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_kingki_(かいき)
整理人: plcool(2003-10-02 11:05:54), 站内信件
|
文章来源:http://www.nbamag.com.tw
Duncan 的擦板球
作者:conan 於 09/10/2003 發表
Tim Duncan 是個奇怪的人。
他的奇怪不在於個人本身:九七年的選秀狀元,第一年就幫助馬刺隊創下史上單季戰績進步最多紀錄,次年更率隊拿下 NBA 總冠軍桂冠,本身也榮獲冠軍戰 MVP,今年他蟬聯聯盟最有價值球員頭銜,這是厚重史冊裡只有八人曾享的殊榮,同時馬刺隊也在他的優異表現下勇奪第二座冠軍盃。
無論場上場下,Duncan 的一舉一動都堪稱典範,謙遜有禮的作風更讓他獲得眾人一致的尊敬,這是一個堪稱現代童子軍的人物。
只是,這樣的人置身於現今的 NBA 就顯得難以理解。
美國職籃聯盟,在 David Stern 掌舵下的新世紀,已經變成了一種無遠弗屆的娛樂事業,聲光效果與秀味十足,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有天分的球員從小就會跟贊助商籃球營有千絲萬縷、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期待早日進入 NBA 撈金逐夢。
NBA 球員的包裝與形象都是青少年模仿的對象,蘊藏著無限的商機,一名球員只要球技不錯,懂得作秀表演,相關代言活動就會源源不絕,不出幾年必坐擁香車美人與豪華名宅,耳濡目染於這種風氣裡,許多籃球員不再關心運動精神與本身球技的進步,取而代之地,是紙醉金迷的生活與追求拉風酷帥的流行文化。
但是 Duncan 卻是鳳毛麟角的異數,以一個新世代 NBA 球星而言,他低?#123;樸實的也未免過份了點,媒體訪問與作秀活動也是能推就推,迥異於現在一大票的職業籃球員。
觀看 Duncan 的球賽,你更會生出一種錯覺,彷彿這是一個七零年代球員的成熟心智偷偷跑到一個 X 世代營養孕育的體能身軀裡,他的球技超乎想像的紮實,各種長人的基本動作都可以用來拍攝教學錄影帶,湖人天王中鋒歐尼爾稱他為「Big Fundamental」,新世代的球員往往視華麗炫目的精彩動作為王道,Duncan 卻以實用的技巧連結成經濟有效率的攻防表現,團隊是他思考的第一選擇﹔贏球是他追求的最高目標。
籃網教練 Byron Scott 說:「俠客用他的身材制霸了比賽,Duncan 卻以他的腳步(footwork)主宰著球場。」
以標準的腳步基本功夫為底,配合把握性高的多種得分手段,Duncan 在球場上的畫面或許不夠燦爛奪目,十大好球可能也沒他的份,但他就是能很穩當地在計分板上掛上數字,對敵隊心理上的恫嚇力更是無可言喻。
也因此他的球賽可能不被一些青少年喜歡,有的人可能覺得沈悶無趣﹔有的人或許認為平凡無奇,但看久了,你自然會看出點味道來,如果你在三打三鬥牛場上,八成也希望這個人是你的隊友,而不是敵人。
就像過了懷春年紀的女孩,老實可靠的男人才是她們最後依靠的肩膀。
除此之外,Duncan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在場上的態度,你看不到他在猛力灌籃後會露出橫眉豎目的威嚇表情﹔你看不到他在漂亮蓋鍋後會做出搖頭晃腦的挑釁動作,他就只是安靜的作自己份內的工作,讓自己全心全意投入下一次球隊攻防中,這是一種現今幾乎絕跡,只存在於老一輩球員舉手投足的風範。
而 Duncan 也有著最符合他這種性格的招牌武器 – Bank Shot。
Bank Shot 的中文便是「擦板球」,在現今的球賽裡,擦板投籃是一種近乎失傳的藝術,而綜觀 NBA 過往歷史,六零年代波士頓王朝鐵衛 Sam Jones 被公認是使用 Bank Shot 最出神入化的人物。
在那個波士頓賽爾提克八連霸的壯闊洪流裡,Sam Jones 雖然不能像 Bill Russell 在禁區一柱擎天的把對方的上籃一個個搧到觀眾席去,也不能像 Bob Cousy 用魔術師般的身手把球電光火石的送到空檔隊友手上,但 Sam Jones 卻能以他那一手彷彿事先量過角度的擦板投籃成為波士頓王朝的基石之一。
現今美國老一輩的球皮如果在籃球場上投進一個遠距離大角度的高擦板投籃,都還會舉手大叫:「I am Sam Jones!」。
