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DVD/VCD>>№2 影视评论>>⊙ 华语电影 ⊙>>[影评]六樓后座=年青人X(愛情+理想+家庭+友情+現實)÷喜劇

主题:[影评]六樓后座=年青人X(愛情+理想+家庭+友情+現實)÷喜劇
发信人: twinsqq(AngelBlue)
整理人: yong1015(2003-08-11 18:18:45), 站内信件
在 方育平導演的《半邊人》(1983)中, 王正方對許素瑩說:我要拍攝一部關於我們這個時代的電影,否則別人就不知道我們曾經存在過了。雖然只是簡單的對白,但卻能夠帶出了製作人非常關注電影與現實能夠互相關連的重要性;八十年代初的青春片,不論是徐克的《第一類型危險》,又或者是嚴浩的《夜車》、黎大煒的《靚妹仔》、劉國昌的《童黨》等,風格都比較狂暴和帶有批判性,後來高志森的《開心鬼》和《鬼馬校園》等,以純粹的喜劇形式,去表達年輕人青春活潑的一面,幾年前也間中出現零星的青春片,例如吳鎮宇的《自從他來了》及劉國昌的《無人駕駛》和《愛上我吧》等,始終還未算再起青春片的熱潮;現在黃真真導演的《六樓后座》,對於青春片來說,又有否意味著什麼嗎? 

今日香港電影現在所流行的,並不是沉鬱和憤世的題材,觀眾較為接收愛情喜劇,《六》片當中並不缺乏這些元素,本片以幾個男女住在一起,每晚都玩誠實與大膽這個遊戲,去到出他們生活的背景,這幾對男女,幾乎全部所經歷的事情,都間接或者是直接與愛情有關;不論是林嘉欣暗戀從未見過面的編輯,之後是是周永恆暗戀林嘉欣,還是盧巧音跟蘇永康和蕭正楠一腳踏兩船的愛情鬧劇,又或者是森美與小儀一段童年時的初戀延續到現在的苦戀,或多或少都希望得表達時下年青人對於感情所體會的各種形態,本片透過比較輕鬆的手法,同時讓觀眾體會當中的苦與樂,或者因為本片是喜劇的緣故,當眾或者都容許把一切事情的結局都理想化,或者是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將電影中各人的人生觀,從比較負面的事情當中,由消極轉化成積極,也能夠間接讓觀眾暫時忘掉現實中的苦惱。 除了愛情之外,青春片經常牽涉的問題,都離不開家庭和友情的描述,不論是周俊偉因為音樂和學業與母親杜麗莎之間的爭拗,還是林嘉欣與盧巧音的誤會,編導也簡略地帶出了時下年青人普遍所面對的問題,當然本片沒有觸及毒品問題,明顯是避重就輕的做法,試問不但年青人,晚上聚集在一起,又怎可能如此單純且談天說地,而又一個都沒有嘗試利用毒品去逃避現實呢?其實本片也曾經道出了這班年青人這樣的聚集在一起,或多或少也是為了逃避現實,編導是已經非常清楚地說了出來,但當然矛盾的情況又會發生,如果觀眾看見偶像在銀幕上打針啪丸的話,或者都間接把電影刻意輕鬆的調子,即時變成了反映現實的陰暗面,因此也說明了,有些現實是不一定需要反應的,因為這樣會破壞了編導所需要呈現電影中的那個世界。 

黃真真曾經拍過紀錄片《女人那話兒》,當中所關注的是年輕女性所面對的種種問題,在某程度上《六》片在情節表達上延續了這種手法,不論是片首利用一首 Hip Hop 歌曲去帶出每個角色的背景,還是電影結束之後導演現身訪問街上不同的人青春到底是什麼的橋段,都能夠與電影中的世界互相配合;本片作為一部喜劇,當中以盧巧音和鄧健泓的笑位最為頻密,而演員盡量的自由發揮,效果也算是很生活化。 

本片跟《半邊人》一樣,角色的名字同樣就是演員的名字,兩者的分別是《半》片當中帶有激勵年青人的作用,《六》片卻表達了編導始終還是無傷大雅的心態,其實誠實與大膽這個遊戲也可以帶有象徵義意,也意味著我們這一代,對於這兩種好像是對立的意識,基本上都不會刻意地把他肯定的,因為現在的社會,就是想到就要做的生活模式,我們都很少有時間停頓下來認真地想一想,今日的年青人,或者都有很多理想,但到底我們又會否像本片中的人物一樣,每一件事情大概都只能夠完成一半呢?我相信我們或者都必然曾經有這樣的經驗吧! 

資料來源︰電影雙周刊 (撰文︰Victor) 


----
QQ:85564724
girl
girl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