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电脑技术>>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行业动态>>比亚迪威胁日电池制造商 索尼诉其侵犯专利 (zhuan)

主题:比亚迪威胁日电池制造商 索尼诉其侵犯专利 (zhuan)
发信人: autofox(英雄reseting)
整理人: ranfish(2003-08-02 16:14:36), 站内信件
比亚迪威胁日电池制造商 索尼诉其侵犯专利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7月12日 16:0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丘慧慧 深圳报道

  最近;日本媒体有关《战胜“中国制造”----日本企业的五张王牌》的论调甚高,而专利正是日方倡导的一大利器。专利会否成为中国厂商下一步拓展市场的拦路石?

  日本人再次向“中国制造”开火。

  
  继全球第一大电池生产商日本三洋之后,排行老二的索尼宣布,它已于本月9日向东京地方法院提交了诉讼请求,控告中国民营充电电池生产商比亚迪(1211)侵犯索尼公司锂离子电池专利权,要求禁止比亚迪在日本销售有关电池。

  截止到7月10日晚,比亚迪公司一位姓吴的副总裁告诉本报记者,公司于日本设立的海外公司已收到相应的法律文件,但深圳总部至今未获任何通知。

  针对索尼方面指控的侵权问题,比亚迪的回应是:比亚迪之锂离子电池工艺、技术均由自已开发,拥有强大的研究开发实力,绝无侵权之情况。

  去年9月,第一大电池生产商日本三洋公司已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南区联邦地方法院起诉了比亚迪及比亚迪美国公司,指控其侵犯了三洋多项专利。并要求禁止向美国进口和销售比亚迪的锂离子充电电池。

  比亚迪危胁索尼市场?

  比亚迪对索尼此次提出的诉讼有些不解。该公司认为,比亚迪销往日本的电池以镍氢和镍搞电池为主,锂离子二次充电电池仍未在日本销售,2002年日本市场占集团总销售额的比例也相当小。按去年比亚迪年报数据,海外销售只占总销售额的58%,而其中又以香港地区、美国、欧洲为主,日本及其它海外市场只占9%。

  索尼方面亦表示,虽然目前比亚迪未在日本销售被指侵权的锂离子电池,但索尼在去年10月东京一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发现比亚迪展示了一系列涉嫌侵犯索尼专利技术的电池产品,并向参展人士派发有关宣传资料,索尼以为此举已足以表明比亚迪有意拓展日本市场。

  比亚迪方面拒绝透露进军日本市场的详细信息,但公司方面表示:过去日本生产商大都采用本地的电池制造商,唯近年由于经济环境的转变、令生产商转向采用成本较低的供应商;由于比亚迫采用灵活结合内地大量廉价劳工的半自动生产模式,相对采用自动化生产工序的日本生产商,成本明显为低,得到日本生产商的青睐。“未来,公司亦拟进一步拓展日本市场。目前,我们与若干日本生产商进行磋商,进展顺利。”

  比亚迪上市保荐人BNP百富勤近日的一份报告显示,索尼的主要客户康柏电脑(Compaq)的一家笔记本电脑代工生产商Arima,最近已选用了比亚迪作为其中一家电池供应商。业内人士猜测,这有可能成为此次引发官司的导火索。

  实际上比亚迪惊人的成长正在扰乱日本电池巨头独霸世界的梦想。20世纪90年代,充电电池是日本人的天下,三洋、东芝、松下、等日本电池制造商统领了全球近90%的市场。1995年,比亚迪成立,1996年取代三洋成为台湾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的镍搞电池供应商,由于大霸同为电信巨头朗讯的OEM厂商,比亚迪由此间接成为朗讯的供应商,拿到了第一张向日本厂商开战的通行证;1998年,世界最大电动玩具制造商、日本NIKKO公司把巨额的采购定单越过本土厂商抛向比亚迪,紧接飞利浦、松下、GE、AT&T等大客户的大宗订单也雪片般飞至;

  2000年,比亚迪进军锂离子电池市场的最大战果莫过于拿到摩托罗拉的订单,此举决定了时为摩托罗拉全球最大供应商的松下和东芝在锂电市场上的日渐式微,之后不久松下、东芝的电池业务陷入亏损。摩托罗拉一役的胜利为比亚迪在锂电领域的高速成长打下良好铺垫,爱立信、菲利普等手机巨头,以及国内新兴的波导、TCL、康佳、中电通信等手机厂商纷纷成为其忠诚客户。

  诺基亚已于去年第三季度试探性地向比亚迪递来小额定单。据悉,今年比亚迪与诺基亚的合作步伐明显加快,有比亚迪内部人士透露,今年以来摩托罗拉过50%的电池已出自比亚迪,而目前对诺基亚的供货量也有所上升,每月已过100万支,而诺基亚是三洋的两大重量级客户之一。

  中国要取代日本的霸主地位?

