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iangken(恋爱天堂)
整理人: marco_0708(2003-10-16 17:58:39), 站内信件
|
《大块头有大智慧》有容乃大
文/黯然销魂
从一个比较随意的灵感,到成为一个成熟的剧本,其过程究竟有多痛苦多折磨人,这我们无从得知(我估计这就跟魏君子渴望以及等待成为爸爸的过程一样难熬)。《大块头有大智慧》的剧本成长就甚为艰难。从韦家辉在路边被灵光击中到构筑成实实在在的剧本;从最初爱情喜剧的内容深入为折射生死哲理的主题更几乎囊括了所有“银河”幕后创作班子成员参与后才办到。无论如何,《大块头有大智慧》终于艰难的降生了。
现代武侠故事
影片《大块头有大智慧》本身是很具有噱头的,而且刘德华许多个“第一次”都贡献在本片中。由侧面来看,杜琪峰和韦家辉两位导演依旧延续了“银河”商业影片的创作理念--以新颖题材和足够噱头取胜。影片以一场罪案拉开帷幕,印度人的缩骨功带来的诡异感以及其后激烈肃穆的追逃产生了一份相当强烈的心理冲击感。大块头在罪案现场感受案件经过一段的剪接把案发的过程极其惨烈却也很冷静的讲述出来,不过类似《喋血双雄》的桥段和场面却给人怪异感受。如果影片真有喜剧成分,那自然非大块头驾驶摩托车产生的种种窘态。甚至车站一场戏也拍得相当具有杜琪峰式的动静对比神韵,尤其是警官想杀束手的印度人一段更是独具“杜式”静态感,使人无法忽视该场面。
不论是印度人略带些许奇诡的身法与动作,或者是大块头极其刚猛的武功,尽管都颇见武指功力。不过,最有创意的却是盗贼的泥鳅功,轻灵诡变之极,若干漂亮动作融于小巧的擒拿手中。这场动作戏甚至可以说是近年来少有的创意。有趣的是,影片前半部都以大块头帮助李凤仪警探破案为主,这看上去好比一个游戏人间行侠仗义的“现代武侠版本”,而且情节的启承转合极具章法兼之张弛有度,大有扣人心弦的意味。
宽容与平和
影片大致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如果说以城市为背景的前半部表现出的是激烈紧张;那么以青山绿水为背景的后半部流露出的则是心旷神怡的胸怀扩展以及肃穆感。表面上影片前半部与后半部看似风格迥异且并无太多关联,可实际上,两个部分间的联系可谓千丝万缕,前半部诸如警察欲杀伏法的印度报仇一段就明显跟后面大块头欲杀逃犯孙果对应,以局内和局外的角度来剖析了佛理中讲的宽容。有意思的是,影片以看似无意义的前半部作为铺垫来修饰主题思想,跟《枪火》结构多有相似处。
不给最重要角色命名,只称为大块头,导演其实是表明人存在便有意义,这也是片中人需要多宽容旁人的主题的支撑点之一。有容乃大,人的罪行往往因欲念而生,大块头跟自己的心魔对打一场戏的作用自然不消说。只不过,大块头拥有大智慧,是以可以自己消灭欲望。而警官却得大块头的无声点醒方能领悟宽容之美。就好象开始大块头以为是自己救了李凤仪,得到文师父指点后又以为是李凤仪自身的善良打动了自己,归根结底还是自己救自己,而到了最后这才明白,原来是李凤仪救了大块头,使其大彻大悟。借此导演侧面的阐述了宽容不止是自己对人宽容,也许最终被宽恕的是自己。影片最漂亮也是最含佛理的却是影片的结尾,大块头在山里寻找五年后遇到孙果,大块头忘记了仇恨和愤怒,平和的面对衣衫褴褛话都不会说的可怜孙果。这个结局就好比一个总结,整部影片的内容完全包容在结尾里。
老杜和老韦好象总是念念不忘自己的“宿命论”,在本片里也再一次轻玩了一把宿命。也正如孙果之名,因为他犯下罪行,所以他吃下了自己酿造的苦果在深山了被孤独折磨了十年。值得一提的却是张柏芝的表演,在本片里我们可见她的表演已经由以往的外放飞扬的流于外表的表演成功的转变为比较内敛自如的表演方式。至于刘德华,很难为他的表演做一个笼统的归纳,不过,就冲着最后一场戏神采完全收敛反璞归真的演技也得夸一句非常出色。事实上,整部影片究竟是好或坏,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过,或者可以预见的则是,今年金像奖很可能会成为杜琪峰的金像奖。
2003.9.28凌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