Sam Jones 曾稱許 Duncan 的 Bank Shot 是現今 NBA 的第一人,而且其他球員跟 Duncan 在這方面的造詣基本上是不同的層級,Duncan 使用擦板投籃的頻率與成功率都是 NBA 球員之冠,跟 Sam Jones 不同的是,Duncan 的 Bank Shot 射程範圍通常是在二十呎以內,尤其是四十五度角的高擦板投籃更是他的註冊商標,而 Sam Jones 的射程與範圍要比 Duncan 更廣大,同時 Sam Jones 不喜歡在正面投擦板球,可是 Sam Jones 在當時人才濟濟的賽爾提克裡,總是能獲得足夠的空檔,Duncan 卻是球隊的第一主將,沒有 Sam Jones 不用面臨包夾的餘裕,也因此更突顯 Duncan 對 Bank Shot 所下的苦工造詣。
Duncan 的 Bank Shot 乾淨俐落,從側面出手,在空中畫出美妙的弧度撞擊透明的籃板,再落入籃網中的畫面,彷彿大學幾何教授畫出來的精準路線圖,我常懷疑 Duncan 大學時除了主修心理學外,還有旁聽數學課。
現在已經很少有球員會特別去鑽研擦板投籃,大家都認為空心入網的刷刷聲才夠帥氣,但是根據 Sam Jones 闡述自己苦練 Bank Shot 的理由,就在於 Bank Shot 有兩次得分的機會,如果擦板後沒有直接入網,只要力道掌握好,落到籃框上,最後還是有轉入籃網裡的可能,所以擦板投籃的英文叫做「Bank Shot」,或許就是起源於彷彿把錢存入銀行(bank in the shot)一樣穩當的意思。
這種穩健的性質正符合 Tim Duncan 的球風。
而 Duncan 之所以能擁有與一般新世代球員大異其趣的紮實風格,則要從他成長的過程來看。
你或許知道 Duncan 出生於美屬維京群島,並且從小就是一個游泳好手,四百公尺自由式有全國頂尖水準,一直到高中生涯的後期,他才放棄了游泳,開始接受正式籃球的訓練,隨後被挖掘進入 Wake Forest 大學就讀。
但你可能不知道,由於 Duncan 籃球訓練啟蒙的晚,所以並不像其他有天分的小球員從中學時期就參加一大堆籃球營的賽事,他因此能被 Wake Forest 大學籃球教練 Dave Odom 將他由一塊璞玉重頭雕琢,Odom 由背框的腳步動作開始訓練起,把 Duncan 定位成一個背框低位的中鋒,到了大學的後期,再慢慢擴展 Duncan 面框的技術,逐漸發展成今日的全能長人球路,比起現今一大堆年輕長人從小就模仿後衛的動作,但是背框的基本腳步完全不及格,最後必須去長人訓練營重頭訓練,否則只會淪為四不像的處境有根本上的不同。
頭髮稀疏的 Odom 教練戴著眼鏡,跟一般路邊老頭沒什麼兩樣的樸實打扮與低?#123;作風,也對 Duncan 有著深遠的影響。
當 Duncan 在大學時期把重心壓低,背對防守者右手伸起要球,然後開始移動轉身,所有動作都像教科書一般標準,勾射也頗有火侯,在大學後期他幾乎是無人能擋的球員,他的球賽很明顯的已經到達另一個層次,大三時他率隊打入季後賽八強,才飲恨於當年的冠軍肯塔基之手,Duncan 並且放棄了當年被評為狀元身價的棄學機會,返校打大四球季,為學校的冠軍而努力。
你或許知道 Duncan 放棄游泳,開始專心於籃球,是因為十四歲時摧毀了家鄉游泳池的那一場颶L。
但你可能不知道,那一場颶風不只摧毀了游泳池,更把 Duncan 所居住小島的電力設備破壞殆盡,Duncan 罹患乳癌的媽媽在那段期間因此無法接受需要的化學治療,最後病情惡化而撒手人間,而完成大學學業這件事,便是出於他與兩個姊妹對母親的承諾,這是母親最後臥病在床時對孩子最後的期許與願望。
Duncan 家庭完善的教養督促與大學紮實的球技訓練,加上他對自己的驅策,造就了今日的 Tim Duncan,看 Duncan 打球,你可以感受到他就是把精神投注於純粹的籃球世界裡,因此他顯得堅強,不畏懼場內任何險惡的處境﹔他得到滿足,不在乎場外其他誘惑的因素。
進入 NBA 後,他的面框技巧與砍中距離的能力、應付包夾甚至三夾而有如四分衛般的精準破解傳球,都比在 Wake Forest 大學時來的更為突出,只有不穩的罰球是他的阿基里斯腱,這幾年他一直呈現一種或許不顯眼但持續不斷的進步,一如他越來越犀利的 Bank Shot。
李尋歡因為專注,小李飛刀方能例不虛發﹔郭靖因為純樸,降龍十八掌方能爐火純青。
同樣地,唯有 Tim Duncan,才能練出這樣出神入化的 Bank Sho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