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谈天说地>>○ 俺是第一次>>『闲情偶寄⊙个人文集』>>『MM's』>>笑逐颜开[muozhe]>>天气这么“热”

主题:天气这么“热”
发信人: muozhe(笑笑)
整理人: byebye(2003-09-05 16:21:37), 站内信件
 
百无聊赖翻报纸,感觉“热”风袭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八卦的自己对每天充斥报纸头条的娱乐新闻越来越麻木。 
但,所麻木的,不是娱乐本身。娱乐本无过,让我麻木的是那些大“热”小“热”。 

一,续集热 
印象中从《大宅门》续集开拍起,之后就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续集热。大陆方面以《空镜子》,《重案六组》《康熙微服私访》为代表,港台方面则以《流星花园》最为瞩目。外国方面,《哈里波特》一拍就是四部,《指环王》也不甘示弱,穷追不舍,已经拍到第三步。更有甚者的连续剧,拍一部四十多集的续集尚且不够,旋即加班加点的拍第三步。(大有拍第四部的劲头)。例如,我们亲爱的琼瑶阿姨(我应该叫奶奶)的长篇著作。这个,不提也罢,反正无人不晓。 
并不否认有些续集的确制作精良。但,在今天这个商业痕迹浓重的娱乐圈,能够保证质量的续集究竟还有多少?恐怕是屈指可数的。毕竟,好不容易找到了捷径,满足许多“上帝”的胃口,就像捞到救命稻草,谁又愿意放弃第一部的大好势头去做新的尝试呢?谁又愿意冒着投资风险另辟蹊径呢?要说几年前,我相信。可是现在,难以置信。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所谓“多元”市场上,慢一步,也许,就意味着全盘皆输。 
谁还能余下时间钻研影片的真正内在质量呢? 

二,复古热 
以金大侠系列的武侠小说改编成的影视剧最为尤甚。 
无论是《射雕英雄传》,还是《笑傲江湖》,或者是《神雕侠侣》,等等,无一不是一版再版的。 
姑且以《笑傲江湖》为例,从七十年代的施思、汪隅版,到八十年代的周润发、陈秀珠版,再到九十年代电影版的许冠杰、叶童版,还有被奉为经典的无线力作吕颂贤、梁佩玲版,任贤齐,袁咏仪版,另外,新加坡的马景涛、范文芳版,直至最近的央视巨作李亚鹏、许晴版(中间肯定海有所遗漏),再版了这么多次,按说,质量应该越来越好的。可惜观众口碑却是越来越差,骂声一浪高过一浪。 
其中的原因恐怕编剧再清楚不过了。 
所谓经典,恐怕也经不住这样的反复折腾。到头来,经典也会变成人人避之的垃圾。 
              
三,转型热 
今天,在报纸上看了这么一则消息,“奶茶”刘若英离开滚石唱片,并一改一贯“文艺女青年”的形象,以“美艳女明星”的形象加入白代唱片公司。正如评论者所说“凭一张‘正经’了三十多年的脸去争‘美艳’这杯羹,实在叫人担心。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大红大紫的赵薇。也不过就是瘦身成功,然后收敛了小燕子的那份张狂,接拍了《少林足球》,在里面大扮丑星,在《绿茶》里那份不自然的故作成熟,也便美其名曰:转型成功。假如这也叫转型的话,那么,“转型”二字是否太肤浅了呢? 
可问题就在这里,越来越多的艺人达着“转型”的旗帜招徕各式各样的眼球。然而往往TA们所谓的转型也就是因为一张唱片,一个MTV。 
孩子气的yuki因为这段时间一改往日的调皮造型,披上几件并不适合她的性感服饰,于是,我们说她转型成功。 
孙悦从韩国回来一趟,变得性感妖冶许多,于是,我们说她转型成功。 
孙耀威在脸上贴了个伤疤演一出戏,于是,我们说他转型。 
……………… 
转型对于一个艺人来说固然非常重要,但并不等于说随便做做表面功夫就是转型。转型本身就是一个积累和不断摸索的过程,不是偶然一次“突发事件”以后就都转型成功了。另外,也并非什么样的艺人都适合转型。金-凯瑞的失败恐怕对众多艺人喊“转型”的艺人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教训吧?毕竟,不是人人都可以像汤姆汉克斯那么好运成为转型典范的。 

