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有凤来仪 网友文集>>精华暂存>>怡红快绿

主题:怡红快绿
发信人: zn16300(爱斯美腊达)
整理人: chocho.1(2003-08-08 08:36:43), 站内信件
                               怡红快绿 
                                   ——闲看红楼戏说茶 
    听过一个谜语故事,说是一个古时的一个文豪让仆人头戴草帽脚穿木履去一好友处取东西,并未交代取的是何物,朋友见了家仆的打扮,便笑着拿出那东西来让他带回去。这个故事的谜底是茶叶。 
    这也只能是古时候的事吧,要是放在现在,只怕我这么穿戴着去定是讨不来茶叶的可能性居多——“要茶早说嘛!说吧,是要康师傅冰红茶还是统一绿茶呀?”绝大多数现代的人做事讲效率,不要玩猜谜,也不爱那得花时间冲泡、喝下去还得过上一阵子才能冒出一丝甘甜的茶叶。接待过一个上海美女,原是想礼多人不怪,按着茶道,中规中距地将闻香杯扣着茶盅那么一翻,递到她手中,时尚的她却不知接下来该怎么办,结果双方都有些窘。 
    若是在大观园中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境发生了,连大字不识一萝筐的琏二奶奶还每日吃茶呢。 
    大观园里住着的主子们都不是庸脂俗粉,但吃茶最有讲究的,我认为当数妙玉。 
那一日,刘姥姥随着史太君游玩大观园,吃过中饭、用过点心,穿花度柳的带着刘姥姥至栊翠庵坐坐,她要妙玉把好茶拿来,吃一杯就去。妙玉给贾母用的是云龙献寿的小茶盘捧出来的成窖五彩小盖钟,虽说喝的是茶,茶具是否用得适宜也是一大讲究:宝姐姐知道点老人家爱看热闹的戏文,妙姑则捧着行云的龙来“献寿”,给别人的只是官窖脱胎填白盖碗。不止如此,当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她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这几个字淡淡地,让我们窥见这白玉般人儿的玲珑心:若不是她过人的聪敏,又熟捻茶经,如何能先猜出怕油腻的史太君要的是有去腻的功较的茶茗?能去腻的茶也多,但哪一种茶能比那住在三十三天之上的“太上老君”更能标示史太君在园子里的最高身份? 
    接着,她将宝钗黛玉的衣襟一拉,在耳房内自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用古玩奇珍倒了来给她们两人喝——对大观园里数一数二的两个女儿,她不用世间的俗器来盛茶,与对贾母等众人又不同;然更加不同的是,她这一壶茶是另以梅花上的雪化成的水泡的,而原先旧年的雨水竟是“如何能吃得”了!她再拿着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Hai,笑着向宝玉说道:“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了这一海便成什么?”回想一下整部的红楼梦,还有哪个人是会这般怀着惜茶、敬茶,真个将茶当做是天地造化草木精灵的心境来品茶的?再而一想,此处的描写虽说的是品茶,实际上是作者在告诉我们《红楼梦》应该如何去读,才能体会他作这部书的真正目的,终而从声色货利的迷惑中警醒过来,不再身陷欲望的“迷津”,改造社会的腐朽和不合理的结构,使之成为大观园般的“理想国”,而读红楼而不醒者,则成了那个蠢物了。 
    妙玉是黛玉的影子人物。这是我喜欢的说法,但觉得还不够准确。应该说,妙玉是脱尘的黛玉,她能使黛玉某些内在精神在她身上更加鲜明的昭示给读者。你看她,“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人家”,“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又极好”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这些种种以及怪僻的天性和黛玉何其相似!而我们林妹妹因为未入空门,“只怕她的病一生也不能好了”。因为这一生也不能好的病,所以黛玉不能多饮茶,所以她不可能喝出泡茶之水的三六九等,所以妙玉冷笑她是个大俗人之时,一向口舌锋利的她也不好多话,所以作者将体会红楼精神的妙法借她的“影子”妙玉之口说出,而不是黛玉本人。 
   我这说的是第四十一回的前半段“栊翠庵茶品梅花雪”,虽然基本上是妙玉和宝玉的对话,但是宝钗与黛玉并不是一点作用也没有的,不然作者不会无故地请她们吃妙玉的体已茶。如果没有她们,妙玉如何顺理成章地引得宝玉来听她说品茶之道?所以,当宝玉品得茶味“果觉轻浮无比”的时候,妙玉正色说道“你这遭吃茶是托她们两个福”,宝玉也“深知道的,我也不领你的情,只谢她们二人便是了”。这是作者在告诉读者,妙玉传达的这一精神是来自于大观园的灵魂人物,也就是作者思想体系的最中心的体现——宝钗和黛玉身上。大家再回头想想我一开始说的那个谜语,把“茶”字拆开是什么?乃草、木、人也。黛玉前世是绛珠仙草,她与宝玉有木石前盟,她就是大观园里的草木人!是作者要读者细品的有别于当时社会习气的新思想!所以,她吃茶的口味也与大观园里的众人不同,她爱吃众人觉得没什么趣的暹罗进贡来的茶,她的脾胃与大家都不同。不止脾胃,连她的做的诗也是风流别致,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心肠。较之宝钗,黛玉是作者认为旧式统治应该更换补充的新体制,而宝钗则代表了旧式统治的精华应予以保留的那一部分的思想体制——虽然在这一处描写中她一言未发,但已与那茶同被宝玉饮下。何以见得?“栊翠庵茶品梅花雪”,这“香自苦寒来”的梅花上的雪化成的烹茶之水,不就是有着和尚所赐的冷香的薜宝钗吗? 
    没用“梅花雪”泡的茶是吃不得的!品不出梅花雪水的妙处便是个大俗人!只有钗黛两种思想并存,旧式社会管理体制留精华,去糟粕,变新法,才可天下大同,造出太虚幻境般的理想世界! 
    写到这又想起一个朋友来,一日他说要选茶具送人,因为刻薄惯了,便笑他道:“你连茶都不会去喝的人,还会选茶具呀?”他倒不气,停了一会儿才慢慢说了一句:“我奶奶喝了一辈子的茶,用的还是那个大搪瓷牙罐。”这一句话虽淡,每一回想还是忍不住微微一笑,好似见着了接过贾母手中之茶一饮而尽的刘姥姥。又在前日和学生说,红楼是一本值得一辈子去看的好书——这书我是要看一辈子的,怕只怕真到老死之时,蓦然回首,发现自己原也不过是个用搪瓷牙罐吃茶村野老妪,不解其中滋味…… 
 



----
这就是我哦
这是我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