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开卷有益>>U众说纷纭>>有感而发>>阅读史诗 阅读荷马

主题:阅读史诗 阅读荷马
发信人: ft.858(蓝色的眼泪)
整理人: coralberry(2003-09-16 05:16:22), 站内信件
  公元前的八百多年,荷马在一个至今我们仍不能确认的古希腊某个集镇诞生了,从一开始他就更象一个来历不明的人,我们不知道他是从何而来,也不知道最后他又去了哪里。但我认为他仍然活着,至少在人类的文学史上来讲,他的肉体消失了,但精神却从来没有缺席过文学的圣殿。这是历史上第一个有名有姓的诗人,带着失明的眼睛和敏感的心灵穿梭在和奥德赛里的诸神和英雄之间,我以为他们是一体的,就象文学史和荷马不可分割一样。 
    
    也许上帝留给人类这么多的苦难,就是为了让后来者去歌颂的,所以当盲人荷马象乞丐混迹在街头闹市或者荒郊野岭时,谁会知道这样一个四处流浪的瞎子,心灵却总是睁着炯炯有神的眼睛打量着这个包罗万象的世界。我们可以从荷马的史诗中看到他的期待,惆怅,勇气以及一切的绝望和伤心,我们可以通过他创造的六音步诗体,和奥林普斯山的众神及特洛亚战场上的英雄站在一起,用一种现在几乎已经绝迹的勇武去显示高贵的纯洁。如同过滤掉乌云和群鸟的嘶鸣后,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干净而高远的本色天空。 
    
    我一向认为只有经得起时间沉淀的文字,才是值得我们阅读和关注的作品。沿着文学史上的一座座高大山脉一路走过来,我们会知道丘陵和高山毕竟不是站在同一个概念上的。靠着肢体或者其它一些令人沮丧的方式写出来的文字也许可以在缺乏纯净的当代喧嚣一回,但它终将在历史的浪潮中露出苍白空虚的一面,这并不值得后人们的怜恤。真正的高贵,虽然前来继承的人不多,但幸好在不同的时代总会有那么少数几个人站出来,曼德尔施塔姆,博尔赫斯等等相继从这条路上走了出来。我们同样可以在他们的作品中读到荷马还在活跃的身影,即使隔着上千年的时空,后来的这两位都把荷马当作精神上的依托和慰藉,他们在经历过同样的孤独后,站在历史的高度上却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战争,海洋,英雄,神这些都是荷马诗中的主题,其实这也何尝不是人类历史的主题。就是从今天看来,荷马都没有过时,他象一座永恒的高山一样,让人仰望高止,保持着难以逾越的高度。梭罗是一个与荷马拥有不同世界观的另一个先驱者,但他仍然在瓦尔登湖里仰望着荷马,提醒大家去读一读荷马的古希腊原著。因为“如果这些英雄的诗篇是用我们自己那种语言印刷成书,这种语言在我们这个品德败坏的时代会变成死文字,所以我们必须辛辛苦苦地找出每一行诗每一个字的原意来,尽我们所有的智力,勇气与气量。来寻思它们的原意。。。使我们更接近那些古代的英雄作家”。 
    
    当我们象捧着圣经一样读着荷马的史诗时,我们现在可以来估量一下苦难对他和对整个文学史所产生巨大而恒永的影响了。古人说过“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于是我们会想起诸如梵高,曹雪芹等等这些和荷马一样生前穷困潦倒,走投无路的人。生前这个世界连一只粗糙残缺的饭碗都舍不得施予给他们,而生后,他们却成了一尊尊光荣的文明守护神,坐在文学这座圣殿里面,毫不吝惜地继续启蒙着无数个后来的观望者。于是我相信了苦难不过是文学躯体中的血液,它注定要在后来人缸身体中遗传和繁殖,但在精神上后来人不会成为孤儿的,荷马就是他们前行的坐标。 
    
    阅读荷马,就是阅读在公元前的阳光下那个手持拐杖,步履蹒跚的背影。也许他正在饥渴着,而整个世界就象落日一样清晰的印刷在他的心里。此时他如一个游离于梦想和现实中的想像家,已经不需要去分清玫瑰和海伦之间有些什么具体的区别了,上帝拿走了他的视线,却还给了他另一种光明,因为看不到神话般的天空固然是可悲的,但看不到被岁月催老的脸庞可以保持一种年轻。随着时空的转换,那些如流星般的文字已经远远地从读者心灵中消失了,而荷马,在繁多的星空中,将永远发射出耀眼的光芒来。 


----

    

[关闭][返回]