四,假借热 
自打鬼片在香港票房卖了个满堂红,黎明,李心洁因此在金马奖上封帝封后之后,好长一段时间内,鬼片在香港的电影院内一直层出不穷。像《我左眼见到鬼》,《鬼谷场》,《幽灵人间》等鬼片一时间充斥音像市场。艺人都想脱“鬼”而出,一炮走红。这个时候的香港电影,已经完全走向单一的畸形轨道。 
然而仔细看看,这些所谓的鬼片只是在以往鬼片的基础上粗劣复制,然后再加点阴森的背景效果,马上一部新的鬼片就出炉了,完全没新意可言。就像是在做一件不需要经过大脑的copy。 
以至于一向不敢单独看鬼片的我,竟至于对香港鬼片近乎于麻木。反正不是因果报应就是僵尸。一部片子到手,看不到五分钟,便立即知道结局如何,如此说来,自己还很有编剧的天分。:p 
还有在美国热播的《Sex and the City》刚传到别的国家,香港就立即炮制港版《色欲都市》,朱茵、李茏怡及郭慧领衔主演。朱茵在剧中更是挑战以前演戏的极限,身着Deep V、吊带大露背,性感低胸透视装,大讲三级露骨对白,兼玩各种性具,极尽所能。我到不是说朱茵怎么样,怎么样,因为就个人感情而言,我是喜欢朱茵的。我只是想说这种一味的模仿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几乎是没有任何的创新,有的,只是形式的似曾相识。剧本,也无非是一种无意义的填塞。说几句辛辣露骨的话,做一些惹火出格撩拨人的动作,本身就是一种机械的表演,毫无技巧可言。然而,影片的意义深度呢?约等于零。假借色欲的名义,copy的只是一种无聊的形式。 
话说到这一步,忍不住再废话一点。前段日子,看见那个说粗口,又抽烟又喝酒的张柏芝一身versace的名贵打扮,骚手弄姿摆出一个赫本的姿态就被誉为港版奥黛利赫本,不禁哑然失笑:又是一次粗劣的不能再粗劣的无聊拙劣D版仿制。明星的什么都可以模拟,都可以假借,但,那种独有的气质确是永远不能copy&paste。 
假借,永远也只是肤浅无聊的游戏,用来取悦那些无所事事,靠老公钱包过日子的师奶,仅此而已。 

五,炒作热 
大概是上个星期吧,很多报纸的娱乐头条都是关于巩俐离婚的那档子事,说是巩大美人的新欢是那个比他年纪小,一同拍过《周渔的火车》的孙红雷(是叫这个名字吧,我记不大清楚了。:p)。 
当时,我就纳闷了,很普通的一件小事,竟被媒体炒作的那么出神入化。我就不明白了,这个年头,到底离婚本身是个新鲜事呢?还是姐弟恋是件新鲜事呢?好像都不是。这个世界的离婚率恐怕每秒中都在不断重复,姐弟恋自打咱们的菲菲和霆锋开出先例,恐怕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吧?可就这么一件简单的事,一定要被炒作的那么复杂,那么天花烂坠。说实话,我对娱记们的钻研精神深感佩服,倘若我有他们一半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恐怕也早就进哈佛深造了。 
还有最近同样被炒的沸沸扬扬,满城风雨的“皇阿玛性交易”事件。姑且不论那个周姓女歌手漏洞百出的“哭诉”是否属实,就凭她那股子出书的劲头,在媒体面前的“大义凛然”,不畏“权威势力”所“迫”的炒作精神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超级楷模典范”。 
香港歌手杨千嬅介绍自己成功经验的时候曾说过:“我做事全凭一个‘勇’字。”不知道在见识了这位周姓女歌手一系列“勇敢”的行为后,是否会“自愧不如”呢? 
更有甚者,远远不满足于幕前的炒作,采取更“高明”的炒作手段。比如,那个已为人妻的辣妹维多利亚。她在自传里不惜大笔墨说自己十四岁交boyfried,十五岁feticide。还煞有介事告诉大家一个天大的隐私:小贝在床上就像一头野兽。真的很不解,这种无聊的炒作性自传到底有什么意义?除了满足一些人病态的快感。 
  
六,退隐热 
不明白,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艺人退隐。 
尽管,他们都有自己冠冕堂皇的理由。或者,是要再深入学习,或者,是为转型做准备。小谢淡出(现在回来了),接着又传出小天候孙燕姿淡出歌坛的消息,接着古仔。难道真如外界所说,声势开始走下坡路,为了给fans们留下最完美的印象而采取的缓兵之策? 
听闻徐静蕾从台前退居幕后,想由演员转型成为一个导演。想法固然值得肯定,但,就是想不出一个泡沫爱情连续剧的青春偶像到底能拿出多少深度,多少点子来做好一个导演应该做的事。假如只是为了虚张声势,博取一些好名,那就大可不必了。(注意,我是说假如) 

