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DVD/VCD>>№2 影视评论>>⊙ 华语电影 ⊙>>(转自北社)《PTU/机动部队》的背后(ZT) 算是对ptu的总结吧

主题:(转自北社)《PTU/机动部队》的背后(ZT) 算是对ptu的总结吧
发信人: twinson(Gorian)
整理人: yong1015(2003-07-07 17:52:24), 站内信件
《PTU/机动部队》的背后   

  此刻,故事不再重要,此刻,人物不再重要。等待黎明的香港,发生的谁也无法避免,这一份量的积累是因何而起?长夜中的一切又是谁的心结?!  

  一支必须找回的佩枪,《PTU【注一】机动部队》一个夜色中的故事,导演通过反黑组警探佩枪肥沙失而复得的简单故事,折射出97后香港的历史的变换和无奈。作为一个香港的资深导演为什么要选择一个几分钟就能讲明白的故事作为题材呢?寻枪?!还是寻找着某种无可挽回的失却和香港警察昔日的光荣?一个太简单的故事的背面含着多少导演的询问。今夜星光依旧,可易帜后的东方之珠今昔不再相同。  

  第27届香港国际电影节选此片为开幕电影,不会仅仅是因为它是一部好看的警匪片,任何电影都有着其文化意义上的指射,而《PTU机动部队》留给观众的思索更是政治层面的。  

  警察的滥用暴力和渎职任何国家都有,但是只要我们认真看过此片,我们发现,它似乎有着今不如昔的基调,整部影片的警察的形象让我想起了《雷洛传》等香港反映六七十年代那些华人警察的影片。一个时代结束了,那么它的某些规则也就自然消失了,这种消失有其现实意义(私刑往往比程序化审讯更有效力)但是它也带来了致命的结果(刑讯逼供有悖于司法公正)。这一切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还是我们的东家已经无法站于公正之中。  

  在影片的开头,黑暗中传来的是一句京戏的唱腔,此后才传出英语的语声。这一下子点出了时代背景和香港当下所属的文化依存,殖民地和英国女皇的HONGGANG和“家庙”一份子的香港之间犬牙交错的关联。它的延续和往生。往事和憧憬中,价值体系和文化的天平倾向何方?昨天和今朝哪一个更是香港人的心念中的需要?!  

  PTU收队的车上,他们听到了一个警察在枪战中殉职,队员们对死者的玩笑和被警官展的制止,表明了人心的沉落,一个不再懂得敬重的年代,一个人心不古的年代。警官展和队员们差异是道义的差异,内中的无奈在不经意中流露。  

  沙警官的出场,可以洞见他的专横,他对古惑仔的滥用权利为他的失枪埋下了伏笔。  

  餐馆中,表情呆板的杀手在前景,沙警官和马尾在后景中形成三角的布局极富戏剧张力。足见导演场面调度的功底。  

  当沙警官和马尾手下因故离去,杀手站起从背后给马尾致命一刀时,我看到的是江湖时代的终结和堕落,暗害成为了新的游戏规则,旧的江湖不复存在。而马仔们用油漆泼洒沙警官的车,反映了警察和江湖关系的改变,这是对警察权威的肆意挑战,是新江湖对警察把持话语权的不屑。  

  沙警官追赶古惑仔却不甚跌倒,这种意外和其后的脆弱具有十足的讽刺意味。这个外表威猛的警察阴沟里的翻船,彻底颠覆了警察的威严。让人失落了安全感(在政权的意义中,警察是体制的代言,提示安全和威严的象征)  

  寻枪的过程,其实是追寻世象的过程,形形色色人的登场,将香港世态在浓重的夜幕下崭露。  

  当权利和暴力再也没有节制,这样的世道是谁真正把握了话语权;当黑与白模糊了界线,我们天明的太阳是否有着往年的光芒;当国家机器中的警察们不再理性和克制,每一个市民该向谁寻找良心和生存的庇护。  

