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nox(黑啤)
整理人: chostluo(2003-11-02 12:01:11), 站内信件
|
北京楼市在批评中成长
□大雪
无论业内人士,还是普通市民,谈起京沪两地楼市的差异时,大都对北京市政府管理房地产市场的能力颇有微词,尖锐者说,北京是计划经济的典型,上海是市场经济的范例。
这么评价北京市的房地产市场并不为过。随便举一些例子就可为上述说法提供有力的佐证。比如,炒地皮盛行;违法违规建设大行其道;经济适用房都卖给了先富起来的人;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各种纠纷此起彼伏,等等,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这些事搁在广东、上海可能解决得快些、好些,但轮到北京就难办,这就是北京不同于沪穗的“市情”。
批评声多了,有可能“债多不愁虱多不痒”,也有可能会起些作用。平心而论,今年以来,北京在规范房地产市场方面除廉租房摇号直播之类有做秀嫌疑外,也还做了一些实事。
北京房价高高在上,多年以来媒体和百姓都希望政府出面干预,但政府始终没有干预。这说明北京市政府尊重市场规律:房价既已放开,就得由看不见的手来操控。在这一前提下,北京市政府先后清理了一批不合理的收费,公布了房价“透明法案”,出台了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规范土地供应、完善宏观监测体系等虽解不了近渴但多少有点“治本”的多项措施,前不久,又降低了空置房及120平方米以上住房的契税。虽说这些措施力度还不够,但方法对头。
炒地皮一直是众矢之的,有些非法占地长期得不到处理也引起众多非议。今年,炒地皮风一阵紧似一阵,北京市有关方面并没有坐视,既出台了处理闲置土地的办法,又真刀真枪收了一些土地。由于大量非法交易都在水下作业,要全面制止一时也还做不到,只能从源头抓紧。为此,北京市成立了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准备尝试土地一级开发,土地出让的招标、拍卖,成立公开的土地市场等,目前中心手上还没多少土地,但假以时日,是有可能从源头开始理顺土地供应体系的。
在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上,北京市也做了一些事。首先,通过提高房地产贷款门槛、取消零首付等,逼着开发商先把楼盖起来。时至今日,北京市场的准现房、现房已明显增多。现房摆在那儿,就不能像期房那样靠制造神话来蒙事儿了。其次,动真格拆除违法建筑,以前曾有亚北一批项目钻了空子,今年,以家庭农场为幌子卖房的王府家庭农场等项目就再无变通之法,栽在规划监察执法人员的手里。既保护了土地资源、维护了法规的严肃性,也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再次,北京市国土房管局和工商局破天荒联手整治黑中介,推出示范合同文本,发起“放心中介”活动等,对北京混乱的中介市场多少有点作用。第四,规范房展会市场。北京楼市房展会的暴利引来无数逐利者,不少房展会几乎成了非法项目的盛大节日。今年四局委共同发了一个规范房展会的通知,“金九银十”五个展会一下子撤了四个。
这么说来在规范北京房地产市场方面,政府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而且只要“管”得对头,作用也是明显的。北京在各方面都比广东、上海慢一拍二拍,慢一点比较保险,慢一点应该“管”得更好一些。目前北京楼市正在步广东、上海的后尘,从广东、上海已有的经验来看,对政府有所期待的开发商和消费者应该不会太失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