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世界电影>>天地英雄>>英雄只在海市蜃楼间——天地英雄

主题:英雄只在海市蜃楼间——天地英雄
发信人: gzsunkid(sunkid)
整理人: marco_0708(2003-10-16 17:48:19), 站内信件
  温瑞安写过一篇武侠短文,《杀了你好吗?》。文章劈头一句就是“刀是一场无涯的梦”。
   何平花了十六年时间去做这样的一场梦,不过不是用刀,而是用剑。
   《双旗镇刀客》使何平成为中国大陆第五代导演中的“侠客”。几与香港的徐克同等地位。
   他和张艺谋都以“英雄”为概念拍史诗巨制,按现下情况来看,商业的成功(票房)应该是张导领先,但何平应该在剧情上赢得口碑。私底下,何平在媒体上的出现都是对穿着非常讲究的,剪裁合身,连衬衣的皱折都好像经过细心的安排,胡子有点象李大钊或鲁迅,斯文而傲气,人介中年,风度翩翩。张导呢,中山装打扮,外形毫不张扬,甚至被视为土气,但眸子中精光四射,智珠深藏。
   《天地英雄》是我今年最期待的一部国产电影。一看之下,除结局外,果然不愧“史诗巨制”四字。
   虽然好多朋友都说了它像如《魔戒》+《夺宝奇兵》,但这并不使它沦为HOLLYWOOD作品的影子。中国电影的底子比较薄,先天不足,向国际一流作品看齐(临慕)是正常的事,最重要一点是保留自己的风格。
   何平这点把握得很好。无论电影的外在如何,剧中人物始终体现中国封建体制下的道义和侠气,就连安大人这等枭雄也带有浓重的中国符号。
   就电影的技术方面而言,何平的选择和掌控非常成功。首先,场面宏大沉雄。地点定在新疆,黄沙万里、落日孤城,无论是剑客们持剑策马或是驼队横越大漠弋壁,视觉冲击都非常强烈。而且和尚、驼队、大漠、旌旗等符号都交织着一个盛唐的背景。大家看《MUMMY木乃伊归来》和《魔戒》的类似场面时,绝不会联想到中国吧?这就是中国数千年文化的沉淀,也是“天地”的扣题之一。
  第二,配乐出色。如果看这片时把背景音乐关掉,可赏性绝对去掉百分之五十以上。它不同于《T2》《MATRIX》之类用重金属来渲染武器枪械的火爆效果,而是典型的国乐风格。无论是上面提到的宏大场景,还是两雄决斗、峡谷狙杀、弋壁对峙到最后的孤城血战,始终用或明或暗的配乐,时而冷峻,时而孤远,只是低迥浅唱,绝不喧宾夺主,又未必忽视。谭盾的《卧虎藏龙》的配乐偏重幽怨,带点压抑,像一个深闺女子,悔教夫婿觅封侯。《英雄》的配乐偏重萧杀,还有秦腔的和音,应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天地英雄》则偏重“孤远”,但不“凄清”,只带点决绝。无论正邪,都“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资料显示作曲的是外国人拉曼,美籍印裔,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印度往事》的作曲人。他的唱片销量纪录非常惊人,麦当娜和惠特尼-休斯顿的总和都没他多,他写了七十多部电影音乐,他为第一部电影作曲时才十四岁,为一个三个多小时的电影配乐。
  第三,摄影和剪接。上面提到的画面如此大气沉稳,除了选址外,当然是摄影的功力老到了。赵非功夫最好,但并不令人惊艳。谁叫新疆的本色就如何壮阔呢?反而是好多动作场面的剪接功夫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特别是红石峡一役,表现起来有条不紊,条理清晰,快不而乱。还有姜文和中井贵一刚碰面的三招对决,摄影和剪接都很好,镜位比较特别,剪接非常紧凑,让观众明知他们不可能一见面就定了生死的,但还是看到手心淌汗。
  第四是服装和道具。道具很考究,特别是刀剑弓驽等武器。服装方面,只喜欢赵薇最后穿的那套甲胄,颇为英气。还有他们的马靴。
  最后是角色演绎和剧本了。不明白为何要找中井贵一,他活脱脱就是一个陈道明,甚至眼神有时很像何平本人。难道就是为了他是一个遣唐使?我觉得遣唐使本身就是一个噱头,只为了最后一句“回家”?他完全可以被写成是一个江南一带的富家子弟或名门之后。
  所有角色的演绎都不错,但未有突破。最大亮点是安大人(王学圻),有风度、有内涵,处变不惊,运筹帷幄,任刀光剑影,自一柱胡琴把成败得失也拉成大漠孤烟。
  这也是剧本的原因。正面角色有二个,李和来栖,两者亦敌亦友,反派角色只安一个,一邪到底,自然是他的戏份显得重了。
剧本方面,最大败笔是故事结局。真的是把所有前期的金戈铁马、风起云涌都浪费了。我宁愿是大唐得悉密报(一开始来栖就是通过密报得知李将重现的),派了援兵来。本来故事开始就是以文珠的第一人称开始的,再以来栖和李的较量为一线,安的追杀为二线,双线发展,主观叙述和客观描述穿插进行来推动剧情。佛祖舍利由始至终都只是一个象征,但最后突然成了转危为安的实物,甚至是一种武器。包括来栖和李的惜英雄重英雄、李和其五个部下的铁血情怀、文珠对李的情愫初生等在内的所有边关危情都被“无上佛法”淡化了,把组织了将近100分钟的“天地英雄”冲碎了。
  而且,有个矛盾,李说“杀人有时是无罪的,不杀人反而有罪”。这是对当时制度的一个讽刺。这与最后安死于和尚之手有何呼应?佛法普渡众生,慈悲为怀,扫地恐伤蝼蚁命,爱异飞蛾纱罩灯。但对付邪魔,一样是除魔即行善?
  问英雄,谁是英雄?
  剧本还有两个地方值得商榷的。第一个是地虎。何平可能非常喜欢用小孩子入角,由双旗镇刀客到现在的地虎,力图用孩童的纯真去反衬争斗的血腥。地虎这一角色甫一出现,心中着实惊喜,以为这会是另一个“刀客”的延续。但后来除了在红石峡着他拉断开的骆驼缰绳外,就直接被李赶走了。李一知是佛祖舍利,就知前行险恶,不想地虎从此年少就丧命,但以他一个小驴如何避过安的围捕?之后我一直担心安或其手下会把地虎的头悬在马前,幸亏这一幕一直没有出现。但地虎这角色是浪费了。甚至如果他在,可以安排他因弋壁一役而变怯懦,直到最后一役才突然振作杀死安。
  另外一个地方是安最后被突厥人丢弃,以他的能力和智谋,不可能不预算到突厥人有此一着?他岂不是前功尽弃?连突厥大汗的女儿都娶不了?而且他被突厥使者“抛弃”一节,以他的枭勇如何会吞得下这口气?而且最后突厥大军敢围攻小孤城,开始为何不直接杀了商队?
  在短短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内要再太深刻推动剧情和刻画人物是相当困难的。现时中国电影工业只是进步,不像HOLLYWOOD流行线式工作,连犯人逃狱都有几个专家来设计情节和推敲细节。有此作品,实属难得。毕竟,我们要宽容一点对待中国电影的发展。
  何平只是导演,不是文学大师,筹备了十六年,还是留下了遗憾。《天地英雄》的主题曲名为《海市蜃楼》,可能是何平为自己留的一个台阶。众生万相,不如佛光乍现,有相无相,在乎心矣。



----
累了?还不走吗?

icq:112454458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