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icesky_84223(玉蝴蝶)
整理人: caozhengyou(2004-01-16 11:58:58), 站内信件
|
没什么可写,只好拿出来写写。生活已经把我逼的有些绝望,只是这绝望前无深渊,后无藻泽。而是大片的空旷,我摆明还是可以听到些什么的,比如花朵开放的音。
题记
做上编辑很好。至少广播站有一天任我编排了。不幸的是做的是我全然不熟悉的新闻,中间有些点歌的工作,我还得附带写祝福语,该不是很困难。至于挑碟片的手忙脚乱,我还是可以预见到的。多半流行音乐,华语的,我听的还好,应该不至于麻烦,但西方式的那就不属于我的内行了。不过也显少听到,有的也只是梦的点滴之类,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外文歌曲了。那个和我搭档的男播音,高高大大,该有些自信,女播音,我们还没有联系到她的手机号码。一个短发的文静女孩。我很喜欢这样的搭档,总体上,我们都趋于中性,相信未来一年的合作,该是会有很多愉快的插曲和火花吧。我期待,也有些紧张的准备接手我的工作。我很喜欢那两个女站长,有亲合力也漂亮。不知道将来她们退休了,谁来接替,我望了望四周陌生的人们,我们就这样被筛选出来,走到一起,现在的花,在未来将来是怎样的果。我实在无从揣想。只希望我的枝头至少的有些果子吧。酸酸的,也甜甜的,五味俱全,自然是不会少了痛苦这一味的。
今日看南方的音乐版,是我喜欢的老头的访谈。标题《黄霑:其实人间尽耳聋》。采访分成了四段。每段有个扼要的标题。第一个标题:周杰伦的加州牛肉面。其间讲到华语音乐的衰败一方面是鼎盛时期的人才培养的断层,另一方面是各大公司的急功近利。而粤语,虽有八千万的香港和广东市场,但毕竟是方言,无法挽救华语圈整体的衰落。我想,他说的很是道理,为什么周出道如此快就窜红,汲取以上原因,他给华语圈音乐带来洋化的,其实内在未曾改造和革新的华语音乐。原创造动力还是缺乏的,但一时之间,文化古典充斥的迷乱意识流般的歌词,并且“牺牲了汉字的发音,让吐字成全节奏”的歌唱,一时既西洋化,又保有中国韵味,既新奇又古典,迅速被市场接受。黄说道:“周杰伦喜欢HIP-HOP很好,因为我们现在很洋化了,连牛肉面都要吃美国加州的牛肉面,其实我们应该吃地道的中国牛肉面。洋化是一个过渡。”
对于这段形容。让我想起好莱屋。现在一掷千金的美国电影和衰败的华语音乐是有共同点的。不是仅仅因为强烈的反差。而是在于,他们都在为未来更伟大的艺术,回归国民性,人性,民族性的艺术做铺垫。尽管,华语音乐现在混乱,且铺垫的有些凄凉。从1996年的19亿张到现在的3亿,很多歌手的唱片卖出几百张,已成为事实。
后面黄的一些评诉。讲到以前的景象,现在二十五岁以上基本是不怎么听华语音乐了。繁荣时代一过,只剩下些无花果,烂在泥里。至于内部的权利和腐败,是音乐圈以外的圈子也共有的问题,这个世界有人的地方没有净土,仅因为温暖还是让我们留恋的理由。所以没有被这些丑恶唾弃。
SHE的SUPER STAR已听到腻烦。只希望她们能够再出下一张。音乐速食化的厉害,很不耐听,再加上原本各大公司捧啊捧,好象黄的说样,找不到人才,就“像英皇只能拼命的包装几个漂亮的妞。”音偏离了耳的角度,而视觉化,保守情欲洗礼,这都是现实一步步证明他沦陷和衰弱的必然结果。
听1192911转上去的林嘉欣的:《 午夜11:30 的星光 》专集,说实话,我更喜欢这漂亮妞的电影。特别是男人四十里的表演。很有深刻印象。后《异度空间》,《双雄》里的表演也有些进步,只是能够表演的空间实在不大,和那些大男人们在一起,故事并不是围绕她展开的。这可是后话。
其实,在1999年的夜晚,某个电台,我听到过林嘉欣的歌,那是我听过的最好听的一首。现在一直惦记着,后来林却突然人间蒸发了。只过几年之后,一部部电影出来,她的印象才重新被我打开。
一个人要成名很快,一个女人要在娱乐圈成名更快,付之代价衰败和遗忘的速度也加快。有了第一个王菲,我以为不会再有第二个王菲。王菲的时代已过去,现在的花都是些清晨开放,未曾到傍晚就已凋谢的角色。
时常看着TWINS那两张还青春洋溢的脸,却不知道,何时会被我们悄悄遗忘。
美人啊,你终是不能在我的注目下老去。
我的怀抱空荡荡的只有自己的体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