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uanhuan_7(冻死的小猪)
整理人: lawyan_80(2003-10-16 13:35:29), 站内信件
|
长沙风景
--------------------------------------------------------------------------------
岳麓书院
位于岳麓山东麓清风峡口,北宋四大书院之一。也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
北宋开宝九年(976)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初设讲堂5间,斋室52间。咸平二年(999),州守李允则扩建,奠定了书院的基本格局。宋真宗时期,山长周式以品学称著,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召见周式,赐“岳麓书院”题额,于是“书院称闻天下,鼓简登堂者不绝”,学生增至数百人。岳麓书院自始建到清光绪二十几年(公元1903年)改为高等学堂,绵延927年,历宋、元、明、清四朝,原名不变,至今已越千载,真不愧为“千年学府”。培育了大批楚才。南宋时,著名理学大师张拭主持书院时,朱熹曾两次来此讲学,当时学生达千人,从而使岳麓书院有“潇湘洙泗”之誉,几与孔子在家乡讲学的地方并称。1916年暑假期间,毛泽东曾寄居于此,以后又数次寓居,主编《湘江评论》、《新湖南》进行革命宣传。
岳麓书院占地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30平方米。主轴线上依次为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主体建筑左为文庙,右为百泉轩及园林建筑,大门两侧为斋舍。
光绪二十九年(1903),巡抚赵尔粪奏废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民国元年废学堂,拟在书院旧址创办湖南大学未成。1926年,复以书院旧址创办湖南大学。后被日军飞机两次轰炸,炸毁斋舍及御书楼。1945年后,柳士英等曾主持修复.1981至1986年大修后,已复旧观。1988年,岳麓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爱晚亭
爱晚亭座落于岳麓书院后清风峡的小丘上,为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山长罗典所建。爱晚亭原名“红叶亭”、“爱枫亭”。因四周枫树成林,深秋枫叶红艳,清代人袁枚取唐代诗人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意而为爱晚亭。
亭内有一横匾,上刻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长沙》一词,亭额上“爱晚亭”三字为毛泽东书。亭中方石上张南轩、钱南园游山七律二首,为晚清湖南高等学堂监督程颂万所刻,题名“二南诗刻”。亭前石柱刻有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亭石有一小桥,为清枫桥,桥下小溪名兰溪。
本世纪初,毛泽东、蔡和森、罗学瓒、张昆弟等在长沙求学期间,常来此学习、登山、露宿,探索革命真理。
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乡,共有三座墓,分别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妻、儿的墓。
马王堆汉墓之一、三号墓出土文物极多,内中仅钟、鼎、钫、壶、盒、奁、盘、杯、木俑、屏风等漆器就达500件。一号墓珍贵。三号墓出土的帛书中不仅有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五占星》、《天文气象杂占》,还有华夏最古老的医药专著《脉法》、《五十二病方》等。帛画则有《长沙国南部地形图》、《驻军图》等,颇具高深的艺术性和实用性。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不但品种繁多,且价值极为珍贵,艺术性高、实用性强,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轰动了海内外。
湖南省博物馆位于长沙市东风路3号,在此可以看到古尸及其随葬文物。在海外,旅游者往往会将马王堆与秦始皇兵马俑相提并论,而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可见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是多么珍贵,又引起了多么广泛的轰动效应,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已成为中华文明古国的一份瑰宝。
开福寺
开福寺位于长沙城北湘春街外,是佛教禅宗著名的十万丛林,属佛教禅宗临济宗杨岐派。始建于五代,系由后唐明宗天成二年(927)楚王马殷所建之楚国的一座行宫中辟出而成。位于长沙市湘江东岸的凤嘴,距江岸不远。其子马希范后又建会春园、喜宴堂、祓禊亭于此。
宋、明、清各代时修时毁。现寺宇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规模宏伟,有佛殿三进。山门为牌坊式建筑,三门四柱,正门有“古开福寺”四字匾,门前立石狮、石象各一对。入山门可见放生池,再过石桥即至三大殿。三大殿是寺院举办法事,供信徒拜佛上香的地方,前殿是弥勒殿(三圣殿),宽三间,中殿(大雄宝殿)是正殿,殿高20米,内供佛祖像,后殿是毗卢殿,亦为三间。三大殿两侧建有客堂、斋堂、方丈室、藏经楼、摩尼所、禅堂、念佛堂、讲堂等建筑。
