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dy1230(伊洋)
整理人: chocho.1(2003-08-21 11:25:42), 站内信件
|
读朝血情的《打破红楼“闷葫芦”》引言的一点看法
朝血情的《打破红楼“闷葫芦”》能否改变“红学”的发展史,
我认为回答是否定的:不能。
为什么不能?我的看法是:
一:朝血情先生对当代中国文化形式及特点,文化发展自身规律
的认识尚在较低级的层次上。因此,由此而引发的的议论及创作思想
势必受其局限,不能经得住历史的检验及论红的需要。
中国近二十年来是改变思想观念,接受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科学
技术等一系列西方文化的历史时期。这是一个全民族的转向时期。因
此,在接受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上势必要
发生重点的转移。而这种倾向是客观的,符合思想文化自身规律的,
对红学也不例外。
但是,这种“偏向”不是中国文化的倒退,而是要在适应新的历
史使命的一个蓄势待发的本质。
所以,对红学的低调悲哀是违反客观规律的认识。文化的历史也
是螺旋是上升的。吸收西方的文化久了,或饱和了自然的要有一个重
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偏向”的历史时期。中国毕竟要以中国的传
统文化作为母体的。
朝血情先生对红学的现状过于悲哀,其创作思想上受其左右,安
能有历史的可靠性?
二:“刘心武涉足“红学怪圈”是中国文坛的损失”一说亦无科
学的依据。
1:刘心武并非是中国文学的泰斗,也无一手遮天的能力。其是否
涉足“红学怪圈”怎能说成是“中国文坛的损失”?
2:刘心武的历史是由他自己的行为所决定和创造的,对他的评价
怎么能用倒说历史的方法?刘心武涉足“红学怪圈”,有成就,无成就
或者失败,对中国文化,对红学都谈不上是损失。在探索的意义上都可
以定义为其文学上的成就。
3:刘心武论红,是否成败,只能是一个“新家”,是继诸多探讨
红学的文化名人之一。即使历史肯定或否定其论红的学说,他论红的学
说并没有涵盖红学全部的内涵。因此,只能说成是一点或部分的论述和
演绎。
我的上述观点就是朝血情先生在指导思想上有误区,如果影响或
牵连到其作品,岂不可惜?我尊重朝血情先生的才华和劳动,所以多言。
著书应经得历史的检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