  影片在寻枪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警察对受控对象一次有一次的私刑。比如游戏房为了逼供的栽赃和打耳光,比如对线人的殴打,比如对嫌疑人的拳脚相加。这一切对警察形象的负面描绘完全是导演的刻意,香港易帜后警察心态的改变,监督机制的转换,或许导演想暗示极权主义的不择手段和司法无度吧。今不如昔(从60年代警界的腐败,此后廉署成立对警察自律的控制,到今天私刑的泛滥,这是一个轮回),这是香港人的心结和担心,这是香港人对昔日荣光的留恋,以及导演无法言说的痛。 

  同样,我们看到了重案组和机动部队之间的矛盾和倾轧,中国人的劣根性无处不在,这或许是酱缸文化永远带给这个民族挥之不去的烙印。这种讥讽是对家庙文化的一种反思。  

  影片有个细节关于“北妹”,她们“甘愿”受制于人有着及其复杂的社会原因,而警察一句:需要报警吗?就草草过场,对大陆妹境遇的漠然和她们自己的无奈,命运对她们而言只有担当,而没有改变的任何可能,她们无论在香港还是大陆,永远是被忽略不计的,她们是社会规则的弃儿。  

  我们看到,今日的香港,猫和老鼠可以为了利益走到一起,他们再也不是水火不容的对头。当沙警官低声下气向江湖老大索枪时,我们看到的是一种黑与白的含混,这种灰色曾经腐蚀了香港警察的形象,当今天一切重演猫鼠共舞的游戏时,我无法体验香港人此刻的心境。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中的最高长官是CID的张帮办,是个女性,她在警匪之战中也是佩枪失落,畏缩不前,贪生怕死,显然为导演所不苟。最高长官-国家象征(女性-阴性名词)这种指代什么意思,夜色苍茫,观者只有答案。这些深藏不露的曲笔,是导演心念之中某种情结,也是某种担忧。  

  除去影射,就艺术角度讲,影片的构图十分精致,可看出导演的良苦用心,每个镜头的布局都是为人物和情结服务,枪战一场,精彩激烈,丝丝入扣,有着香港警匪片一贯的暴力美学色彩,音效也十分到位,在我的系统中每颗子弹的落处清晰可辨。至于,演员,此片的任达华演出了一个男性警察的沉着、机警和朋友之情,和他其它的作品相比显得深沉和可信,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正男人形象,是他演艺事业的一个高峰。  

  还有林雪,这个“杂务”出生的演员却演活了一个外强中干的警察形象,他的惶恐和任达华的沉稳形成力度的对比,他萎缩的形象和任达华的刚健的反差让任达华多了许英雄主义的色彩,这更是杜琪峰选角的准确,也使该片成为香港影坛的又一亮点。  

  因为人所共知的原因,我们在电影中看到了太多的隐性广告,市道低迷的香港电影业,这或许是一种权宜和自救的方法,但是中国电影一再成为外国资本推销产品的舞台,我看在将来的电影史中会写下这辛酸和难忘的一段。  

  电影,是要有观众的,观众,却早已是好莱坞的俘虏。救救民族电影,不仅仅是每个中国艺术爱好者的事,不仅仅是一句空泛的口号,它更是“家庙”的职责。中国人崇洋媚外已久,如果我们一再臣服于外族的垃圾文化,那么,我们的子孙将看不到我们这个国家源远流长的本土文化,这是一种忘祖丧典的罪恶,这是每一个华夏子孙需要好好反思的。 


OSAMA KAVKALU于 浦东 寒鸦精舍 暮色苍茫中  
2003年6月12日 星期四 于18:15  

【注一】《PTU》片名三个英文字母的原意为Police Tactical Unit(警察机动部队),俗称“蓝盔部队”。  

【注二】:《PTU/机动部队》  
导演:杜琪峰Johnnie To  
主演:任达华、林雪、黄卓玲、邵美琪  
类型:动作、剧情  
片长:88分钟  
级别:IIB  
上映日期:2003年4月17日  
制作:银河映像  
出品:泛亚影业有限公司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