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twl_()
整理人: chocho.1(2003-11-08 23:35:25), 站内信件
|
又看了些东西,想写点文字。
题目有点大,还是找一些理解的东西说说,以下都是个人理解,有高见者,希望赐教;有不同观点,希望指出可以讨论;如果你从里面得到一些新东西,我将不胜欣喜
如果说西方的理论如果高原一样宽广,那么中国的理论就如同山峰一样挺拔。从古老的西方人,就开始了思辨,他们更喜欢系统的东西,于是看着这个东西,想着那个东西,总结出一个一个的联系,构造了一种一种的思维理论;从周文王开始,古老的中国人,就开始了朴素事物的追寻,他们更喜欢对一件事物看得更清楚,而不去看其他的事物,于是总结出,一个一个的经验。表现在被后人称为集大成者的杜甫身上,也只发出“朱门酒肉,路上白骨”的感叹,而少去追寻它的缘由。
哲学是一个外来词,它诞生在亚里士多德的脑袋里面,在亚里士多德前,哲学的概念是所有的含有知识性的东西,比如数学,物理等,亚里士多德把这些分开後,哲学成了“形而上学”也就是形式之外的东西,或许可以等同于思想,所以可以看出哲学其实是一种思想,而各种哲学理论,是这些思想的总结罢了。比如“唯物论”、“辩证法”、“唯心论”等
宗教也是外来词,其实它是属于哲学之内的,也是一种思想的总结,目的是指导人们。世界三大宗教“基督、佛教、伊斯兰”,不懂她们,但可以看看她们的世界,伊斯兰教的世界中充满了战争,人民的苦难,所以说伊斯兰教教义,或许有些问题,这也许是她影响不如其他两教的原因之一;佛教,古印度,看看现在的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国家,或许说她们的人民对佛教理解的不是很透彻?基督教为什么影响如此广如此深,以及西方欧洲国家的发达,说明基督教的积极方面还是很强的。不能不说说我国,我国的人民其实什么都不太相信,没有建国的时候信革命,建国之后信主席,现在呢?叫做没有信仰。我们旁边的人信什么?什么都信,想发财了,就给财神上香,想要媳妇了,就去拜拜月老,二月初一供供太阳,八月十五看看月亮,到了腊月二十四还要给灶王爷点糖吃,甜甜他的嘴,我们就是,什么有用,就信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和人的性格有关系,本来我们就喜欢把事情分开来看,这是我们的特点。所以周文王信她的卦象,秦始皇信墨子,唐宗开始信佛,信了一千多年后开始信马列,到了现在又什么都不信了,这叫一个彷徨。
红楼梦,写的是什么?一个特定时期,几个特定人物,她们的生活,他们的行事,他们的结果.
哲学的教育意义是必需的,因为它本身就是总结出来为了给人们以启迪,引导的,所以有一个中心思想,主体含义。
因为宗教是一种变化了的哲学,但是哲学的基本意义还是保留的,所以教育意义还是必需的,它需要个人启迪,引导,所以有自己的教义,教规。
红楼梦不然,她是对社会的现象的记忆,她没有明确告诉我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只是告诉我们,曾经有人这样做过,然后的到了什么样子的结果。这也是她为什么能长久流传的好处。学习红楼不需要想学习哲学一样思考,只需要模仿里面的人物就好了,这叫做临摹,也就是“熟读唐诗三十首”的作用。这是中国人的特色,我们传统的思维方法。
为什么红楼梦值得推崇呢?开始我把中国的思想比作山峰,那红楼梦便是山峰中的奇葩。为什么不推崇呢?
哲学,听起来吓人,当她印刷倒书本上时,也不过那样几句给人以醒悟的话(话也许是错误的,人也许没有悟);宗教,听起来更难掌握,而最有影响的基督教,发行最多的,也不过是记载了几个故事的《圣经》;红楼梦虽也是记载的故事,难道就必须作者给总结出中心思想,来指导,点拨一番?
谈一点价值观,方法论
人是有思想的,有自己的目标(不排除没有想法的人,有一种人很可悲,就是特别相信别人,别人说什么他相信什么,姑且算作没有思想。事实存在这种人)。这个目标一般是通过积累,顿悟慢慢形成的,不是通过一朝一夕的争论就完成了。既然已经形成了雏形的价值观,那就需要正确自己的方法论。说明自己的方法时,最好估计到别人的想法。自己信仰什么,没人管,也很少人想管,但是自己做什么,就不是自己的事情了。比如喜欢吃猪肉,没人说什么,如果跑到回民中去大吃特吃,那就是问题了。
说一点教化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教化的,一个人的资质怎样是教化的根本,但聪明与否不是来衡量是否可以教化的标准,笨人也是可以教化的,但是蠢人,是不可教化的,因为他们固守自己的脑袋,生怕被新的认识揭示出自己的无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