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hocho.1(暗夜紫)
整理人: chocho.1(2003-07-29 20:30:03), 站内信件
|
书是谁写的?
书当然是人写的。这是主观问题。
好书是谁写的?
这有待商榷。
你说的是提笔写这好书的“人”呢?还是成就这书的“人”呢?
我说的是成就这书的“人”。
双子MM前面提到了曹公回头写第一回,还详细的提到了曹公补写晴雯。正是这个道理。
当初托尔斯泰写完安娜卡列宁娜时曾感慨。是她本人成就了这本书。因为她原有的结局本不是如此,也就是说“作者意图”;但是后来,她“本人”却扭转了故事,使得这个故事变成了最后的样子,因为按照安娜卡列宁娜的思维发展,故事只能得到如此的结局。于是,作者顺从了“人物灵魂”,因此成就了名作。
好的作品难得,更难得的是有能造出人物模型又能屈就“作者意图”,按照“人物灵魂”思考的作者。
阿Q能否在世事变迁下变成不再自我满足?如果能,那只是作者的明显说教,阿Q不会变,若他要变他早变了,从举人老爷到王胡,他早该看透,可他死的时候还能死得那么“满足”;《倾城之恋》里的流苏与柳原,在一场炮火在成就了爱情与婚姻,但是未来呢?他们真能改了禀性从此真心相爱?不能,若是改了,也就成了张爱玲的牵强附会……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所谓如今的肥皂剧,所谓的大众流俗文化,正是有着神奇的故事发展曲线。作者让女主角A上吊他绝不能去跳河;让女主角做修女她绝对不会做了尼姑;我们的主角在一次又一次超乎想象的困境中绝处逃生,或是得到了武功秘籍,从此独步武林。让我们在电视机前,或是捧着书看得乐支支。
金庸的武侠我看来不如古龙,金庸的只能做为娱乐调和大众口味,这是我打发日常时间常干的,然而,真正江湖的味道,难道有吗?今天段誉拣了本秘籍,明天虚竹被人传授武艺,今天杨过被神雕救了,明天……尤其是韦小宝的九死一生让人爱不释手。这在这爱不释手的背后,你知道,现实与故事的距离。
因此说,红楼的结局成就了名作。它“兰桂齐芳”满足的只是人的喜剧心理,想想看“百年之虫”想想“贾府螃蟹宴,中农一年粮”,它能兰桂齐芳吗?林妹妹与宝哥哥的你情我愿在日常琐碎生活之下,不会成了第二对冷清秋和白燕西么?只是庸俗的作者才愿意成全这样的喜剧。
在皆大欢喜的背后有着太多的难以解开的迷题。你能保准梁山泊不会象司马相如那样弃妇?你能肯定李香君不会被嫌弃?所谓门当户对,难道“灰姑娘与王子”真能“从此过这快乐的日子”?王子会不会嫌弃灰姑娘手上有茧牵起来不够柔软?会不会嫌灰姑娘带不出大场面不会几国外语会晤外宾?会不会嫌弃灰姑娘饭后剔牙饭前不洗手?所有的浪漫遇到现实的时候总是破灭了。
聪明的作者总是把故事写到“从此王子与公主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为止,而高明的作者不会。如双子说的,曹公写着写着,觉得晴雯这人物不够丰满,于是回头又给她补上两回。写了关于小丫头偷东西她的态度。
若是叹这丫头不争气的,定是袭人
若是唯唯诺诺的,定是雪雁
若是不计较只让他走的定是平儿
若是大声讥讽,定是司棋
若是用簪子下手才解恨,“看你这小蹄子还敢不敢使坏”的惟有晴雯。
她的眼里见不得坏事,成就了她的这种“过于梗直”,就象林妹妹知道自己的身份“一步三小心”。这话又扯远了。
我觉得,曹公在写作品时,一定不断在修改判词,又修改人物。晴雯的“勇”不仅只在补裘上,袭人的“贤”不仅只在劝说里,宝钗的“冷”不独在冷香丸与“死的不过是个丫鬟”的话语中……当人物写到一定的境界的时候,他一定会有了自己的思想,晴雯不会忽然转性,成了袭人;袭人不会忽然放开成了宝钗;宝钗不会忽然干练成了探春,探春不会受了打击忽然成了黛玉……
虽然如此说来,人物的变化太过明显,但是在很多作品中,人物都是在这样根据作者的意图变化着,崔莺莺仿佛一辈子没见过男人(虽然不多),象贾母说的“什么小姐的礼仪品德”都没了,认定了张生;孙悟空硬是被个紧箍咒套着,不得不服从唐僧;刘备的输,输得那么光彩,他手下的大将,各个骁勇善战,正史上的忠臣诸葛,成个神算诸葛,风流机智的公谨成了个笑话-----有曹操出场的时候是正面角色,有诸葛出场的时候忽然成了反面角色,他不断的变来变去,让人眼花缭乱……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因此也有了清人七续红楼梦,晴雯还魂,宝钗借腹生子,黛玉会了十八般仙法保护宝玉……看来看去,这不过在众人严重如今只是个笑话,然而,这正说明了,好书是谁写成的问题。
明末清初的流行小说,从《平山冷燕》到《玉娇梨》,从《麟儿报》到《飞花咏》,哪个不是前面机缘巧合,最后几回合真相大白,皆大欢喜?
这样的小说,这样的作品,很有市场,在如今仍有许多读者。
人们感慨着书是人写的
不要忘了
好书是两个人写的
一个是伟大的作者,另一个是伟大的灵魂
----
静倾听着我我向夜静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