过提供外购投入、技术、人力资源和各种企业范围的职能来辅助基本活动并支持整个价值链。基本活动是企业价值活动中最主要和最明显的,而辅助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因为每一种价值活动都使用外购投入、人力资源和某种形式的技术来发挥其功能。图中点划线反映了这样的事实,即采购、技术开发和人力资源管理都与各种具体的基本活动相联系并支持整个价值链。企业的基础设施虽然并不与各种特别的基本活动相联系,但是也支持整个价值链。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