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影视沙龙>>● 世界电影>>观影行动>>国际影像交流周2003>>视网膜压力,从二沙岛到丽都岛

主题:视网膜压力,从二沙岛到丽都岛
发信人: cityconnor(城市角落)
整理人: znevar(2003-09-11 13:29:09), 站内信件
今天写的一篇稿,〈196BPM〉实在看得很难受和失望,虽然我知道也许导演是希望通过变形和快速的影象表达RAVE PARTY的疯狂,但我依然怀疑,那是一盒变了质或者发霉的录象带。因为写明的时间片长是62分钟,但放映时只用了半小时就看完了这部电影。本来,我是很想通过该片看看柏林LOVE PARADE的真相的。

真的失望!




视网膜压力,
从二沙岛到丽都岛

意大利有个风景美丽的小岛--丽都岛,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威尼斯电影节就在岛上举办。今年电影节破记录地收到了1591部电影,一周内评委们要在这片电影海洋里评出“金狮奖”,真替他们的视网膜难受。

在广州有个风景同样美丽的小岛--二沙岛。周末两天泡在岛上看“2003广州国际影像交流周”的电影,虽然高潮的一天也只有六部电影放映,但在自己视网受压的同时,不禁遥想起同在小岛上的评委们。

讲到视网膜压力,在美术馆里现在正有一名为“距离”的展览,其中两处展品让人觉得视网膜有压力,一是将电影《不可撤消》(Irreversible)中长达9分钟的强奸戏用4幅画表现出来,用作者的话说是“实在无法拒绝影像给视网膜带来的震撼。”另一处是丰江舟和王劲松的声像作品“No.2003”,当一千多张“城墙”系列的黑白照片在工业噪音的强硬节奏下敲击视网膜时,我感受到比只听丰江舟的现场噪音更强烈的压力。

当一些东西集中地攻击某个感官时,压力是必然的。

在看国际影像交流周中,观众的反映当然是华语片受欢迎程度要大大超过外语片,因为外语片只有英文字幕。就象日本电影《跳了线》(Border line),黑白画面上的字幕难以辨认而让一部优秀的电影变得难以沟通。有看了周六晚匈牙利电影《森林》的朋友抱怨字幕太长、语言太多以致于连“银幕都装不下”。还有看了首映中一部泰国片《极乐森林》和周日的澳大利亚片《一个真实的爱情故事》的观众反映,只有英语对白没有字幕很难懂。昨天下午去看了《196 BPM》,是一部关于德国“Love parade”大游行的记录片,配上高速的Techno音乐。但放映时仿佛生锈磁头+4倍速快进的恶劣效果让观众不耐烦地以掌声鼓噪,却有工作人员出来解释这不是放映器材的问题而是影片本来的效果。

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看完《不可撤消》会呕吐,看完《196 BPM》,在烈日下有晕眩的感觉。

于是在二沙岛想到丽都岛上的华人评委们,从去年任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巩俐,到今年的评委香港导演许鞍华,以及“逆流而上”单元的评委刘若英。不知她们一天的极限能看多少部电影,但视网膜要承受各种奇怪电影带来的巨大压力,没有一点亚洲女性吃苦耐劳的精神可受不了。

马向新



----
爱到天荒地老,也不过是回忆中的浮光掠影.所有的灵魂也是寂寞的孩子.
 
城市角落:
cityconnor.nease.net  

有空来看看:
广州社区世界电影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