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武侠小说>>快活林—广武活动>>2003年7月份武侠征文活动>>论剑来了:)

主题:论剑来了:)
发信人: sanleexp(相距千里)
整理人: xjhao(2003-07-25 13:00:55), 站内信件
这两天天气甚好,但我家电脑无故罢工,不断重启……哎!
也就实在没心情写什么,只好把以前的一篇有关东东拿来凑数,楚楚,别骂我哦!我已经尽力了。
等过些时电脑问题解决了再来,一定响应你的号召,坚决贯彻!
是那年有无聊人士吃饱了没事乱骂人,本从不管这些人LAX放X,但这次居然说到金大侠身上,于是当时拍案!写下这些,以咨回敬:
(想来和你说的征文案中某条还比较接近,就这样了:)

                            我也来说说俗

先引一段《神雕侠侣》中的小故事:待终于风烟平定,恶人伏诛,一众人等故地重游,又上华山论剑应景去了。“南僧”、“北侠”、“东邪”、“西狂”谦推恭定之后,便开起了周伯通的玩笑,故意不留他位子,还逗他以种种人造故事。谁料老顽童除玩心武心外,再无杂心,只连连拍掌叫好。众皆谓然叹服,连一向自视清高的黄药师亦叹言:“我黄老邪对‘名’淡泊,一灯大师视‘名’为虚幻,只有你,却是心中空荡荡,本来便不存‘名’之一念,可又比我们高出一筹了。……‘中顽童’,五绝之中,以你居首!”皆抚掌大笑。
这个大团圆结局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一幕,亦是中华民俗的贯穿思想。当然是俗的。
王朔前段时间酣畅淋漓地尽兴点评了现代中国四大俗:金庸、琼瑶、四大天王和成龙。我极高兴地看到我所欣赏的三位均榜上有名:金庸、刘德华、成龙。
我不算个文人,只是个俗世浮沉的凡夫俗子,晓得《阳春白雪》,但无缘浸淫其中,只得在一曲《下里巴人》里为明白生计奔忙。只是自小父母教诲未敢稍忘,还是奔着看正义、善良、美好与光明去的。所以,我所信奉的是实实在在的“好人主义”,承前启后续于中应是无愧于心,俯仰天地皆可自得的才好。又因此,我有了无数欣赏、景仰、尊敬、喜爱之人,但又皆不迷信,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提古往今来诸位贤者,单说说我看到这“四大俗”中的“三俗”。
金庸,原名查良镛,因其为人、为文、为业,世称“金大侠”。金庸的《射雕英雄传》是我真正的启蒙读物,它让我保留了对当时面前枯燥的文字与未来光怪陆离绚烂多彩的文学殿堂接轨的可能性的期待,从那丁点儿的残存兴趣中生发出一株小苗,由我精心浇灌,直至荫荫如盖。不说金庸在武侠小说或其它以此名刊发的文章中所有典故渊源、方法笔触、结构章法、思想精神、佛法道性……只说一点足矣:五千年来,无人可写出一部媲美《射雕英雄传》的作品,且无人模仿得了它一分两分。纵观横览当今文坛,几人真正特别、真正独到、真正神韵皆超然?
刘德华,投入演艺圈二十年,浮沉辗转几回合,荣辱毁誉一般般,如今的刘,已非昔时潇洒跳脱的“傲气雄鹰”或“庙街十二少”,亦非“偶像”、“天王”、“巨星”之类泛泛之称,而是以过尽千帆的浪客心,俯仰自得的自由身,寄啸江湖,平凡实在地活着做些喜爱的事罢了。
成龙是一路打过来的。从陈港生到巨星Jacky Cheng,从“七小福”到“最受欢迎亚洲艺人”,成龙打碎无数玻璃墙,打断十数根骨头,也打破了道道旧障壁。不管拍戏、唱歌、义演还是慈善赈灾,他都全力以赴,说同一句话:“我希望世界和平。”
前一个写了几十年好书,创办了一个成功的报业集团,缔造了一个文坛与商界交融的奇迹;后两个则各在演艺圈创出一次次佳绩,都为公益事业捐献过巨款,都为和平与爱大声疾呼,都为自己的信念坚持不懈奋斗到今天。三个人一没懈怠,二没损人利己,三没独善其身,四没逃税行骗,真的好像没有什么行差步错,实在是俗得太道德正统,没有个性。
