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粤黎越正>>>>严森向广东省政府建议,把广州英文译名改回Canton

主题:严森向广东省政府建议,把广州英文译名改回Canton
发信人: cheungyip(常常麦当劳)
整理人: kendya(2004-04-14 15:07:49), 站内信件
“广州”用英文怎么译?   (2003年09月26日 09:18)    
    本报评论员 闻过 

  “广州”用英文怎么译?这好像是个很多余的问题,因为通行的译法就是根据汉语拼音译成 Guangzhou。但是如果你打开国外出版的中国地图,可能会找不到 Guangzhou这个城市。在国外,一提起中国城市时,多数人都熟悉 Beijing、Shanghai和Canton。由于许多老外分不清广州和广东的区别,他们许多人讲 Canton,其实指的是我们广州。不久前离任的丹麦驻广州总领事严森曾经感叹说,他走遍世界各地,由于历史原因,至今人们仍然知道 Canton,而Guangzhou的知名度却不高。 

  广州不同的英文译名,可以视为两种不同的传播方式。传播方式不同,传播的效果也就大不一样。难怪严森还要向广东省政府建议,把广州的英文译名改回 Canton,以便那些年纪大些的老外能认出广州。 

  我们当然要坚持推广汉语拼音,我讲这个故事的意思是想说明,除了物质文化如工业产品外,文化艺术对一个地方的传播,能够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巴金一篇《小鸟天堂》,成就了新会的一大旅游景点。对于许多外地人来说,他们最初接触广州可能也是通过教科书,通过秦牧收入中学课本中的《花城》,熟悉广州这一著名的民间节日。影视剧、流行歌曲、新闻媒体等也是传播一个城市文化的载体。它们对一个城市的描述,提供了外界对一个城市的向往。唱起《东方之珠》你会想到香港,读着张爱玲的小说,你会勾勒你心中的旧上海的形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一切都是文化传播。好的传播当然要讲究方式。据说,《梁祝》在送到国外巡演前,节目单送到周恩来总理那里,他指示在剧情介绍时,突出《梁祝》是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从受众对象角度考虑问题,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一下子就让《梁祝》走向了世界。 

  如果说农业时代是土地竞争,工业时代是机器竞争的话,信息时代就是品牌竞争。一个城市当然也可视为品牌。高知名度必然带来高关注度,人们就会以到那里一游为荣,也愿意到那里定居、生活、创业,这就是文化对经济巨大的促进作用。今天政府要像抓经济建设那样抓文化建设,其实也是这个原因。 

 
转载今日广州日报A2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