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twinsqq(AngelBlue)
整理人: znevar(2003-09-11 13:00:40), 站内信件
|
有人的一生,等於愛情、物質;有的追求名利,有的則希望簡約。有人重視親情,將他人代表自己的一切;有人只愛追尋理想,一生等於音樂……這些全在《和你在一起》找到了。
劉小春(唐[音勻]飾演)與老父劉成(劉佩琦飾演)由老遠水鄉走到北京,只為追尋音樂的夢;單純的小春一入五光十色的大城市,已被深深吸引著,猶如遇上了大情大性的美人莉莉(陳紅飾演)一樣,便不惜為「她」買掉了伴著他成長的小提琴……
在中國第五代大師級導演陳凱歌的電影中,最初筆者也以為《和你在一起》的「你」是指小春的啟莫老師—懷才不遇江老師而已。他的一句:「不喜歡,不拉;心情壞了,不拉。」一語道出藝術的真正橋樑—情感。然而,對沒有「背景」的小春而言,江老師(王志文飾演)只能教拉琴,不是成就。
故事發展下去,劉成及莉莉的請求,令叱吒演藝界的余教授(陳凱歌飾演)收小春為門生,教他:「琴是武器,情感是彈藥,工作是征服。」引領他踏至國際台階,當小春有機會揚名之際,卻發現身邊只是假情假義的人,以及自己不一樣的身世……父親要走了,那麼,小春留在哪個「他」的身邊?
小春的13歲,一切突如奇來的變化,亦帶來代價,令鄉下仔變成演奏家,由小臉孩子氣變得鬱鬱不歡,變得沉實起來……而老父劉成東奔西跑,只為孩兒找過名師,望子成龍,原來一切只為圖一個不屬於「自己的夢」;小春的天真爛漫,劉成的內斂,是一個很好的絕配。筆者不奇然想:如果這發生在23歲的小春,或長大城市的他,相信故事結局會不太一樣吧。
除了師徒與親情的掙扎外,陳導演在片中透過一把小提琴,洞識了愛情與物質,透過老父一頂土帽子,看出理想與堅持;單是劉成卑恭屈膝,向人請求、道謝、陪罪,也看出中國人獨有的禮儀、文化百態,這的確是一部真真實實的現代中國電影。
其實,小春的真情亦感動了身邊不肯深交的友人,物質愛情主義至上的莉莉、生活拘且的江老師、小提琴勁敵林雨。
此片的宣傳片強調,《和你在一起》可媲美西片《跳出我天地》(Billy Elliot)。筆者則不太認同,皆因中國及西方處理藝術文化的追求面不太相同,雖然他們一樣在貧窮中找夢想,中國人的態度猶如劉成般內斂,Billy Elliot卻如他的舞姿一樣奔放,那種個人色彩與家族價值觀不太一樣,故很難作出比較。而有一樣卻可以肯定,此片比《我的兄弟姊妹》在處理對藝術的情感上優勝得多。
愛一個人,來自真心;愛音樂,來自情感;這一切也在《和你在一起》中看到了。
撰文︰嘉頓
註:
片中的小提琴演繹乃由中國22歲的音樂天才李傳韻(Li Chuan-yun)演奏的。
此片亦榮獲了西班牙San Sebastian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以及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最佳導演」獎,亦被譽為2004年奧斯卡外語片的大熱電影之一。
---- QQ:85564724
我唔O系人,我O系神,我个名叫E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