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妈祖故里>>莆田二十四景之绶溪钓艇

主题:莆田二十四景之绶溪钓艇
发信人: pthj(古帆)
整理人: pthj(2003-10-28 23:45:35), 站内信件
  延寿溪雅称绶溪,系木兰溪五大支流之一。它似一条碧绿色的绶带,绾系在莆田市西北郊。其下游与木兰溪水汇聚,滚滚东去,注入兴化湾。
  追根溯源,延寿溪发端于因“九鲤成仙”而闻名的风景胜地九鲤湖。它的上游,原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北濑飞泉”。
  “北濑飞泉今化龙”(郭沫若诗),而今,这一景点已被烟波浩渺的东圳水库所取代。东圳水库的下游,是至今保存完好的宋代水利工程泗华陂。泗华陂南邻新近竣工的“延寿山庄”,北倚果木繁荫的泗华村。它不仅是研究莆田古代水利工程的活资料,而且也是一座饱孕田园野味,充满诗情画意,适宜消闲清玩的水上乐园。
  从泗华陂顺流东下,在延寿溪中流击楫,但见沿岸田畴浩漫,果园溢香。极目西眺,层峦叠连,状如九朵莲花的莆田名胜“九华叠翠”近在咫尺,显得格外挺拔高峻,壮丽雄奇;放眼南望,古府新市,百业繁兴;环城公路,康庄坦夷,高楼大厦,栉次鳞比。夏暑季节,溪畔荔子殷红,灿若霞霓,幽香浮动,令人神往心怡。
  延寿溪下游水势舒缓。过去,文人儒士多乘游艇垂钓,赋诗取乐。观黑鳗赤鲤,浮沉于绿水之中,白鹭青鸟,出没于清波之上;望樵夫羊肠径往,牧童牛背而归,歌萱斗草,曲唱采莲,别有一番韵味。此情此景,借助词家无限精神,引发诗人不尽灵感。“绶溪钓艇”被列入“莆田二十四景”之一。
  延寿溪侧畔的“店仔头”古渡口,是古代往山乡、通闽府的必由之径。为了便捷行人,南宋初期的邑人李富,在溪南延寿村,发起并捐资兴建了一座长三百余尺的延寿桥。这座酷似长虹的青石板桥,横卧于粼粼的碧波之上。桥下,渔舟泛泛,溪艇悠悠,穿梭于十三门桥孔之间,犹如骏马飞驰在敞开的十三道石城门内外。桥南溪北,各踞参天榕树一棵,俨若二位忠于职守的护桥将军。宋龙图阁学士陈宓的《延寿桥》碣石,依然奇崛桥头堡。桥北侧的渡塘,曾是唐中叶时吴兴长官垒石成陂,筑堤遏潮的遗址。诚然,延寿陂没有木兰陂的磅礴气势和显赫声名,但也有自己的骄傲。它北引芦流,南汇木兰水,流经北洋百八村。吴兴的声誉与后来的钱妃、李宏辈齐名。有关他在古峰潭勇斩蛟龙,为民除害的传说,更是脍炙人口。为了纪念这位舍身治水的英雄,后人立庙福平山,迄今香火不绝。
  延寿溪畔,人文荟萃,俊彩星驰。晚唐秘书省正字徐夤曾在此筑墅隐居,其《人生几何赋》,“赋就神都振大名,斩蛇功与乐天争。归来延寿溪头住,终日无人问一声”的衷肠之赋,成了感慨人生的千古绝唱。延寿溪有潭名“徐潭”,潭有石露水中名“钓矶”,至今尚在。当时捕鱼的人还创造一种颇有技巧的渔具,称为“钓车”。徐夤有《钓车》诗单道其巧:“荻湾渔客巧妆成,石垂铸银星一点轻。抛过碧江溪鸟束力鸟岸,轧残金井辘轳声。轴磨马辛角冰光滑,轮卷春丝水面平。把向严滩寻辙迹,渔台基在辗难倾。”唐欧阳詹曾与林蕴、林藻在这里吟咏、唱和。诗人的“村步为延寿,川原似福平。无人相与识,独自故乡情。”洋溢着对故土的恋念情愫。宋神宗时期,徐铎蟾宫折桂,高中状元。乃兄徐锐与同科进士。贤昆仲都是延寿溪的乳汁哺育长大的。因仙游薛奕乃同年武魁,神宗皇帝龙颜大悦,金口盛赞“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一时成为佳话。南宋爱国诗人刘克庄对延寿溪情有独钟,对徐夤的怀念,殷切尤加。诗吟词赋,每常流露其间。他逝世后,长卧延寿、畅林两村交界的“马坑山”。今墓道碑碣石尚存。宋进士方略曾在此建“万卷楼”,藏书千二笥,编录书目万卷,世称“壶公山下千钟粟,延寿桥头万卷书”,流传甚广。
  灵气所钟,延寿溪畔的仁人志士辈出不穷。追随孙中山,辛亥革命时期的旅长杨持平冰心一片,遗爱人间。共产党的县委书记杨杞松壮怀激越,叱咤风云。十九路军在赤溪桥抗击国民党中央军……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构筑了延寿溪畔的一座座历史丰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又是革命的基点村。王于洁、黄国璋、苏华等共产党人,在此创建秘密交通联络站,播撒革命火种的斗争故事,至今传为美谈。
  延寿溪的景色秀丽宜人,延寿溪畔的人民智慧勤劳。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内函丰厚的人文景观多彩多姿,是前景广阔的名胜旅游区和经济开发区。改革开放春风拂煦,古老的延寿溪正焕发青春,它将以更加亮丽的风采,展现在世人面前。
          □林洪国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