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香港龙情>>〖 熱 門 話 題 〗>>【热点问题】>>谈天说地“个人游”>>节省少少啦,别数典忘祖!

主题:节省少少啦,别数典忘祖!
发信人: toldoxiaoke(网易钟馗)
整理人: franklin6610(2003-10-12 01:06:32), 站内信件
    首先要纠正一点,说句不好听的,大部分的香港
人老家都是广东的农村,就农村经济来说,虽然是广
东的农村,但是生活水平肯定是无法和广州,深圳等
城市相比的。当然这些农村更加无法和香港比,毕竟
香港的入息水平不是内地可以比拟的。寄点钱给身处
农村的的亲戚是人之常情,能叫接济吗?中国人一旦
没有身处乡梓,以物质的形式与家人联系难道要叫接
济?

    所谓的贸易逆差,完全是胡言乱语,就算每日有
二十七万港人赴内地消费,根本原因还是出于剩钱而
考虑的,粤港两地的物价指数当然差距是明显的。可
是要清楚的是,赴粤港人的消费都花在什么领域。无
非就是买菜,日用品,娱乐场所等等。至于内地赴港
游客,则把大把的钱花在电器,首饰,甚至房地产等
高档次消费。一瓶洗头水和一条项链的价值相差多少
这也无须多言。

    旅游贸易,连在港从事旅游业的业者自己都笑的
合不拢嘴地说有30%以上的增长,难道叫出血? 虽然
在九七回归以前,内地人赴港的确不容易,难道这叫
港人单方面的在大陆使钱?对于这些不饮水思源的人
我从来只有一句话:“数典忘祖”!这句话多少会有
那么几根刺,也许有的人会不舒服,但是要想想,能
到内地消费的钱是从那里来的?

    四九年以后,中国陷入美国的围堵圈,当时的英
国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并没有有遵照美国的意愿
完全与中国断绝来往。而当时的中国为了打破围堵,
也需要一个与西方世界来往。自然,一个现成的香港
走上了历史舞台,从那时起,进出中国的一切西方世
界的物资都以香港为中转,特别是六七十年代,如果
没有那些天文数字的物资经香港中转,香港能有今天
的经济地位吗?能把一个普通的华埠转变成现在的国
际都市的资金难道就不比十几年买些日用品的那点小
钱多?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至于什么港商转口香港商品这些零碎的东西,说
到底,做老板的就是不可能和打工的混为一谈,出于
他的利益考虑,既然不是开善堂的,自然那里的成本
低就去那里设厂。

    所谓什么做港资的员工自豪,无非是一伙无聊之
徒的胡言乱语,这年头,不就是打份工嘛,至于对你
感恩戴德吗?别给三份颜色就开染坊了!



----
醉卧林下语颠狂 笑啖鬼首三百颗 举杯环视群魔舞 不辞长做网易人
http://photos.gznet.com/photos/1172165/1172165-Ba7keQsSjs.jpg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