大雄宝殿1923年重修,歇山顶,脊吻作龙凤禽兽饰,四角垂有铜铃,每当风动,铃声清脆。正脊中有玉瓶、法轮,直落云宵。开福寺附近风景佳美,明李冕开福寺诗云:“最爱招堤景,天然入画屏。水光含镜碧,山色拥螺青。抱子猿归洞,冲云鹤下汀。从客坐来久,花落满间庭。”山门额题:“古开福寺”,石联:紫微枫凤,碧浪潜龙,寺内有清康熙、乾隆年间石碑各一块。
岳阳楼
洞庭湖以东洞庭湖最宽广,这一带港汊纵横,丘陵起伏,景色旖旎,一览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古往今来,迁客骚人曾为洞庭湖的壮丽景观写下了浩如烟海的千古绝唱:如李白的“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更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描叙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荫,气象万千”。
岳阳楼高21.5米,三层、飞檐、纯木结构。楼顶覆盖黄色琉璃瓦,造型奇伟,曲线流畅,陡而复翘,宛如古代武士的头盔,名叫盔顶。盔顶下的如意斗拱,状如蜂窝玲珑剔透。“岳阳楼”匾额为郭沫若手书。历史上的诗人如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均前来登临览胜,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使岳阳楼名扬天下。公元1045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文学家范仲淹作了《岳阳楼记》,从此,岳阳楼更加闻名遐迩。
岳阳楼内陈设别具特色。各层内悬挂历代名家撰写的楹联。一、二楼各嵌有一副《岳阳楼记》雕屏,一楼雕屏是公元十九世纪的复品;二楼所嵌雕屏为公元十八世纪大书法家张照所书,字型方正、笔力雄浑、技法多变、独具匠心,为传世一级珍品。三楼所嵌雕屏是毛泽东书杜甫诗《登岳阳楼》,笔法雄健奔放、形神兼备。雕屏金光耀眼、熠熠生辉。1988年岳阳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省博物馆位于烈士公园西侧,这里陈列着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以及2100年前的西汉女尸。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有一件素纱样衣,薄如蝉翼,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非常高超。三号墓出土了10多万字的帛书以及外面已经失传的佚书。二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绘制技巧与现代地图大体近似,评价极高。
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组织尚有弹性,是防腐学上的奇迹。
来到长沙不可不来博物馆一睹二千多年前的灿烂文明。
交通:博物馆位于东风路德雅路口,乘3路或113路公交车都可到达。
橘子洲
毛主席有一首《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这里所说的橘子洲就在长沙市区的湘江中心,是一个长约十华里的长岛,是长沙市的重要名胜。
橘子洲的风景很不错,湘江从旁边缓缓流过,春天江鸥点点;夏秋林木葱茏;冬天又有潇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的景致可看。1904年后,长沙辟为对外开放商埠,洲上建有英国领事馆、长沙新关。 现在橘子洲上建有公园,里面种植着数千株桔树,每当秋收时节,桔树上硕果累累,这时站在洲头极目楚天,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也是夏日人们戏水游泳的良好场所,岛上建有天然旅游场。
交通:1路坐到大椿桥下,那里有毛主席曾经执教的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走到江边摆渡到桔子洲公园;也可以乘16路直达。
花明楼
花明楼的自然风光很一般,它之所以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风景点,是因为这里是刘少奇的故乡。
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诞生于花明楼炭子冲的一户人家,这是一户典型的农家,刘少奇故居是一栋土木结构的四合院房子,前面有一口水塘,树林环绕在房子周围。院子里有30多间茅瓦房,除了居室外,有很多是农具室、猪栏屋、烤火屋,此外还有专门供孩子读书用的书房。
在距离故居500米处的北冲尾塘还建有刘少奇的纪念馆,馆中陈列了800多件文物资料,包括刘少奇生前看过的书籍和一些日常用品。
交通:从长沙、湘潭及韶山都有旅游专线车抵达花明楼。从长沙到花明楼十分便捷,车费在20元左右。
天心阁
是古长沙城仅存的遗迹,位于长沙市中心城南路与天心路口的古城墙内。
天心阁始建于明代,清乾隆时期重修过,1938年毁于“文夕大火”,1983年重建。现在的天心阁共有三层,总高17.5米,碧瓦飞檐,朱梁画栋,由60根木柱支撑,古色古香,造型别致。
交通:乘108、315路到天心公园下。
---- 流言,已使我耳不忍闻。
真相,已使我目不忍睹。
沉重的压抑已令我无法呼吸。
沉默啊沉默,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