七,复出热 
有退隐的,自然少不了复出的,要不,娱乐圈怎么平衡。 
谢霆锋的复出相信早已家喻户晓了,只是,在复出后小谢的音乐中依然看不出一丝曙光。他的音乐,还是老样子,一陈不变的样式,没有炒作中的创新与进步。以至于在街上刚听到《第二世》的前奏部分时,就自信的告诉身边的朋友那歌一定是谢霆锋的,果然如此。 
当年激流勇退的杨彩妮现已低调复出,听说,是生意经营不小去,想利用以往的名气再狠捞一笔。可结果并不乐观。当年那个千人追,万人捧的“玉女掌门人”早已经没了当年的气魄,很快悄然无声。 
还有那个当年被我当偶像追的大美女张敏,最近也以性感姿态复出,大概是想用身体上的出位来掩饰年龄上的缺憾吧。可结果也并不见得比杨彩妮好,很快,便也再也没消息,默默的沉寂下去,像一潭再也惊不起波澜的死水。 
这是一种尴尬的悲哀,属于娱乐圈,也属于娱乐圈以外的世界。 

八 ,选美热 
大概是先有了世界小姐这一选美盛典吧,接着,便有了亚洲小姐,香港小姐。近些年来诸如此类的选美盛典此起彼伏。名字也五花八门,记不大清楚了,什么美在花城,明日之星,上海小姐之类云而。 
按理说,选美盛况这么多,应该有更多德才兼备的美女出现才是。可事情却事与愿违。选出的所谓冠亚季军往往给人“这都是什么和什么”的感慨。 
拿香港小姐来说吧,记得从九四年开始到现在几乎就没选出像样的佳丽。郭羡妮,杨婉仪这样港姐已经算凤毛麟角的稀世珍品了。可要是在九零年之前,这样的港姐却远远算不上出众。 
至于像林敏俐,杨思琦做了冠军之后就默默无闻的港姐简直是一种悲哀,这种尴尬也是对近年来各地热衷选美活动的一种强有力的打击。 
美女没选出来,选了一大堆相貌平平的女子。是否说否选美,选美,反倒越选越丑了呢?与其这样,不如不选。这样低质量的选美还有什么意义呢? 
一个人的时候,往往会怀念多年前的港姐。毕竟,朱玲玲,李嘉欣的那个时代已经远逝,也再也选不出像张曼玉,钟楚红那样的另人会记住一辈子的港姐了。 

九,新人热 
新人层出不穷,尤其是这两年。 
先是红了那两个连话也说不伸展,张口闭口“啊,啊,哦,哦”的twins,接着是那四个唱歌走音,但相貌极讨人喜欢的F4。接下来,便是英皇力捧的Boy’s,shine,东魅力捧的E-Kids,Eo2还有那一大堆看着就叫人头疼的cookies,什么青苹果,黄香蕉之类的组合此起彼伏,目不暇接。且多打着创作姓歌手的旗帜。像kelly的胞弟陈司翰,被公认为实力新人的关心妍。 
因为kelly的原因,所以对于kelly这位胞弟自然是格外留心。仔细听过他的歌,仔细看过他填的曲,写的词,说句实话,最多只是just so so。尤其是那些他填的歌词,说“填”真是一点不为过,因为在我看来,就是生拉硬扯凑字数而写的,没有一点对音乐的热忱可言。并不像传媒和姐姐所说的那么出类拔萃。 
还有关心妍,虽然通晓很多乐器,但在我看来也只是泛而不精。听过他的几首歌,跟市面上充斥的流行歌曲并没有多大区别,声线也并无过人之处。不如菲菲,也不如sammi。 
统统的讲,我并不太爱怀旧,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可是,打从最近两年起,我变得越来越爱怀旧了。常常翻出一些很老,但却很经典的曲子一遍遍反复地聆听。因为,现在的流行音乐已经不再打动我,甚至过不了两天脑海中就会全然无印象。 

 十,多栖热 
演而优则唱,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曾经把这种艺人规类为“青蛙艺人”,因为青蛙十两栖动物,TA们又唱又演,也是两栖动物。 
可现在的艺人能耐越来越大,唱而优则演,演而优则导。还有的主持人也不甘寂寞参与唱歌,演戏的行列,甚至导演的行列。譬如湖南卫视当红当家主持花旦李湘。先是主持快乐大本营扬名立万,之后马不停蹄的参与电视剧《快嘴李翠莲》的拍摄中,现在听说正在筹拍第n部。现在人家又趁红颜未老,立刻推出了自己的原声大碟。前段日子,听人说,这位能量充沛的姐姐又在计划过一把导演瘾。 
一个人精力再怎么旺盛,也是有限的,同时从事那么多工作,自己身体受不了不说,工作的质量程度恐怕也要大大折扣。作为演员,亦或是歌手,主持人也罢,是要对的起观众的。否则,做的再多,也只是不负责任的无用功,当然,除了自己的荷包能够再满一点以外。 
陆毅出了专辑,怨声一片。 
周迅出了专辑,没几个人说好。 

这个夏天,天气这么热,我要赶快去降温咯。 



----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