  王传福去年拿下诺基亚订单时曾说:“在蓄电池的OEM市场,我们面对的是锂电池市场的同一批客户”。按照王传福当时的设想,拿下诺基亚后,下一步的矛头指向就是三洋的另一大客户——百得--美国最大的电动工具生产商。现在,该公司声称已经拿到百得的订单。“三年之内我们将取代三洋,成为电池产业的全球老大。”王当时立下豪言壮语。

  而深圳另一家锂电生产商--邦凯公司的董事长傅启源则认为,2005年之前,中国必然成为全球电地制造业的最大基地,中国取代日本成为电池业的霸主已无变数。

  以手机、笔记本等电子产品带动的锂电池需求是一个高速成长的市场,而中国电池制造业的竞争力也在与时俱进。

  据博启源估计,在便携式的锂子元件充电电池领域,全球的年市场规模约在5亿支左右,其中中国产品所占份额已在半壁江山之上。目前比亚迪日产在30万支以上,邦凯也有近20万支的日产能,另有哈光宇等5家国内厂家产能在5万支之上,以此计算,中国的日产能力应在100万支上下,可以推算;中国年产规模在3亿支以上。

  最重要的是中国拥有以低成本带来的价格优势。据悉,日本锂电产品的市场价格高出中国制造的两倍。傅启源告诉记者。日本厂商采用的是全自动化生产工序,中国人则利用本土的廉价劳力,将日本厂家的机械工序拆分为手工操作的流程。“日本人一条流水线要8300万元,中国只要300万”。

  据百富勤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比亚迪每支锂电池的生产成本只需1.3美元,而三洋的成本每支高达4.9美元。

  据比亚迪一高层说,日本厂家也想通过转移制造基地的方式改变现状,但全自动化的工艺模式不变,其成本不会有下降空间。

  中国厂家的忧虑

  近日,一篇题为《战胜“中国制造”——日本企业的五张王牌》的长篇报道在日本财经媒体日经BP网最为显眼的位置高悬了近一个月。而专利正是日方倡导的一大利器。

  三洋在针对比亚迪侵犯其两项专利的指控中称,上述专利均为与锂离子电池相关的基本专利,三洋已与多家制造商签署了使用许可合同,而几乎所有的日本厂商都已与三洋签署了使用许可合同。

  专利会否成为中国厂商下一步拓展市场的拦路石?一家不愿透露身份的国内电池厂商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已与部分日本厂商达成供货协议,为对方配套供应DVD等电子产品;月供量约在几十万支左右。该厂商表示,在国际市场上,为避免“树大招风”,公司方面大都低调行进,以免与日本厂商发生太多正面交锋。

  该负责人认为,电池产业过去一直以日本为先导,在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上日本厂商拥有较大的优势。中国的电池产业新兴不久,相关标准处于杂乱状态,中国的工艺技术有自己独到的特点,但要申请专利,仅国内一项申报就要耗时一年,而国际市场之广,在国外进行专利申很速度赶不上中国产品的市场扩张之快。

  比亚迪近期也在加快专利申请的步伐,公司方面称截止去年8月,公司已在中国取得18项专利权,并正在申办中国另外19项专利及两项国际专利。

  而博启源指出,除了专利,倾销指控也不能不防他指出,世界电池市场实力尚存的只剩下三洋和索尼,而松下。三星、LG等这些昔日称雄的厂商已渐次退出舞台。除了比亚迪,中国的邦凯。哈光宇、力神等厂家也已经崛起,而“中国制造”向来以低价见长,这难免会引来日本厂家的联合对抗,很可能使其采取反倾销行动。

  应对这些所付的成本必然是高贵的:据比亚迪方面称,与三洋的官司已到举证阶段,估计要耗时两年及100万美金的费用。与索尼方面的官司尚难预算。 

 



----
一个用:G-SHOCK,维氏军刀,ZIPPO,IBM ThinkPad,索爱手机,佳能EOS,SONY MD,(未有三菱吉普) 的人... 
QQ:1284049 Email: [email protected]
    

“爱情原是自恋狂...”/英雄本“色”/有些人只能永远做朋友.../不要贪恋旅途中的风景而忘了下车...             

(与朋友的工作室主页:http://www.red-berry.net)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