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athy_c(徽徽)
整理人: sinyi(2003-08-27 17:20:47), 站内信件
|
“THE WORLD'S TOMORROW IS IN SHANGHAI”这是我在飞去是上海的飞机上看到杂志上的一句话,当全世界将明日的希望都放在上海时,一个广州人(ME)开始了她的上海之旅。
飞机着陆的那刻开始,我便将我所遇到的和看到的事情与文字描述一一对应。蒲东机场很大(对比起不太成样的白云机场而言),也很安静。由于朋友要上班,不能来接机,我只好自己去朋友家。从上机场大巴开始,我便遇到来上海的第一个问题----语言。周围的人都在说上海话,我仿佛跌进了外星世界·#¥……
下了机场大巴后,还要坐一程地铁,才到目的地。下了地铁,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竟然还是人工售票(几天后我才搞清楚,原来还是有机器售票的,不过已是广州两年前的机器售票形式)。早就听说过,上海人的特征,没想到第一天来就遇到TYPICAL上海人,两个人只是为了很小的事吵起来(地铁开动时,因为冲力原因而产生身体碰撞)。
很不容易到了朋友家中,我兴奋地说起了这一路的见闻,朋友对我说,当她第一天来的时候,感觉就象时光倒流,因为有很多人骑自行车上班,上海还有国营的商店,粮店。。。这一切都我把的游兴调起来了,因为这一切与电视上看到实在太不相同了。
第二天,我按照计划开始游览上海。第一站便是豫园,游人很多。没去豫园前,我以为它是一个很大的园林,去到才知,除了九曲桥外,整个豫园就是一个卖东西的商业街,不得不说有点失望。
第二站便是上海音乐学院,这一站是出于本人的专业。去到看到一栋很高的建筑,这就是上音学生的琴房,旁边一座殖民地时期的红色小洋房,再后一点的食堂。这几乎是校园的全部,我不禁拿她与自己的学校相比,从外在建筑和环境来说,自己的学校比上音优越,但是更实质的如教学等,实在难与上音相比,只可惜现在是假期,不然冲进他们的教室听上一堂半堂。
这天天公不作美,雨一直没停过,只好提早结束这天的行程。这天我才知道原来上海的公交车并非全部无人售票,也没有前上后下这一说。
第三天,天晴了,听天气预报这天的温度大约35DEGREE。今天主要是去上海的著名旅游景点和我最想看的上海旧建筑。上海的思南路是殖民地时期建筑保存的最好的一条路,同时在这条路上还有孙中山的故居。走在这条路上,我感觉到上海20,30年代的气息,只可惜,我只能在外围观看。匆匆照了几张相后,便向下一个目的地福州路出发了。
福州路,现在被称为福州路文化一条街,可惜我见到的,与条路的名称实在有点区别。不错,在这条路上,有一些书店,还有上海书城,但与文化一条街的目标还是差很远。(在我的观念里,起码要做到成行成市。这也是我对上海的一个感觉,有很多地方被冠了名称,但好象离这目标很远)。
逛完福州路后,便向人民广场出发,看看上海大剧院,上海博物馆。便向外滩挺进了。南京路是上海的步行街,在上海偶这样一 句话,只有外地人才去南京路。对于整条南京路,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毕竟广州也有步行街(我影象中好象广州是全国第一 个有步行街的城市)。
穿过南京路,终于到达外滩了。在这群建筑物前,我已很难找到历史的痕迹,只有那挂在墙壁的牌子告诉我,在百多年前,这里发生的事情。这群建筑物没有想象中来的宏伟(对这群建筑物的认识主要来自电视),我对着这些建筑物左拍右拍,看来象我这样的游客并不多,路人纷纷向我投以诧议的眼光。拍完后,走过隧道便来到江边了,放眼黄浦江,最耀目的莫过于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塔,和金茂大厦。在江边游人很多,还时不时听到广东话,倍觉亲切。这时我看看手表,已是5点半了,我想既然来到,不如看完外滩的夜景,才去下一个目的地,估计6点多,应该就有得看。事实证明,我这个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到了7点钟,两岸的灯饰才慢慢地开。我不禁想起珠江边的灯饰,通常6点多就开了。匆匆拍了几张照片后,便向下一 个目的地---新天地出发了。
新天地是由上海的古旧建筑改建而成的娱乐场所,在那里有很多西餐厅,有很多游客,很多鬼佬,有很多牵着鬼佬的上海MM,有很多想认识鬼佬的MM。因为时间已太晚了,我只好打道回府。
这已是我在上海的第四天,我发觉自己好象已习惯在上海的生活。一早和大批的本地人逼地铁(恐怕在上海坐过地铁的人,都会将其视作一段难忘的经历:P)。今天除了继续走完蒲西的几个地方,主要是去上海最现代化的地方--蒲东。
从陕西南站地铁出来后,便是上海最多名牌商店的街道,淮海路。这条路是世界著名品牌汇集的地方,也是广州曾一度想COPY的地方。当我走在淮海路,我望望四周贵到离谱的商店,正如我在广州看到的同类商店一样---人烟稀少,说实在,有多少人能消费得起,一件上千元的衬衣?