至少李敖还嘻笑怒骂人间几十年,监狱也蹲过,总统也骂过,禁书也写过,好人也批过,倒也有些张狂得可爱。相形之下,便不够俗了。
按中华文化思想体系里“中庸”一道,加之道家的“清静无为”之念,要举止合宜、周折如意方臻得至善。民风要淳朴,文人要著作,官要廉,商要清,社会要祥泰平和。所以,可见得一切皆是不打破的好,这是俗了,还是雅?
有句话说:“大雅大俗”。也许至道唯一,雅与俗并行不悖。中国文人偏有个怪僻,不喜俗,偏好雅。从诗经分出《大雅》,《小雅》篇后,雅系清音便成了中国文学的主旋律,教化的第一章。难怪战时的乡土文学至今仍不为着重,俗嘛!可惜,昔日的雅韵如今几无人识,“俗文学”正大行其道。又想问了,何谓雅?何谓俗?
雅是高山流水,“晓风残月”,雅的是临风对月举酒啖蟹,雅的是独自玄机妙境聆天籁之音,雅的是神游物外体恤宇宙万物之奥秘……也许这还不够雅,还得“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凡心不动,俗念不生,人间烟火不食。因得樵子也听得懂琴思,烟花地也容得下柳永,诗人家“无肉无吹”,哲学家也有的贪恋美色……所以,想来想去,雅的只余神灵仙子,留下我们这一干人等受万有引力束缚在地球表面的,皆是俗人。
俗便俗罢,偏偏有人念念不忘“脱俗”,生发出种种论调,以兹证明这红尘万丈还是遗落点点雅意,还是有个把脱俗之人。俗还是俗,只是俗得有些格调,有些个性,有些层次,有些品味,“不是这么个俗法”。
于是乎,便有了这崭新的“四大俗”排行榜。
这位次排行许是从人类开始识数就有了的把戏,如亚里士多得的分类概论和逻辑游戏:是第一的,就是最极至的,就比第二更什么什么,排得上号的比排不上号的更什么什么。所以,“四大俗”代表着:他们俗,且比别的更俗。
好在“排行榜”热已兴了几年,大家心里都有了数,是谁无聊之余练数数来着?也好在“空穴不来风”,既是“俗中圣者”,这“四大俗子”也不负众望地“实至名归”,倒没什么想“翻案”的意思。反倒是王朔没排上前几名,让人想起古龙笔下的百晓生,数尽《兵器谱》上英雄豪杰,自己反倒不屑进去了。
象金大侠所秉的“八风不动”的态度,让我着实佩服,我尚为此洋洋洒洒想了一晚,写了一通,他只一句带过,笑而置之。其他“三俗”亦未多辞。
也许,俗已是现代的流行风了,衣服一色窄瘦,模样统统鲜靓,食品都要“绿色”,口号一致“和平”、“环保”、“可持续发展”,大家蜂拥而上,争先恐后地随波逐流奔向新世纪,谁也没想独个儿清高得留在二十世纪不走了。
如果俗只是贴近民众,只是更融入百姓,只是更关注自身,只是更随心所欲地自由发挥,我觉得这俗风俗气必将挥舞大旗直冲二十一世纪,并且遍地开花,欣欣向荣。
再想回来,如今要紧的是经济,是发展,是改革,是每个百姓的饱暖安康,婚丧嫁娶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加上每月一书,足矣,如金庸的小说、琼瑶的电视、刘张黎郭的歌成龙的电影我们还是极欢迎的,只是它们不会变得超凡脱俗得不知所云。
俗便俗罢,我们这一干凡夫俗子不作得道升天的白日梦,只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不作多求。
又想到,禹王治水千载,功德无量,也只冠一俗俗的“大”字称号。今天王朔无心或有意的“四大俗”一句,便给了如此高的评价,既使只是为了“生态平衡”而随便说的,也已过誉了。
但想到开头所说的小故事,不管是对毁誉讥称淡泊的,还是视为虚幻的,都不及心中无此一念,“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哪里来的雅?哪里来的俗?
哪里来的这许多?
我亦说不出。

1999.11.7定稿 2000.11.13修订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