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开卷有益>>U众说纷纭>>有感而发>>关于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

主题:《海边的卡夫卡》读后感
发信人: riversider(不悔)
整理人: coralberry(2003-10-11 09:42:58), 站内信件
故事的情节说简单也简单,幼年就被母亲抛弃的主人公,在十五岁生日那天,偷了父亲的钱,离开家去远方陌生的城市,在一座小图书馆里一边打工一边打探自己的身世。说复杂也很复杂,主人公的遗传基因里面竟然暗藏着父亲的一个诅咒,它像一个装置一样指导着主人公去完成一系列不可思议的行为,弑父,与母亲、姐姐交合。。。。整部小说就是这个诅咒一步一步实现的过程。

村上说,这部小说是试图通过十五岁少年的眼睛来描绘这个世界,希望读者用自己十五岁时的眼光来看这本书。十五岁的我,独自一人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下小心翼翼的生活,脑子里充满各种稀奇古怪的幻想。所以,对于这部小说里种种天马行空式的描述,我是一点都不觉得怪诞和牵强,反而觉得事情就是应该那样。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因为书中十五岁少年的行为太过极端,这本书不是人人都可以接受的。书上粘的广告说这本书在日本上市6个月销量达到80万册,其实就村上的小说而言这是一个失败的数字。

这本书是村上相隔多年之后写的小说,我记得上一部是90年代中期写的《奇鸟行状录》。前段时间在香港的书店里也看到过村上写的大部头,却是描述奥母真理教在东京地铁放毒气过程的报告文学。《海边的卡夫卡》一反村上以前的写作风格,这个故事是有前因,有伏笔和有结局的。而且循两条主线展开,主人公田中卡夫卡是一条,中田是另一条,最后汇集到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跟村上以前的那些没有结局的故事有所不同。

我喜欢村上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描写。经常听到有人说村上不过是把一件小事情铺开来啰罗嗦嗦地讲。其实那不是事实的堆砌,而是处处折射出作者在日常生活的取向。很多人把他归类为小资,在我看来毋宁说是普通中产阶级经历三代之后沉淀下来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不需要刻意模仿什么,你受的教育,家庭的和学校的,从小教给你的就是这些。而那就是社会上多数人的生活习惯。譬如,女孩子坐大巴希望邻座是个可以接受的异性,在长途旅行中自己睡着了左摇右晃时靠一靠也不会觉得吃亏。又譬如,大岛开车喜爱手排档和随之而来的那种逢车必超的习惯。这些像极了当今中国大城市里生活的20多岁到30多岁的年轻人。也许这就是东方人的文化相似之处吧,你看一本欧美的小说是不会有这样的共鸣的。




----
快乐的钥匙就在自己手上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