在淮海路,走着走着,突然见到一个有很多精品和衣服卖的地方,抬头一看原来走了来襄阳市场,昨晚朋友才向我推荐这里。襄阳市场类似广州的老鼠街,都说上海人很舍得穿,但是我在这条街上看到衣服的价钱,不贵,甚至比广州便。但是就没有了广州商贩的吆喝声,整个市场好象冷冷清清的。
逛完襄阳市场又走到淮海路,淮海路长是我对这条路的最大感觉。逛着逛着,来到了上海的时代广场,抬头一看,就象HK的缩小版。
已是中午时分,我坐上地铁,来到了蒲东。出了地铁,抬头便看见东方明珠塔,据说这个建筑是一大败笔,因为既没有学到巴黎铁塔的精髓,也不象展览馆。我对东方远古文明不大,东方明珠塔又是到此一游。
我快步走向金茂大厦,登上了观光电梯,来到了全中国建筑物最高的地方,对于上海,我终于发出:“哇,好靓”的感叹。我在上面兴奋地打电话给在北京出差的父亲,告诉他我在全中国建筑物最高的地方打电话给他,也告诉给他听,他的女儿长大了,能自己背起背包全世界走了。接着我在上面的邮局买明信片,寄给亲朋好友。
当我逛完最高的88层后,回到地下,看看表,下午茶时间,而刚好在金茂的负一层便有餐厅,我心想,如果贵得话就喝一杯咖啡,怎说也算是在金茂吃过:P。当我去到餐厅时,发觉里面的 东西并没有想象中的离谱,甚至可以说是便宜,于是我便在那儿大吃了一顿(一杯热巧克力,一客面)。吃完后,我便登上了一价公交车,打算沿途看看浦东的景色。两旁的景色并没有惊喜之处,或许也是来自大都市的缘故吧。
傍晚约了朋友在滨江大道的SARBUCKS见面,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看外滩的夜景。同样是在7点左右,灯饰才亮。此时我的朋友问我,是维港的夜景靓还是这里的靓,我立即答道,当然是维港。说此话的时候,维港的夜景仿佛在我眼前。不知什么时候,我曾听人说,上海已超越香港,现在只赶超欧美。不过,但但从外滩的夜景来说,上海要超越香港还是有一段距离。我的朋友对我说,这晚我能看到夜景实属幸运,因为在早一个星期,不知是上海的供电不够还是别的原因,外滩在晚上没有亮灯。我听后甚感惊奇,因为我觉得作为一个大都市,这是不太可能的事(除意外事故)。
这晚我们聊了很多关于上海,广州,还有香港的事情。。。。
第五天,这是我在上海的倒数第二天,今天的目的地是近郊的朱家角(因为起床晚了,去周庄时间不够)。在旅游集散中心乘上去朱家角的车,不到一小时就到了。但是下车后,我再一次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眼前是一大片停车场(我印象中的江南水乡,应该是处处是小桥流水的样子)。我随着众人,走进了朱家角小镇,感觉上这个小镇有点象广州世界大观的微型景观,只是这里换成了水乡。我在小镇上走了一个上午,并在那里大吃了一顿,扎肉和粽认真不错。下午乘车回到市中心,开始了在上海大洒金钱的时刻----买手信。
游记写到这里,是时候告一段落了。回来广州的这几天,我常常和人谈起这趟旅程,感受最深的是,上海并没有象大家所说得那样繁华,她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还有就是上海MM,个个都很会扮靓,正如一些文章写道的,上海女人是一道风景线,不过这是有年龄的风景线,因为一般的上海中年妇女就很少扮靓出街了。至于上海GG,我觉得好象都是一个样,一眼便能看出是不是上海人。
再有一个感受是,对比起广州来说,上海的现代化程度还不及广州(这个看法可能有点片面),地铁和公交便是最好的说明。我常开玩笑说道,这次回到广州后,真是对广州的交通没怨言了。
普遍来说,在上海的在国际性连锁店内(如星巴克)服务员的英文水平都很高,这一点,广州人真要学习下了,因为很多时候,在广州M记的服务员连简单的英文都说不好。
无论如何,这六日的旅程,让我对上海---这个明日的世界聚焦的中心,有了全新的认识。
----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