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agicdr(巫医)
整理人: ybjing(2003-11-21 11:29:47), 站内信件
|
去西安是好几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我特穷,比现在还穷。我揣上200块钱,就搭上了去西安的列车。 还好我在西安有个巨铁的哥们儿,所以别说是200,就算是揣张站台票,我也敢去,不过 总是有点不好意思白吃白喝白住白玩,所以我还是带上了200块,以防不测。。。
1)
早就听说西安是个好地方,所以在火车上我就在畅想:西安,你到底是什么样子?在我的印象中,西安就是灰不溜秋的城墙、灰不溜秋的兵马俑、和灰不溜秋的西安人 。不管那多,西安,我来了!
2)
在西安的第一顿吃的是西外门前的羊肉串。你猜多少钱一串?5毛。是不是很便宜?想起来都流口水。真的,西安由于是通往西北的大门,所以来自甘肃、新疆的人特别多。羊肉串也比内地的道地的好吃。一边吃烤羊肉串、一边喝扎啤,就在路边摊,看着烟气熏天, 真有一种很爽的感觉。这两年,许多地方都禁止在市区露天烧烤了,我有时想想真是遗憾, 在心里也纳闷:为什么汽车尾气没人管,烤羊肉就管的严?好象很时候有些东西好象就专门针对我们小老百姓一样。
3)
另外一样与别处不同的,是“肉夹馍”。肉夹馍用的肉材是腊汁肉。用于夹肉的馍(俗称白剂馍),是在 锅上烙制的皮薄松软的烧饼。做法是将烙好的小圆饼(约半寸厚)顺 着与饼面平行的方向从饼中切开一个大口,然后放入腊汁肉。食之,香酥满口,肉汁四溢。我原先见的肉夹馍,都没有西安的大,没有西安的肉多!从此,对西北人的豪爽多了一层感性认识。我可爱的 肉夹馍,让我魂牵梦堙!
4)
羊肉泡馍
那天,很不巧天上下着毛毛雨,于是我们穿行在西安的大街上,去寻找早以慕名的“羊肉泡馍”。
“老孙家”、“同盛祥”是西安两家最出名的羊肉泡馍老店。我们去的就是东大街的“老孙家”。西安对于外地人来说,或许最出名的小吃就算是“羊肉泡馍”,正因为他代表了一种西北特色,所在在别处难得一见的泡馍店,在这里却到处都是。真正名气最响的是我说的那两家,但并不表示说别家的泡馍不好吃。
言归正传,老孙家泡馍店,一进门就可以感觉到老店的气质:从雕花的门窗装饰,到满墙的名人照片、题字,就可以看出它超然的一面。那天虽然是在下雨,可是还是坐满了人,这个场面真是火暴的少见:一个人坐在那里吃,身后站着几个人吞着口水等他的位子——如果不看他们的衣着装扮,单看表情,你还以为自己到了丐帮了呢!可谁又知道自己也同样是这个样子的呢?现在想想都好笑。
好容易等到个坐,落定。伙计递上毛巾,餐具,然后就开始定饼。或许你在别处吃的泡馍是别人掰好的,所以并不觉得比想象中的好吃到哪里去。但是,这里的泡馍,真的是要自己掰的。而且掰成的小块也有讲究,太大炮不烂——至少要等很久,汤都凉了。太小的话又容易糊,看着就恶心了。所以掰成黄豆大小刚刚好。由于馍是做的蛮硬的,所以掰一块馍也要费上半天功夫,而且会觉得手酸。不过正是因为经过漫长的等待和自己加工的劳动成果,才觉得特别好吃吧。
海碗、厚而不腻的羊肉汤、入口即化的羊肉、实在是人间美味啊~~~~~~现在想想还都会流口水~~~~~~~~靠,西安,爱死你了!
5)
贾三灌汤包子
在西安的西大街,也就是闻名遐迩的小吃街。由于这里的商铺主人大多是回民,所以就可以吃到正宗的回民菜。贾三灌汤包子正是其中一个非常出名的一家,人气也相当的旺。
在贾三包子店不远的街角,有个贾大包子,据说是当年三兄弟分了家,但个个都还做包子生意,不过真正做的出名的是贾三,也有个偏爱贾大,至于贾二,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是历史悠久就是。
贾三包子其实和别处的灌汤包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就是因为是回民,所以贾三的用料是牛羊肉,吃罐了平时的灌汤包,再试试这里的包子,也别有一番风味。
6)
兵马俑
到西安绝对不能不提的就是:秦皇陵兵马俑。来到这里,真的是觉得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而且精湛的工艺令人咂舌。不过朋友说,亲眼见到的兵马俑没有想象中的宏伟——深以为然,也就觉得现在的摄影技术真的也不赖了。
7)
西安给我最大的印象,就算是满城飘香的羊肉味,和那里的淳朴民风,虽然西安比想象中的,要现代化的多。但是它的骨子里依然有一种只有西北才有的韧劲。许多内地的城市在建设过程中都渐渐丢失了自己的特色,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所以我们才见到遍地的小香港、小上海、小广州。但是西安,在于时俱进的同时依然保留着他独有的风味,而正是这种独特的味道,才让它在沧桑的历史面前显得从容淡定。
后记:
在西安,我只呆了7天,只有7天,又能说明什么呢?又能有多爱呢?
是啊,只是7天而已。为何让我如此难忘?有些事你永远不懂,而生活依然继续。我知道我迟早会再来~~~~~~~~
爱你,西安。
谨以此文献给胡子和他的爱人,祝你们幸福永远!
还有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