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n_vb(爱君如梦)
整理人: apple-x1(2003-09-19 11:58:59), 站内信件
|
秋天。
98年的秋天。
98年网上的秋天。
网络是什么?
没有多少个人知道。
网易就在那个时候出了名。
免费信箱,免费空间,一系列的推出,使当年为数不多的网虫为之激动不已。
那个时候网易也有BBS,在我记忆中,绝对超不过20个版面,也绝对不是现在这个模样。
谈到最火爆的,要算是聊天室了。可是在当年,再火爆的场面,也不及今天的万一,网络发展的太快了。
我常去的是本地潮州热线的“凤城神聊”,但那聊天室老出错。再后来就是朋友介绍“湛江碧海银沙”的聊天室。初进碧海银沙,啊!规模真是让凤城神聊没得比。
我使用了我一贯的网名“可能创作”,点击登录。
没有人刷屏,网虫们发言速度差不多是几秒钟一条,更多的人只在瞎呆,根本都不知道要聊什么。那时候的网络是多么纯洁,没有一点污泥。并没有人罗列出这些“哦”,“你是男是女”,“你多大了”等几大网络聊天语句。发明“886”、“:-)”、“555555”这些缩略语的人可能还不会上网,大家在网上聊天时会有表情让你选择。比如你在发言之前在一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微笑,系统就会自动在你的发言之前加入:某人对着某某人微微一笑:XXXXX。
写着这篇文章的时候,有点反朴当真的感觉,一如当时那么的清静,看着网虫们的发言,一条一条地“生”出来,我无从插嘴。突然,一个叫“QQ女孩”的对我发来一句话:“HI”。我木衲地回了句“你好,QQ女孩”。
虽然我不清楚腾讯QQ是什么时候推出的,但那时候即使已推出了,其大名也不是叫“QQ”,而叫“OICQ”,所以这个“QQ女孩”决计不是借了腾讯QQ的大名,或许那时候也有个腾讯人员在里面,看到了这个女孩的网名,后来才灵感大发,把OICQ改名为QQ,也不一定。当然,我也不知她为什么叫QQ。我正想问她网名的由来时,倒是她先问我了:
——你的名称好特别哦,为什么叫“可能创作”
——“可能创作,创造可能”啊,这是我将来创业的招牌。卡卡。
——“哦”她用了一个“沉思”的表情。
接着又发来一句:
——可:可以; 能,有能力; 可能:可以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呵呵,创造可能,语带双关哦。
——啊!你真是冰雪聪明,才华洋溢。那你又为什么叫“QQ女孩”啊?
我小时候不好好读书,倒是很喜欢看武侠小说,所以从小说上看来的“冰雪聪明”一词,倒是在这里用上了。
——因为我很Q啊,QQ就是很Q很Q的意思啦。
我那时还不会讲广州话,而除了广州话之外,恐怕没有第二种方言用Q来代表“可爱”。所以我又问:
——很Q是什么意思?
——Q就是cute啊!你是哪里的?
——原来是英文啊,我是潮州的,英文我也会,只是没能在Q字上想出个cute出来。
——嘻嘻,你也很Q啊。
——嗯……“可爱女孩,创造可爱”……倒不也是语带双关?哈哈哈
——哦?何解?
我忽然感到自己唐突了,太下流了。虽然这样子聊天好像是对着嗡嗡响的电脑说话,而有时总是忘记网络的那边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本意是用我的“可能创作”套用她的“可爱女孩”,然后再“创造”出另一个“可爱”出来。当然,我是生生地把这个“本意”吞了回来,用了另外的话题搪塞过去。
接着我们的话匣子由此一开,知道了她住在珠海,与我一样大,刚读完高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